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有效提升農作物單產,大力推廣玉米輕簡化水肥一體化高效栽培技術。該技術通過一系列創新措施,包括玉米單粒精播密植、大小行種植、配方肥種肥同播、水肥一體化滴水出苗及追肥、化控防倒等措施實現水肥效率和玉米產能雙提升目標,與常規栽培模式相比,該技術使玉米種植密度增加了10%~30%,水肥生產力提高了10%以上,單產提升了20%以上。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乳山市糧食作物的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關鍵詞:玉米;輕簡化;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
乳山市水資源主要來源于境內的大氣降水,屬于缺水地區,耕地整體以旱地為主,灌溉能力存在明顯短板。為進一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提升農作物單產,乳山市在全市范圍內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其中玉米輕簡化水肥一體化高效栽培技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1 玉米輕簡化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現狀
自2021年起,乳山市已累計推廣水肥一體化種植面積達2.87萬畝,但糧田水肥一體化面積占比相對較小。2024年,依托項目支持,乳山市建立了玉米密植精準調控技術示范區,實施玉米輕簡化水肥一體化高效栽培技術的面積為1500畝。該示范區內的玉米平均產量為610kg/畝,而相同地塊采用常規田間管理的玉米產量為506kg/畝,增產幅度約20%,增產效果顯著。
2 輕簡化水肥一體化技術創新
玉米水肥一體化技術,通過向玉米根區適時適量、集中高效供應水分和養分,能夠及時有效滿足作物水肥需求,是實現玉米密植和水肥精準調控,支撐玉米單產提升的關鍵舉措。傳統的水肥一體化技術在設施農業和經濟作物上應用比較廣泛,但因其投入成本較高,在糧食作物上的推廣應用受到很大局限,針對這一問題,乳山市積極開展試驗示范,推廣操作簡單,投資少、可復制的輕簡化水肥一體化技術設施,該技術主要采用適宜丘陵區域的地面滴灌方式精準灌水和施肥,確保播種后及時滴水,實現苗全苗齊。同時,全程按需分次均衡滴水施肥,氮鉀后移、磷肥基追搭配、中微量元素按需補充,確保作物后期不脫肥,支撐高密度群體生長。在大田玉米生產中,該技術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3 高效栽培技術要點
3.1 單粒播種密植技術
乳山市夏玉米播種主要集中在麥收后,采用貼茬直播方式。品種選擇上,優先選用緊湊耐密、抗病、抗倒、宜機收且經過包衣處理的中晚熟夏玉米品種。播種密度需控制在5000株/畝以上,其中緊湊型品種畝留苗密度建議為5500~6000株,半緊湊型品種則為5000~5500株。種植模式上,采用大小行種植,大行間距90cm,小行間距40cm,播種深度控制在4cm左右。
3.2 定量灌溉施肥技術
乳山市玉米播種適宜期為6月15~30日,此時天氣溫度較高,灌溉施肥管理尤為重要。播種時,底肥選用氮、磷、鉀按27∶6∶9的比例配方肥,每畝用量35kg,并實行種肥同播。播種后,需鋪設滴灌支管道于小行中間。當播種后0~20cm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5%時,需進行滴水出苗,灌水用量需根據土壤墑情及時調整,以確保一周后苗全苗齊。根據玉米長勢和土壤墑情,采用水肥一體化方式追施肥料兩次,追施肥料為中微量元素肥料(主要為鋅肥)和速效水溶肥氮、磷、鉀按27∶6∶9比例追施,每次每畝用量20kg,共計40kg。整個玉米生育期氮用量為21.45kg/畝,磷用量為2.1kg/畝,鉀用量為9.55kg/畝。與傳統栽培技術相比,氮的用量稍高,磷用量稍低,但可根據地塊土壤基礎地力和產量情況適當調整。該配方可達到化肥減量,提高生態效益,同時滿足玉米生長周期的營養需求和產量要求,提高玉米單產。
3.3 輕簡化水肥一體化應用技術
輕簡化水肥一體化系統主要由水源、過濾系統、配肥罐、輸配水管網和滴灌帶(管)組成。與傳統水肥一體化的首部樞紐系統(加壓、過濾和灌溉施肥智能決策等設施設備)相比,該模式將復雜的首部系統輕簡化為過濾系統和配肥罐,壓縮了投入成本,簡化了操作難度,并且可移動過濾系統擴大了滴灌面積,進一步降低了畝投入。
3.4 其他配套措施
一是雜草防除采用“封定結合”策略,即播后芽前封閉與苗后莖葉定向噴藥相結合的方法防除雜草,以減輕和消除苗后除草壓力;二是控旺防倒伏,通過前期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植株徒長,7展葉時噴施化控劑以縮短節間、粗壯植株,增強抗倒伏能力;三是適時晚收,待籽粒乳線基本消失、基部黑層出現后進行機械收獲。
3.5 技術效果
輕簡化水肥一體化高效栽培技術成功實現了水肥效率和玉米產能的雙提升目標。與乳山市常規栽培模式相比,該技術使玉米種植密度增加了10%~30%,水肥生產力提高了10%以上,單產提升了20%以上。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乳山市糧食作物的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了有力的示范和推動作用。
4 積極總結經驗,推動大面積推廣
玉米輕簡化水肥一體化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已被證實能夠顯著提升玉米產量和水肥資源利用效率。然而,要成功實施這一技術,不僅需要種植主體掌握相關的科技知識和積累實踐經驗,還需要政府部門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政策引導,共同克服技術和經濟層面的挑戰。
隨著玉米輕簡化水肥一體化高效栽培技術的不斷成熟與示范應用,投資成本已顯著降低,種植主體的應用意識和技術水平也隨之提升。在此基礎上,政府應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對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的糧田生產經營主體給予資金補貼,以此激勵他們更積極地推廣和應用該技術。這不僅有助于擴大技術的覆蓋面,還能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加大對糧油大田水肥一體化技術研發的扶持力度,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出適應性更強、效率更高的技術和設備。這將為技術的持續優化和升級提供有力保障,進一步推動農業生產向現代化、智能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