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機械工程系終身教授左明健幾乎每個月到訪福州,他希望看到研發的技術成果盡快落地轉化。
福州市晉安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具體項目對接。不同于傳統招商引資,晉安區人才服務港作為教授團隊在本地的“代理人”,拿著技術尋找適用場景與合作企業。這源于福建省引進人才服務中心主任趙永莉多年工作經驗,“相比于給政策補貼,有落地的平臺載體和產業項目才能真正留住高層次人才”。
截至目前,由專家團隊提供技術指導、本地企業承接的合作項目已經征集到34個。今年12月16日至18日舉辦第二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期間,所有項目將作為新質生產力“青藍接力”主題會的主要內容進行展示,成為本屆僑智發展大會的一大亮點。
“本屆大會將發揮華僑華人人才資源優勢,促進重點領域海內外人才交流合作,助力科技變革和產業升級。”福建省僑聯主席陳式海表示,中國僑智發展大會是在全國首創的以“僑智”為主題舉辦的人才交流活動,功能定位是“立足福建、服務全國、面向海外”。中國僑智發展大會由中國僑聯、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福建省僑聯、福州市人民政府承辦。
作為大會承辦方和舉辦地,福州市正緊鑼密鼓籌備各項工作。福州市表示,將努力把第二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打造成為國際化、高水平、有特色的招才引智平臺和交流合作盛會,打好新時代新“僑”牌,持續提升福州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和國際影響力。
左明健祖籍山東,回國后創辦的企業設在了山東青島,之所以將科技成果帶到一千多公里外的福州,則是采納了他的一位加拿大好友的建議,那位好友是福州籍華僑。
“海外歸國高層次人才以華僑為主,以僑引僑是福州的優勢。”第二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福州市籌委會相關人員介紹,福建是全國著名僑鄉,福州作為福建省會,有430多萬榕籍鄉親分布在全世界174個國家和地區,全市歸僑僑眷約有200萬人,僑力資源雄厚。
在第二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籌備工作聯席會上,中國僑聯副主席程紅表示,舉辦中國僑智發展大會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僑務工作重要論述的重要舉措。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郭寧寧表示,福州市將持續傳承弘揚、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僑務”工作的重要理念,努力打造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的全球僑智人才盛會。
大會籌備期間,福建省、福州市積極對接博士聯盟,開展海外博士福建行等活動,吸引了400多名博士報名參加,從中篩選出177名名校博士作為擬邀請對象,參加僑智發展大會。
為了找到好項目來留住人才,福建省引進人才服務中心和福建省內多地人才驛站連續舉辦了多場創賽遴選等活動。趙永莉舉例,“人才服務趕集日”源自福建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實施的“師帶徒”引鳳計劃,目的是將省內外創新創業人才成熟的產業項目“嫁接”給初創、青創群體,培育創業人才、發展地方產業。
2023年的福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當前城市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主要是產業鏈供應鏈存在薄弱環節,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步伐不夠快,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能力不強等問題。
“‘師帶徒’的模式有助于通過柔性引才打破科研和產業之間壁壘?!壁w永莉介紹,通過“引才育才、招商引資、創業就業”的深度融合,推動一批引領性強、成長性好、扎根當地的創新創業企業落地。

今年以來,在原有“師帶徒”模式基礎上,配合第二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福建省引進人才服務中心又聯合福州市晉安區人民政府共同推出了新質生產力“青藍接力”主題會,進一步打造海外人才“師帶徒”升級版。
據介紹,“青藍接力”主題會邀請已回國并創業成功的海外高層次創業人才或有海外經歷的院士專家作為“師傅”,邀請福州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等新興產業的創業群體作為“徒弟”。一方面,“師傅”通過會前的項目分享會,對擬落地項目進行路演張榜,“徒弟”針對擬合資合作的項目進行揭榜;另一方面,“徒弟”通過會前的需求路演會,提出卡脖子技術問題和創業難題,進行需求張榜,“師傅”針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揭榜掛帥。
在晉安區人才驛站協助下,左明健團隊已與四創科技有限公司順利對接,共同完成“閘泵站健康狀態分析和故障智能診斷技術研發”項目。截至目前,第二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青藍接力”主題會籌備過程中,已邀請擬落地福州的領軍人才40人,征集落地項目53個,其中34個在大會現場路演,均為新質生產力項目。
高層次人才及其創業項目落地后,如何留得更久?
