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運城市鹽湖區的錢學森科技小學校園科普館,3D空中全息成像設施利用LED的扇面擺動,形成了各種二維圖案,吸引著孩子們好奇的目光。
“這個項目利用了人眼的視覺暫留效應,因為光對視網膜所產生的視覺成像在光停止作用后,仍暫留二十四分之一秒,根據這個原理,人們發明了電影。”近日,在一場校園科普活動上,科普講解員、四年級學生解楊茜向圍觀的同學們揭開了實驗背后的秘密。據了解,像這樣直觀、有趣的科技展品和科普互動項目,在鹽湖區校園科普館里有60多項,涉及力學、電磁學、光學、機械動能等多項基礎科學。作為鹽湖區科協和教體局共建的首個校園科普館,它的建成開啟了一扇探索科學的大門,不斷激發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看,我的頭發飛起來了,真是太神奇了”……學生們感受著科普館設施內的展品,并為展品呈現出的變化效果所驚嘆。
鹽湖區校園科普館占地面積200余平方米,展區分為神奇光學、奇幻電磁、奇妙數學、力學世界、前沿科技等板塊,展品涵蓋了機械、電子、基礎科學等多學科領域。
“同學們,這個像盆一樣的叫‘魚洗’,我們可以用潮濕的兩手來回摩擦魚洗盆的銅耳,你們聽到‘嗡嗡’的聲音了嗎?”“哇,水面產生了波紋!這是為什么呀?”在講解老師的介紹下,同學們紛紛嘗試,并認真了解了該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
“好神奇!碗怎么飄在空中呀?”看到黃色的碗慢慢飄浮在空中,學生們紛紛發出疑問。“這涉及初中要學習到的物理知識哦,我們可以簡單了解一下……”講解老師向同學們簡單介紹了壓力和流速的概念。科技輔導員現場講解了各個展品的科學原理及在生活中的應用,并引導學生們動手體驗,讓他們直觀感受科學的奧秘和神奇。
“飛機的升力”“跳躍的鋁環”“反手鏡像”“仿真雷電”……科普展覽區各種科技展品和有趣的實驗裝置吸引了眾多學生駐足觀看。“這真是一次充滿趣味與驚喜的科學探索!”在親身體驗科技的神奇魅力后,學生們紛紛表示,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為未來的科技創新貢獻自己的力量。
“希望同學們能夠行動起來,利用好校園科普館,用激情和活力在科技舞臺盡情演繹,以睿智的科學思維和敏銳的科學眼光積極實踐、大膽想象、勇敢創造,發揮好自身特長,讓科學精神充滿校園。”該項目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繼續探索公益科普活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開發科普課程、科學實驗、科普講座等。為學校提供豐富的科學教育資源和教學支持,進一步培養青少年科學素養,弘揚科學家精神,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不斷提升青少年的實踐能力,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推動青少年科技教育事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