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孤注一擲》是由申奧編劇執導的一部以反詐騙犯罪為主題的影片,取材于多起真實的詐騙案例。在電影點映期間,票房突破5億元,刷新了我國點映票房紀錄,掀起一陣熱烈的討論。本文通過研究《孤注一擲》這部反詐主題影片,深入分析其如何將社會現實中的復雜現象與深刻問題以類型化的手法呈現在大銀幕上,并從影片的敘事策略、人物塑造、情節設計以及視聽語言等方面進行了討論,旨在說明電影在追求類型化敘事吸引力的同時,還要傳達時代內涵。
關鍵詞:《孤注一擲》;社會熱點;類型電影
中圖分類號: J9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8122 (2024) 11-0072-04
一、引 言
2023年暑期檔電影與前幾年相比,呈現出多樣化、多類型、多品種的態勢。其中,現實題材的影片將目光對準當下社會熱點話題進行創作,贏得了觀眾口碑。如影片《孤注一擲》以網絡詐騙、跨境賭博為主題,運用了懸疑片、犯罪片、驚悚片等類型片的元素,通過多線敘事的手法展示了詐騙者與被害者之間錯綜復雜的命運互動,揭示了電信詐騙的危害,在無形之中起到了反詐宣傳作用,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二、題材選擇:社會話題與戲劇表達的完美結合
(一)取材社會話題的真實性
現實主義影片具有三個特征:一是客觀性,即在藝術觀念層面,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去描寫,再現客觀事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二是典型性,即在藝術形象層面,注重創造典型形象;三是批判性,即從與現實的關系來說,大膽暴露社會問題[1]。《孤注一擲》的選材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客觀呈現了社會中存在的詐騙現象以及人性的黑暗面。
影片開頭以趙警官的反詐宣傳會為引子,通過凱利公式引出了賭徒和詐騙的故事,不僅描繪了普通人容易受騙的現狀,還通過潘生的遭遇展現了詐騙集團的狡猾與無情。這樣的開篇方式既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又為后續劇情做了鋪墊。此外,影片最后又回到了趙警官的反詐宣傳會,形成了閉環式敘事結構。
(二)現實主義題材的奇觀化處理
關于“現實題材”的定義,北京師范大學的周星教授認為,“是表現當時社會狀況,將人們的生活感受作為主題的電影,其核心在于直面當下的社會問題,表現生活的即刻面貌,揭示社會生活中的矛盾”[2]。一些敏銳的導演善于從生活中挖掘故事,將其作為影片mBz/xbLXd7llSBcMZnXZqw==素材,并通過藝術加工將自己的創作思維和審美情趣融入其中,使這些素材不再是簡單的影像記錄,而是導演對現實的重構與對話。每部現實主義電影作品都是導演個性和才華的體現,即使題材相同,不同的導演對影片的藝術加工和二次創作也會有所差異,最終呈現出的藝術效果和藝術意境也各不相同。導演申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觸發他拍攝這個題材的動機是此類社會新聞的不時出現,甚至他的一位朋友也是網絡詐騙受害者,還因此不幸離開人世。
近年來,境外電信詐騙和網絡詐騙案件的頻發,大眾對此類犯罪活動保持高度警覺。例如, 2023年7月,“河南都市報女記者臥底緬北詐騙集團救回六人”一事成為微博熱門話題,迅速吸引大量關注[3]。在《孤注一擲》中,導演運用驚險、暴力、恐怖等元素營造出緊張、刺激的氛圍。通過潘生的視角,向觀眾展示了梁安娜、阿才、陸經理和阿天等人在詐騙集團中扮演的角色及工作內容,滿足了他們對社會熱點的獵奇心理,從而達成震懾和警醒的效果。這種全方位的展現方式形成了一種奇觀格局。
該片在上映之前就已經獲得一定的討論度和關注度。這得益于宣傳團隊的精心布局,他們選擇破圈速度更快的短視頻平臺,憑借電影中“拼一次富三代,拼命才能不失敗”“想成功先發瘋,不顧一切向前沖”等成功學口號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這些口號屬于一種心理暗示和自我鼓勵的方式,但在詐騙團體中象征著金錢至上、一夜暴富的浮躁氣息。導演用鏡頭反映現實,揭露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找到了能與觀眾產生共鳴的觸發點,構建了一個話題奇觀。總之,現實主義電影將現實社會中的事件和問題轉化為具有審美價值的作品,不僅讓觀眾了解了真相,還引發他們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和關注。
