12月8日,《科學導報》記者在潞安集團余吾煤業有限責任公司礦壓治理研究中心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礦壓監測曲線圖進行研究。余吾煤業公司組織科技力量,依托科研平臺,深化礦壓治理研究,逐步構建起一套適合自身的礦壓治理方案,實現了礦壓治理能力質的飛躍。
一直以來,礦壓治理是煤礦開采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著礦井的安全生產。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和技術手段有效減少動力災害的發生概率,是煤礦生產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2021年11月,我們通過公開競聘瓦斯、地質、采礦的專業技術人才,成立了礦壓治理研究中心,分為地質分析、瓦斯治理、監測監控等8個方向,以分組分區的形式開展礦壓治理技術研究。”余吾煤業公司副總工程師、礦壓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蘆盛亮說。
目前,礦壓治理研究中心已匯聚了一支由10名本科及以上學歷成員組成的精英團隊,其中包括1名博士、4名碩士及3名高級工程師。同時,礦壓治理研究中心還下轄深部開采綜合防治研究長治市重點實驗室和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兩個機構。
圍繞礦壓治理難題,礦壓治理中心研究人員開展了技術創新。由他們自主研發的頂炮機裝置,引進風動炮泥填塞器,解決了深孔爆破封孔的技術難題;千米鉆機定向長鉆孔水力壓裂技術減輕了護巷煤柱壓力,降低了工作面回采對大巷影響;無煤柱開采技術,累計多回采資源50萬噸;開展差異化支護技術研究,累計節約支護材料費用500余萬元。
從優化支護設計到改進卸壓措施,從引進先進設備到自主研發新技術……一個個創新成果、一項項發明專利、一篇篇科研論文,見證了他們的汗水與成果。經過礦壓治理研究中心的不斷探索,逐步形成了“望—聞—問—切—療—驗”礦壓治理方案,豐富和完善了卸壓治理模式,提高了礦壓綜合治理水平。
在礦壓治理研究中心,蘆盛亮借助大屏幕向記者闡述了“望—聞—問—切—療—驗”六步法管理體系:“‘望’是我們工作的起點,要全面審視地質構造,細致分析數據,以精準劃分出潛在的危險區域,為后續治理工作指明方向。”
在“聞”的環節,該中心科員張陳冰做了從“井—地—空”三個維度建立的包括微震、地面微地震、地音等在內的立體監測體系的演示。其強調的是信息的流通與共享,確保采掘活動與監測數據能夠即時聯動,為決策提供支持。
“問”代表辨證分析,結合多源數據,深入探究問題的本質,為后續的治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切”是精準診斷的過程,通過科學方法識別安全隱患的根源,確保問題能夠被準確把握。
而在“療”的階段,就是對癥下藥,根據問題性質和嚴重程度制定并實施針對性的綜合治理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驗”作為效果監測的關鍵環節,就是通過數據反饋來驗證治理的成效,確保每一項措施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通過系統化的診斷、治理與驗證流程,余吾煤業公司整個礦壓治理實現了全流程閉合管理,對于提高礦井作業的安全性、適應新形勢下礦井安全生產的需要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