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明確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對蒜薹產量與鱗莖產量的影響,本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以當地常規種植大蒜品種紫皮大蒜為試驗品種,以有機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設置處理,研究了不同處理對蒜薹產量與鱗莖產量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對于蒜薹產量與鱗莖產量來說,以化肥減施10%+600kg生物有機肥處理效果最優,在此處理下蒜薹產量和鱗莖產量最高。說明合理進行有機肥化肥配施,可以有效增加產量。從相關性分析可知,鱗莖產量與假莖粗、假莖重、鱗莖橫徑均呈顯著或極顯著正相關。因此,農業生產中可以通過改良品種提高鱗莖相關性狀,達到增產的目的。
關鍵詞:大蒜;生物有機肥;化肥減施;產量影響
大蒜具有顯著的營養、藥用及食用價值,是山東省主要種植的經濟作物。近年來,眾多學者深入探究了有機肥與化肥配施對大蒜生長及產量的影響。研究顯示,增施有機肥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并改善土壤結構,這得益于有機肥富含的有機物質。此外,有機肥還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促進土壤生物活動,進而促進根系發育[1-3]。與化肥相比,有機肥中的營養元素更為豐富且肥效持久,如氮、磷、鉀等養分可緩慢釋放,為大蒜提供穩定的營養供給,促進其生長發育。多項研究進一步表明,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減少化肥用量并增加有機肥施用,能顯著提升大蒜的生長速度、增強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標,進而提高大蒜產量并優化鱗莖品質[4-6]。這主要歸因于有機肥能增加大蒜中可溶性糖、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含量,改善大蒜的口感與營養價值。本試驗旨在通過探究不同比例有機肥替代化肥處理對大蒜產量的影響,并分析鱗莖重與相關指標的相關性,以期找到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的最佳比例,為提升大蒜產量提供理論支撐。
1 試驗方法
1.1 試驗基地
試驗地點選在菏澤市大蒜試驗田進行,試驗地前茬作物為玉米。所選試驗地為輕壤,地勢平坦,肥力中等偏上,試驗地有機質含量為12.8g/kg,堿解氮含量為78mg/kg,有效磷含量為35.8mg/kg,速效鉀含量為138mg/kg。
1.2 試驗材料
試驗品種為當地常規種植品種紫皮大蒜。試驗肥料分為化肥與有機肥。化肥采用大蒜復合混肥料氮、磷、鉀含量比例分別為22∶12∶16,總養分高于50%,有機肥采用生物有機肥。
1.3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23年進行,于10月6日播種,播種深度2cm。本試驗采取隨機區組設計的方法,以有機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設置處理,試驗總共分為5個處理,試驗每處理3次重復,即每處理3個小區,每小區面積設置為70m2 ,試驗小區內大蒜植株統一種植、統一管理,行距約為20cm,株距約7.5cm,試驗于10月6日進行翻地、施肥、整地,10月7日進行開溝并播種,大蒜播種深度為2.5cm,播種后即進行田間灌水、覆膜,該田塊管理方法同當地常規生產。化肥和有機肥施用方式均采用基施方式,即翻地時一次性施入土壤中。各處理施入養分含量(如表1)所示,試驗處理施肥用量(如表2)所示。
1.4 測定項目和方法
蒜薹性狀測定方法:蒜薹成熟后,在各小區內分別選取長勢較均勻的連續植株16株進行取樣,同時測量蒜薹粗度、長度、重量以及花苞長度等,并記錄。
鱗莖性狀測定方法在大蒜成熟期,各小區內分別選取長勢較均勻的連續植株16株進行取樣,測量株高、假莖高、假莖粗、鱗莖橫徑、鱗莖高、外瓣數、內瓣數、鱗莖產量等。 不同試驗小區分別進行測產,記錄產量值。
1.5 統計分析
本試驗數據經記錄、整理后采用DPS數據處理系統以及EXCEL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肥料配施對蒜薹性狀的影響
蒜薹作為大蒜生長過程中的重要部分,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蒜薹的收割一般不會影響鱗莖的最終產量,反而可能通過促進植株生長而間接提高鱗莖的產量。不同處理對大蒜蒜薹性狀的影響(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各處理蒜薹長度值以處理3最高,其次為處理2,其中處理3顯著高于處理1、4、5。對于蒜薹粗度來說,各處理之間相差不大,且各處理間的差異均未達顯著水平。各處理花苞長度值以處理2與處理3較高,處理2、處理3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對于單株蒜薹重來說,各處理以處理3數值最高,以處理1最低,且處理3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各處理蒜薹重新排序為:處理3gt;處理 2 gt;處理5 gt;處理4gt;處理1。由此說明,化肥適當減量并增施有機肥是可以有效提高產量的,以化肥減施10%+600kg生物有機肥處理效果最優,在此處理下蒜薹產量最高。同時也說明化肥減量增效是個漫長的過程,農業生產中需合理確定有機肥替代比例,以保證大蒜高產。