此前,福州市鼓樓區在海絲中央法務區福州片區舉辦過一場勞動人事爭議模擬仲裁庭,通過改編真實的勞動爭議案例,將仲裁庭審活動直觀地展現在企業面前,為20多家企業的代表帶來了一場沉浸式普法體驗。這場活動還通過網絡同步直播,為企業正確、高效處理勞動糾紛案件提供了借鑒。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如今,這樣的普法活動已成為福州服務企業的“必修課”。
2022年,福州在鼓樓城區的中央商務區內,成立了集法律服務、人才實訓等于一體的法治創新聚集區,即海絲中央法務區福州片區,這也是全國首個實體法務服務中心。
“通過法務服務的高度聚合,讓辦事的企業和群眾能夠‘只跑一次腿、只進一個門’解決相關法律問題?!焙=z中央法務區福州片區負責人婁艷介紹,除了線下公共服務中心外,法務區還在線上打造智慧法務云平臺,目前線上線下已有600余家法務及泛法務機構入駐,匯聚了2500余名法務人才,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婁艷介紹,一般10分鐘內就可以找到相關單位,并快速得到回復。在法務區服務大廳內,35個服務窗口不僅有法院、檢察院、公安、仲裁機構和公證處等入駐,各大律所及泛服務機構也配套設置窗口,提供商事立案、訴訟、檢察保護、仲裁、知識產權、稅務等220余項法務、泛法務服務。
為了突出法務服務功能和特色,海絲中央法務區福州片區聯合多家單位共同成立福建省僑胞法務之窗、“一帶一路”法律服務平臺、兩岸法務服務交流中心等特色法務服務平臺,為僑胞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滿足企業多種需求。
距離海絲中央法務區福州片區不遠的古厝內,一些落地企業正因找到了資金和項目而快速成長。2020年10月,以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為平臺,以古厝為載體,福建首個省、市、區三級共建的基金集聚區——朱紫坊基金港正式成立。
“公司上市后,如何有效利用募集到的資金,讓發展再上新臺階?可以通過投資來打造強有力的產業鏈?!备=ǜj寇浖_發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曾對媒體說,良好的地理環境與政策配套吸引他來到朱紫坊基金港,并注冊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投資公司出資成立了兩家基金,分別投向不同領域的上下游企業與生態鏈企業,都與福昕核心技術、應用場景緊密結合。在此過程中,不僅將技術推廣到更多領域,還在相互碰撞中生成了多個新項目。
基金合作伙伴及所投產業的落戶,加速了優質資源落地,也為企業和優質項目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活水。據統計,朱紫坊基金港分別與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光大銀行、海峽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助力2000多家中小微企業獲得貸款,極大助推了區內上市企業、上市后備企業發展進程。
為優化涉僑創業營商環境,福州市相繼出臺了《福州市持續推進穩外資工作若干措施》等一系列鼓勵外資政策,首創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和原產地企業備案“兩證合一”、海關業務預約等新模式,推出入境“八簡辦”服務等新舉措,推動僑資項目更快“走進來”、更好“落下去”。2022年到2023年底,福州累計引進落地僑資項目17個,合同外資共計5.31億美元。
“‘老僑’和‘新僑’都是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資源和發展優勢?!钡诙弥袊鴥S智發展大會福州市籌委會工作人員介紹,長期以來,福州市圍繞“集聚僑資、僑智、僑力”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推動“大僑務”觀念變為實踐。
在產業方面,從20世紀90年代起,福州引進了一批僑資企業,打造了一批工業園區、工業村。2023年,中印尼“兩國雙園”獲得國家政策支持,中方園區以福州元洪投資區為核心,成為福州集聚僑資、僑智、僑力的示范項目。
“高端人才的引進將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人才聚集效應。”麥斯特人力集團創始人李妍菲觀察到,就海外人才招聘而言,外資來華企業和出海中國企業的需求最大。然而,在新的經濟和就業環境下,就業和招聘雙方都面臨不小挑戰,海外人才要降低薪酬預期,企業也要適應當地民俗和傳統方式,加強對海外人才歸屬感、認同感的培養。
李妍菲還記得,此前有家德資企業老總來福州考察其中國分公司,起初對辦公室擺茶具非常不解,認為這嚴重影響工作效率,要求全部撤除。然而,沒過多久,他的辦公室也擺上了茶具,這位德國老總逐漸意識到,在福建,以茶會友的辦事效率更高。
“不論外資企業落地,還是中國企業出海,如何處理這些由文化差異導致的小沖突往往才是能否順利落地的關鍵?!崩铄普f。去年召開的首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上,麥斯特承辦了“伯樂會”圓桌交流,邀請了國內外知名獵頭公司,交流“國際人才本土化和本土人才國際化”的痛點和解決方案。今年,李妍菲的工作逐漸轉向幕后。麥斯特承接了首屆僑智發展大會愿景中的“僑智匯”人力資源產業園建設工作,以此增強僑智發展大會的品牌效應。
高層次的青年人才參與度高是僑智發展大會的一大特色。去年12月20日至22日舉辦的首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上,來自全球排名前100名校的在讀博士、博士后有103名;博士以上高層次人才達632名,占嘉賓總人數的61.8%。45歲以下的新僑和華裔新生代代表516名,占比50.4%。
據介紹,首屆僑智發展大會共有9個合作項目成功簽約,17個項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同時簽訂協議設立了“僑商興閩基金”。大會現場推介展示了45項高新技術成果,其中22個項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科技成果轉化協議金額約82.29億元。
第二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福州市籌委會工作人員表示,今年大會的框架結構和活動流程會進一步優化。大會設置的“1+1+4”活動體系,將更突出務實、高效,突出產業對接、人才對接、僑界新生代交流等重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