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主要對清水灣花園項目中采用的預制裝配式結構疊合板進行深入的剖析,并對安裝施工的要點進行了介紹。該項目大量運用預制疊合樓板,使施工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現場的濕作業有所減少,向人們展示了綠色建筑的魅力所在。首先,文章從構件的前期設計、工藝生產、吊裝及連接技術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闡述與剖析。其次,對項目團隊在質量的控制以及質量管理戰略與考核制度上所采取的措施也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索與探討。最后,提出了包括在驗收過程中所采取的專項驗收策略等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舉措,使工程質量達到了高標準。
關鍵詞:建筑工程;預制裝配式;安裝施工
1 前言
裝配式建筑以其高效、環保和質量可控的優勢,在建筑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逐步成為行業潮流。預制裝配式結構疊合板技術與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研究的結合,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創新,更是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作為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的典范,清水灣花園項目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時,通過使用大量預制疊拼樓板,減少了對環境的沖擊。但是,建造組裝式結構也帶來了技術上的挑戰,還帶來了管理上的復雜性。本文旨在通過分析裝配式結構疊板在清水灣花園項目中的安裝施工要點,促進裝配式建筑工藝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為同類項目提供參考和借鑒。
2項目概況
清水灣花園項目坐落于東莞市橫瀝鎮中風景秀麗的江門村,項目總占地面積達39954.43平方米,充分滿足了現代居住對停車及儲藏空間的需求。清水灣花園采用大量的預制疊合樓板,應用比例在80%以上,這作為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的一個典范,不僅顯著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有效減少了現場濕作業,對環境的影響更是大幅降低。
3裝配式結構與疊合板施工技術剖析
3.1構件前期設計技術
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研究,作為現代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核心驅動力,為預制裝配式結構疊合板技術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指導方向。該技術通過精確控制預制構件的尺寸與形狀,實現了現場施工的精準對接與快速安裝,從而大幅降低了施工過程中的能耗與噪音污染。清水灣花園構件的具體生產設計流程為圖紙設計、預制構件廠家選擇、合同簽訂、鋁模、爬架PC、樣板制作、拼裝聯合會審、開模開工。
為了滿足清水灣花園裝配式建筑的這一特殊需求,首要任務是構件的分割設計。在此案例中,由于裝配式構件以樓板為主,整塊樓板的直接預制生產、運輸及安裝存在諸多不便,因此需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割設計。這一步驟要求精確計算分割的尺寸與形狀,既要保證構件的強度和穩定性,又要便于生產、運輸及現場吊裝拼接,從而確保整個施工流程的順暢進行。
3.2構件生產技術
在前期設計工作圓滿結束后,裝配式建筑項目將步入關鍵的構件生產階段?;炷敛牧鲜沁@一環節的核心,雖然基礎原料仍是混凝土,但與傳統混凝土相比,清水灣花園項目裝配式建筑構件對混凝土的強度有更高的要求,配合比的精確度成為衡量質量的重要標尺,對組分原料的篩選也執行了更為苛刻的標準,所有采購的原材料必須經過嚴格的質量驗收程序,確保每一份材料都達到生產標準后,方可進入生產流程。在生產過程中,還需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對構件的每一項工藝參數進行調整和控制。
清水灣花園項目模板工程、鋼筋工程等與構件生產密切相關,也與后續順利澆筑混凝土有著直接的關系。對于澆筑混凝土工作,要求操作者的專業技能水平必須很高,保證在模具中填入的混凝土是均勻的、沒有氣泡的。澆筑完成后,構件馬上進入維修階段,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能夠保證構件的強度和耐久性。針對單次生產裝配式混凝土構件數量較多的實際情況,往往通過先進的溫濕度控制系統,為構件提供最佳的生長環境,以保證每一構件都能達到既定的質量標準,同時在室內設置專門的維修間。這種全方位質量管理措施的實施,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使部件的可靠性和壽命得到了很大的加強。整個構件制作工藝復雜精細,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各環節環環相扣,共同構成了一個高效的裝配式建筑構件制作系統。
3.3構件吊裝、安裝技術
在將一系列性能嚴格檢測并達標的構件材料安全、高效地運送到清水灣花園工程現場后,下一步就是吊裝與安裝作業。這一過程對于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而言,其構件的安裝次序尤為重要,遵循既定的安裝順序是確保建筑整體結構穩定、質量上乘的基石。任何次序的顛倒都可能對構件間的精準對接與受力平衡造成不利影響,進而威脅到建筑的安全性與耐久性。為了高效、精準地完成吊裝任務,項目團隊通常會選用大型起重設備作為主力軍。在施工籌備階段,要求對吊裝機械設備進行科學規劃與合理布置,確保每臺設備都能精準覆蓋到各個施工區域,實現無死角作業。這一布局不僅考驗著項目管理的智慧,也直接關系到后續施工的效率與安全。