2.2 不同處理對大蒜鱗莖性狀與鱗莖產量的影響
大蒜鱗莖產量是指植株達到成熟期以后,通過對各小區進行采收并測產,本試驗通過測定大蒜鱗莖產量及其鱗莖各指標(如表4)所示。本試驗鱗莖產量為濕重,即采收之后即進行稱重。
通過表4可知,各處理鱗莖直徑值以處理3最高,其次為處理2,處理5略高于處理4,處理1與處理4相差不大,其中處理3和其他處理的差異均達到了顯著水平。各處理鱗莖高數值相差不大,且各處理之間的差異均未達顯著水平,以處理2、處理3 略高于其他處理。各處理假莖粗數值也以處理3最高,其次為處理2,且處理3和處理1、4、5的差異均達到了顯著水平。處理1、4、5之間相差不大,且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對于大蒜外瓣數與內瓣數來說,各處理之間相差不大,且各處理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從鱗莖產量的數據分析可知,各處理的鱗莖產量值以處理3最高,其次為處理2。處理4與處理5相差不大,以處理1較低。各處理鱗莖產量高低排列為:處理3gt;處理2gt;處理5gt;處理4gt;處理1。綜合分析得出,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不僅可以減少化肥的施用量,也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提高大蒜的產量。本試驗以化肥減施10%+600kg生物有機肥處理的增產效果最佳。因此,農業生產中應優化施肥方式,增施有機肥,減施化肥,以提高農業綠色發展。
2.3 大蒜農藝性狀與產量的相關性分析
由鱗莖各農藝性狀和產量的相關性分析(如表5)可知,外瓣數與內瓣數成正相關,外瓣數與假莖粗、假莖重、鱗莖橫徑、鱗莖高均呈負相關,內瓣數與假莖粗、鱗莖橫徑呈負相關,與假莖重呈正相關。假莖粗與假莖重、鱗莖橫徑、鱗莖高均呈正相關。假莖重與鱗莖橫徑、鱗莖高均呈正相關。鱗莖橫徑與鱗莖高呈顯著正相關。對于鱗莖產量而言,鱗莖產量與假莖粗、假莖重、鱗莖橫徑均呈顯著或極顯著正相關。由此可知,農業生產中可以通過改良品種提高鱗莖相關性狀,從而達到增產的目的。
3 結論與討論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增施生物有機肥,以生物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以提高大蒜產量,提高經濟效益。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化肥的污染,還可以在提高大蒜產量的同時改善品質。本試驗結果得出,對于蒜薹產量與鱗莖產量來說,各處理中以生物有機肥畝增施600kg+化肥減施10%處理的增產效果最優。化肥減施20%效果不明顯,但增施生物有機肥后產量仍略高于常規施肥方式。因此,在農業生產中應合理配施肥料,不斷優化施肥方式,增施有機肥,減施化肥,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本試驗雖然得出化肥減施10%處理且增施有機肥處理的效果較優,但本試驗在處理設置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想明確有機肥與化肥最佳配施比例,仍需要進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 劉飛,高進華,張廣忠,等.生物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在大蒜上的應用效果[J].現代農業科技,2024(09):70-72.
[2] 楊玉慶.大蒜高產高效施肥技術[J].河南農業.2023(10):14-15.
[3] 周紅梅,任艷云,張巧玲,等.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對大蒜產量、品質及養分吸收分配的影響[J].山東農業科學.2022,54(10):81-88.
[4] 王明文,張洋,胥婷婷,等.有機肥替代化肥對大蒜產量、品質及土壤養分的影響[J].青海農林科技.2021(04):74-79.
[5] 郭春倩,張廣楠,李江,等.復合肥與有機肥配合替代化肥對大蒜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江西農業學報.2022,34(12):90-94.
[6] 郭春倩,張廣楠,李江,等.復合肥與有機肥配合替代化肥對大蒜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江西農業學報.2022,34(12):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