三、影像建構:類型元素與模式的使用
(一)視聽語言的類型化修辭
《孤注一擲》作為一部成功融合現實主義精神與商業類型片元素的電影作品,將社會價值和商業屬性進行了有機結合,收獲了一大批觀眾。申奧導演拍攝的處女作《受益人》,以“騙保”為切入點,揭示了婚姻騙局背后的人性掙扎,這種借愛情之名行詐騙之實的敘事,是犯罪電影中常用的一種手法。而《孤注一擲》在創作中更偏向于現實主義風格和特點,并且在敘事手法上借鑒了當下主流的模式,通過“選擇社會熱點,巧妙取材;注重電影品質,夯實電影劇作基石;借用類型模式,強化電影體驗;精心設計視聽語言,完成電影敘事。”[4]這樣,使得電影時空限定和組合更加多元,敘事節奏更加靈活,為觀眾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觀影體驗。
《孤注一擲》作為一部人物眾多、題材復雜、敘事難度大的電影作品,通過多線敘事的策略,以潘生和梁安娜為主要人物,串聯起詐騙集團的陸經理、陷入賭局不能自拔的阿天、心狠手辣的阿才、反詐警察等次要人物,共同講述一個完整且引人入勝的故事。為了呈現網絡詐騙全過程,影片在細節上做到了極致,讓觀眾看到一個規模龐大、內部組織嚴密、分工明確、運作方式高效有序的詐騙集團,感受到網絡詐騙的神秘與狡猾。影片還使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把詐騙者和受害者的視角剪輯在一起,創造出獨特的藝術效果。例如,顧天之是一位出身優渥的碩士畢業生,本應擁有光明的前途和幸福的生活,卻因好奇心和貪念,誤入網絡賭博,陷入詐騙集團設下的圈套,被騙光了一切,最終選擇跳樓輕生。而此時,詐騙集團的成員卻在慶祝,開香檳、放煙花,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得意笑容。這種悲喜交錯的鮮明對比,揭示了網絡賭博的殘酷和窒息感。
(二)快感導向的類型化模式
丹麥未來學家沃爾夫·倫森預言:在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之后,人類將進入一個以關注夢想、歷險、精神以及情感生活為特征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不僅僅是娛樂業,日用品行業也在產品中加入想象、故事和情感。消費者購買的不僅是商品,還有故事、傳奇、感情以及生活方式[5]。這一社會變遷在電影藝術領域得到了生動體現,例如,《孤注一擲》通過藝術化手法揭示了人性的陰暗面和社會現實問題,巧妙地采用類型敘事策略,強化矛盾沖突,增強了電影的戲劇張力。
近年來,國產電影尤其是一些涉及犯罪的影片,在空間選擇上都對泰國、緬甸、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情有獨鐘”[6]。從《泰囧》到《唐人街探案》《湄公河行動》,再到《孤注一擲》和《消失的她》。從淺層意義上來講,東南亞地區發生過類似的熱點事件,為電影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這樣的空間選擇增強了電影的真實感。當觀眾接收到電影所傳達的空間信息時,也能產生一種認同感。從影像創作層面來說,拓展了電影的創作空間。東南亞地區有著豐富的視覺景觀元素,如美食、沙灘、集市或是娛樂場所,這些景觀與國內有著明顯的差異,能夠激發觀眾的好奇心和新鮮感,也為電影提供了更多想象和討論的空間。
《孤注一擲》中的視覺奇觀包括“正、提、反、脫、風、火、除、謠”等概念,這是人們總結出來的一套完整騙術,其中做局的人又被稱為“千門八將”。例如,角色“正將”代表著詐騙集團的管理者,是開局的主持人,掌控著整個詐騙集團的運作;“提獎”則對應潘生等“狗推”角色,他們通過聊天引人入局,是詐騙集團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影片巧妙地運用了“千門八將”這一設定,不僅展示了詐騙集團的生態體系和組織結構,還揭示其內部的行話術語,揭露了詐騙團體管理者與當地警員勾結的黑暗面。此外,還對梁安娜線上誘騙顧天之的場景進行了實景化拍攝,這種細節化的呈現方式,營造了一種身臨其境的視覺奇觀。總的來說,《孤注一擲》不僅在現代場景中融入奇觀性質元素,還通過細膩的刻畫和真實的表演,呈現出強烈的時代感。這種呈現方式能夠讓觀眾更好地感受到電影所描繪的情景和時代背景,從而深入理解影片所傳達的思想。
四、人物設置:角色塑造承載核心敘事功能
(一)正、反派人物博弈中推動情節發展