清水灣花園項目構件按照預先設計好的路徑和方向被精確吊起,并迅速送達指定施工位置。接著經驗豐富的施工人員會迅速介入,對構件進行精細的人工微調,保證它可以與已完成的前序工程達到完美契合,實現無縫對接,從而使整個安裝過程得以順利進行。另外,為防止構件在安裝過程中發生位移或傾斜,應及時安裝可靠的支撐體系,為建筑的整體穩定性增添一份保證。
3.4構件連接技術
當順利完成構件吊裝作業,并將其牢牢固定在預定位置后,緊跟著就是至關重要的構件銜接環節。該步驟不僅關系到建筑物整體的結構強度,其安全性和穩定性也將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長期使用。業界普遍采用先進的套筒注漿技術,該技術以高效可靠的特性,廣泛應用于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領域,以應對疊合板與剪力墻等關鍵構件的連接。
如圖2所示,預先埋設優質套筒是連接位置現場施工時的首要工作。需要對這些套筒進行精確定位,才能保證后面的銜接準確。將精心準備的對位鋼筋準確地伸入套筒內,直到疊合樓板精確地安裝到指定位置。隨后,采用專業注漿設備,通過注漿技術的精密控制,緩緩向套筒內注入特制的注漿材料,保證注漿材料充分填充套筒與鋼筋之間的微小空隙,形成一個堅固的聯結體。值得注意的是,直接決定連接質量高低的是灌漿技術所依賴的關鍵材料——專用灌漿。以優質水泥為基材,將耦合劑與多種外加劑巧妙融合,這種灌漿料經過科學配比,賦予灌漿料優異的前期強度開發能力,凝固后具有微膨脹的特性。這些特點既保證了注漿在凝固過程中與鋼筋、套筒緊密貼合,有效排除空氣和水分,又使連接部位在達到設計強度后,能連續承受各種復雜荷載,實現了兩個構件之間穩固可靠的連接,為混凝土建筑的整體安全性保駕護航,同時也保證了注漿材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3.5裝配式現代建筑疊合板結果分析
根據裝配式建筑的要求,對清水灣花園項目施工結果進行比較和研究。在建筑物上隨機標記6個點,分別為A1、A2、A3、A4、A5、A6,分兩個階段進行分析和確定,最終獲得表1所示的測試數據和信息。
結果表明,兩個階段平整度的高度差控制在1.5 mm以下。清水灣花園項目設計的對于預制建筑復合板平整度的施工控制方法更靈活、通用、穩定、有針對性。平面偏差是指層壓板表面的水平度,也稱為平整度。通過測量層壓板表面和參考線之間的距離來評估平面偏差。因此,本文通過平面偏差進一步驗證了預制建筑復合板平整度的施工控制效果。經過測量,上述六個點的第一階段平面偏差平均為1.26 mm,第二階段平面偏差的平均值為0.89 mm。結果顯示,在進行預制建筑復合板的平整度施工控制后,平面偏差保持在1.35 mm以下,表明平整度很高。
4裝配式構件質量控制
4.1構件材料自身的質量控制
V3+AOJwqU+w9EReIVsugZhlxgvjH3F53ELNFX4OcAQU=在構件材料的選用上,項目組本著“精益求精、源頭把關”的原則,對實力雄厚、口碑較好的構件預制生產企業進行多方考察評估,最終選定了合作方。這不僅保證了混凝土預制構件在原材料選擇、制作工藝、檢測標準等方面均達到行業頂尖水平,同時也促進了雙方的技術交流與進步,通過長期合作關系的建立,保證了構件制作工藝的不斷改進和完善。此外,工程還設置了專門的物流管理系統,對包括使用專用運輸車輛、設置防護包裝、優化貯存環境等在內的構件運輸和現場貯存,實施了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有效避免了在運輸和貯存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構件損壞或性能下降。
4.2完善的質量管理策略與評價體系
為了確保工程質量,項目組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質量管理策略和評價體系,該制度以工程項目的技術要點和施工人員的專業能力為核心要素,通過定期的技術交流會、現場指導監督、分析施工日志記錄等手段,對施工中出現的技術難題和質量問題進行及時的發現和解決,對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施工環節進行嚴格的質量把關,保證每一項工作都達到設計要求的質量標準。另外,項目還實行了嚴格的施工質量檢查和考核制度,對每一道工序都嚴格把關,對每一項工作進行考核。同時,項目組還建立了質量獎懲機制,以激發廣大施工人員對質量的重視,形成全員參與、共同維護工程質量的良好氛圍。通過上述措施的實施,項目在質量管理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5結論
綜上所述,清水灣花園項目在預制裝配式結構疊合板安裝施工過程中,通過精細的前期設計、嚴格的構件生產、高效的吊裝安裝以及可靠的連接技術,確保了工程質量的穩步提升。同時,項目團隊在質量控制、尺寸偏差管理、質量管理策略與評價體系以及專項驗收策略等方面的積極探索與實踐,為裝配式建筑項目的管理提供了寶貴經驗。展望未來,隨著裝配式建筑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普及,其與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研究的結合,毫無疑問是現代建筑領域之后的發展趨勢。它們共同推動了現代建筑向更加環保、高效、宜居的方向發展,不僅提升了建筑品質和居民生活質量,更為建筑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崔洋,柴亞輝,張意.裝配式建筑預制疊合板施工技術分析[J].建筑技術開發,2021,48(17):37-38.
[2]陳凌峰,陳錫寶.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板的施工技術[J].上海城市管理,2017(2):94-95.
[3]姜魏,李鑫,楊鎮.基于智能化預制下疊合板構建生產技術和施工質量管理[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0(6):66-67,71.
[4]張鐵山,劉洋,于海濤,等.新型混凝土疊合板板厚控制技術[J].建筑施工,2021,43(10):2063-2064,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