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區位優勢突出、產業基礎良好的瀘州市納溪區以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搶抓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機遇,推進工業興區、制造強區,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升級跨越、促進新興支柱產業提質倍增,打造優勢制造業產業集群,化工、白酒(食品)、新經濟等產業均迎來了突破,現代化產業體系逐步完善優化,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化工產業:以廠興城 以城促產
瀘州市納溪區是全國為數不多具備較完整基礎化工產業鏈的城市,這是該區發展化工產業的底氣。而這一底氣,來自60多年深厚的產業積淀,也來自扎根納溪的瀘天化集團近年的創新發展。
瀘天化集團前身為創建于1959年的瀘州天然氣化工廠。記者來到瀘天化集團的企業文化展示廳,進門處赫然陳列著多位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彰顯著企業的輝煌歷史。集團工作人員介紹,瀘州天然氣化工廠是中國首家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合成氨、尿素的化工企業,被譽為“中國天然氣化工的先驅”“中國現代尿素工業搖籃”。建廠60多年里,逐漸形成集化肥、化工、新材料生產和銷售,科研設計、農化服務、環保服務、煤炭開采、建筑安裝等業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企業集團。
記者了解到,受宏觀形勢和行業環境等外部因素影響,瀘天化集團曾一度債臺高筑、經營困難。近十年來,企業在國家、省、市等相關部門幫助指導下,轉變思路突圍解困。特別是2016年以來,謀定了“新農化、新材料、新環保(后調整為‘新能源’)”的“三新”產業轉型,加快技術改造和研發創新,提升工藝裝備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多項指標達行業領先水平。如今,企業生產經營回歸正軌,迎來“百億企業、二次騰飛”的局面,正在助推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構建集團整體優勢,打造綠色產業集群。
幾十年來,瀘天化與納溪區形成了“以廠興城、以城促產”的良性互動局面。在瀘天化集團的帶動下,納溪集聚了不少化工企業,當前納溪區除了瀘天化,還擁有西研院、新火炬等化工類企業1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9家,涵蓋合成氨、尿素、醇醚化學品、油脂化學品、硝基化學品等各類化工產品32個。2023年,全區化工產業實現規上產值47.97億元,占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16.74%。
記者在納溪區發展改革局了解到,該區將促進規劃引領,優化營商環境,強化要素保障,持續提升瀘天化“鏈主”帶動作用,構建“龍頭帶動、串珠成線、連線成片”的產業生態圈,以項目為抓手推動納溪區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擦亮“中國西部化工城”金字招牌。
食品產業:酒城基因 差異發展
作為“酒城”主城區,納溪位于“中國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自然條件優越,是全國濃香型白酒原酒傳統釀造基地之一,是瀘州白酒產業發展的重要聚集地和白酒產業轉型升級核心區之一。目前,區內建成釀酒窖池5128口,其中現存最早窖池始建于1921年,百年高齡窖池320口,30年以上的窖池830余口,承繼“酒城”基因,這是納溪區酒產業發展的珍貴資源。
記者在納溪區了解到,近年來該區依托“中國酒城”城市名片,以瀘州市酒鎮酒莊產業園為載體,著力打造中國生態原酒釀造基地、中國白酒酒莊群落第一發源地、中國養生酒集中品鑒地,探索白酒產業差異化發展道路。
據介紹,在納溪區委、區政府精心培育和大力助推下,通過推進釀酒基地建設,鼓勵企業加大自主品牌研發力度,提供政策扶持和信貸支持等舉措,推動白酒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目前,全區擁有酒類生產、酒類銷售及酒類配套企業300余家,其中巴蜀液入選四川省原酒生產企業20強、市級骨干企業和市級酒類“小巨人”企業;康慶坊被評為市級酒類“小巨人”企業;江潭窖、納貢莊園納入“小巨人”培育企業。此外,還培育了鴻海印務、寶晶玻璃、宏圖智能物流3家“小巨人”配套企業。全區酒企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枚,四川省著名商標6枚,四川名牌6枚。2023年,全區完成酒業總產值65.6億元,規模以上酒業增加值達22.89億元。
同為納溪區食品產業的重要組成,該區茶產業也不乏亮點。
納溪區緊緊圍繞四川省委、省政府“打造千億茶產業”和培育“精制川茶”戰略,按照“一核兩區三帶”規劃布局產業,出臺《關于加快百億茶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支持茶產業發展。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和數字茶園建設,探索“數字+茶園”發展模式,在護國鎮梅嶺村黨群服務中心搭建梅嶺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綜合信息化服務中心,作為數字茶園核心指揮樞紐,對茶園實施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此外,與中茶所、國硒中心、省茶研所、川農大等科研機構合作推動科技創新,推動茶產業整體升級。
近年來,“納溪特早茶”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納溪先后榮獲“中國特早茶之鄉”“中國名茶之鄉”“四川省茶業10強縣”等殊榮,是首批中國—歐盟互認地理標志農產品之一。如今,全區建成現代茶葉標準化基地31.5萬畝,名優茶加工企業100余家,年總產量2.3萬噸,茶產業年綜合產值實現83億元。
新興產業:搶抓機遇 突出創新
“近年來,納溪區搶抓國家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四川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等重大機遇,將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舉措。”納溪區發展改革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在鞏固和強化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培育推動電子信息、數字經濟、循環經濟等新興產業突破發展。”
記者了解到,該區出臺相關政策文件,確定未來新顯示、算力新產業、智能新裝備等主攻方向,推動納溪區成為新經濟產業發展樣板區。堅持外引內培“雙輪驅動”,把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以建設創新型縣域為引領,聚合產學研資用等要素資源,激活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該區推進瀘州市新經濟產業生態園、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產業生態鏈建設,形成以智能商顯為主的新興顯示基地,著力強鏈延鏈補鏈,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電子信息全產業生態鏈;以瀘州云溪數字經濟產業園為載體,探索“互聯網+”“大數據+”新形態,加強數字運用、在線服務、電子競技、電商直播發展。
近年來,納溪區被評為四川首個“大數據融合發展創新區”,獲評“四川省電子商務商業發展示范區”。區內的瀘州云溪數字經濟產業園列入省“5+1”重點特色園區三年培育發展名單和瀘州市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基地。2023年,全區已有電子信息(數字經濟)企業234家,其中核心制造業工業規上企業營業收入達17.59億元。
“隨著大批項目陸續引進、建設和運行,新經濟正在成為納溪區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組成部分和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納溪區發展改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圖片除署名外由瀘州市納溪區融媒體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