一切敘事藝術的核心是圍繞人展開的。電影作為敘事藝術的一種表達方式,同樣以人為中心展開敘事。懸念大師希區柯克曾指出,觀眾真正感興趣的不是電影中的運鏡、音響等,而是銀幕上的人。因此,人物形象的塑造對于電影故事的展開至關重要。電影學者羅伯特·麥基也強調了這一點:“主人公及其故事的智慧魅力和情感魅力,必須與故事中對抗的力量相適應。”[7]類型電影中的對抗力量,特別是善惡對決,是敘事的高峰和最吸引觀眾的賣點之一。在類型電影中,人物之間的對抗、沖突是推動情節發展的核心,當反對主人公的力量越強大、越具有挑戰性時,人物的性格特點、情感深度以及故事情節的層次和復雜性都會得到充分展現。善惡對決不僅吸引觀眾,也能營造緊張刺激的氛圍,促使主人公在壓力之下作出重要抉擇,從而改變故事的走向。
《孤注一擲》中潘生、梁安娜、顧天之、陸秉坤、安俊才等人物構成了影片的敘事核心,推動著故事的發展(如圖1)。自影片開始,觀眾的注意力便聚焦于兩位主角。潘生作為頂尖程序員,原本是“數字世界”的佼佼者,卻因一時貪念和對金錢的渴望,不慎踏入詐騙集團精心布置的陷阱。梁安娜則是在一種朦朧、充滿機遇的表象下被誤導,最終成為詐騙集團的“誘餌”。這兩人在詐騙集團相遇,共同對抗來自詐騙集團管理者的重重壓力和生命威脅。為了離開,兩人準備向顧天之下手,從他身上套現完成業績,為自己贏得一線生機。陸經理和阿才是詐騙集團的管理者,一個是詐騙工廠的“頭目”,一個是“打手”。兩人分工明確,從生理和心理上對騙過來的“員工”進行全方位壓制,利用暴力、恐嚇等手段迫使他們為集團利益服務。影片通過一系列的暴力場景展示,例如揪耳朵、“十指鉆心”“獸籠的囚禁”、刺入頭骨的鋼釘等殘酷畫面,讓觀眾認識到詐騙分子的冷血無情,從而起到反詐宣傳作用。

(二)主流電影的群像式人物建構
《孤注一擲》中的人物群像頗為龐雜,每個角色都站在詐騙產業鏈的不同節點上,這使得導演在塑造典型人物時遇到不小的挑戰。在創作過程中,導演刻意弱化了潘生和梁安娜的主角光環,將刻畫重點放在了陸秉坤、安俊才等人物身上。陸經理是影片中重要的反派人物,影片前半部分用溫和的外表偽裝自己,實則是一個集狡猾、殘忍和無人性于一體的復雜角色。他經常面帶笑容地與“員工”打成一片,用“今天睡地板,明天當老板”的口號來鼓舞士氣,展現出一副愿與員工共進退的形象。但當形勢對他不利時,就爆發出骨子里的狠辣與暴戾,采取軟硬兼施的手法強迫“員工”為自己賣命。他對顧天之這樣的受害者毫無同情心,認為“不是自己壞,而是這些人貪心”;面對自己的女兒,他又展現出人性善的一面,甚至在絕境中仍不忘將女兒托付給潘生。這些細節描繪出他性格中的矛盾。與人設清晰立體的陸經理相比,影片中的阿才性格果斷、做事狠辣,但與梁安娜的互動中流露出一絲真情,這種愛情火花的突然出現,打破了影片前半段建立的寫實基調。此外,影片中塑造了趙東冉及其同事英勇人民警察的形象。他們在異國他鄉臨危不懼,直面生死考驗,成功打擊犯罪團伙,保護了人民財產安全,彰顯了人民警察為人民的正義形象。
五、結 語
《孤注一擲》不只是一部商業片,它涵蓋了更深層次的主題和寓意。影片細膩描繪了賭徒孤注一擲的心態、受害者所經受的磨難,以及詐騙鏈條上各關鍵人物的角色和命運,揭示了網絡詐騙這一社會現象的復雜性、危害性以及背后的人性掙扎。《孤注一擲》憑借其強大的影響力,成為一部深刻的“反詐宣傳教材”。正如宣傳海報上所寫:“多一人觀影,少一人受騙”。這樣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影片,不僅實現了藝術和商業價值,還實現了社會價值。它提醒我們要關注社會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問題,對人性、道德和社會現象進行思考,為構建安全的社會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王一川.當前中國現實主義范式及其三重景觀——以新世紀以來電影為例[J].社會科學, 2012(12):165-173.
[2] 張邱平.《我不是藥神》:類型化敘事的新拓展[J].電影文學,2019(2):122-124.
[3] 丁亞平.《孤注一擲》:電影照進現實的重力與失重[J].電影藝術,2023(5):69-72+162.
[4] 李春.韓國近年現實題材電影的創作特點與啟示[J].當代電影,2015(5):98-102.
[5] 沃爾夫·倫森,伍一軍. 21世紀——夢幻社會[J].金秋科苑,1998(10):6-8.
[6] 陳曉云.《孤注一擲》:社會議題與罪案故事的本土化講述[J].當代電影,2023(9):12-15+191.
[7] 李燕吉.中國類型電影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責任編輯:宋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