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研院所打造理想信念堅定、敢于擔當、素質優高的科研項目與儀器設備技術支撐隊伍,是助力科研院所目標追求實現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介紹了科研項目與儀器設備技術支撐隊伍建設所存在的問題;然后從制定規章制度、設定技術支撐崗位、加強職稱和薪酬等政策傾斜、設立適合技術支撐隊伍的項目、開展相關培訓、加強激勵機制的建設、強化良好文化建設等方面,分別給出提升相關技術支撐隊伍建設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科研項目|儀器設備|技術支撐隊伍建設
加快原始創新,加快突破核心技術,努力搶占科技制高點,是科研院所的目標追求。科研項目與儀器設備技術支撐隊伍是科研人員不可或缺的助手,在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具有重要作用。以科研任務目標為牽引,打造理想信念堅定、敢于擔當、素質優高的科研項目與儀器設備技術支撐隊伍,是助力科研院所目標追求實現的重要保障。
科研管理是在中、長期科研規劃指導下,通過合理的組織管理活動,對科研過程的各種要素(人、財、信息、技術、設備等)進行優化配置,有效利用各種資源,按時完成科研任務[1]。伴隨研究領域日益細化,科研工作不再是個體進行的自由探索,而是一項需要成員間協作才能完成的群體勞動[2]。本文所論述的科研項目支撐隊伍,主要負責項目申報部分材料的調研、項目流程執行以及項目后期應用跟蹤等。儀器設備技術支撐隊伍,主要負責樣品分析、數據測試以及儀器設備運行維護和對外共享等工作。他們的工作是科研院所整個科學研究、學科基地和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3]。建設高標準、高素質的科研項目與儀器設備技術支撐隊伍,無疑是科研院所提升科技創新、加強科研攻關的一項堅實任務。
一、科研項目與儀器設備技術支撐隊伍建設存在問題分析
近年來,隨著科研院所科研經費和項目的不斷增長,科研儀器設備的數量也顯著增多。科研院所相關工作的質效不僅由科研人員來決定,技術支撐隊伍的素質水平同等重要。然而,科研項目與儀器設備的技術支撐隊伍建設普遍缺少規劃,隊伍結構不合理,崗位設置不科學,大部分支撐人員沒有明確的崗位職責,類似于輔助科研的“萬金油”,還存在科研創新人員兼顧技術支撐服務工作,支撐人員嚴重缺位的情況[4]。職稱學歷偏低,年齡兩極分化等問題,在科研院所技術支撐隊伍中普遍存在。
首先,科研項目管理本身帶有一定的風險系數,而造成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是科研項目具有較強的創造力與創新性[5]。科研項目管理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科研項目申報成功后,執行能力弱。項目負責人在負責科研項目的同時,還承擔著其他的科研任務,往往沒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項目具體執行如設備的采購等流程中。缺乏專業的項目管理支撐隊伍,則會存在項目節點無法按時完成、過程材料管控不嚴格、甚至如采購過程中關聯交易未能及時評審、預算支出不合理等問題。
(2)科研項目順利結題后,后續應用少。科研人員在項目順利結題后,往往投入到下一個科學研究或項目研究中,對后續的科研應用投入精力普遍較少。項目管理隊伍也由于缺乏研究成果與市場應用有機銜接的經驗,無法推動科研成果與企業需求的準確對接,成為制約科技成果從實驗場所走向廣闊市場的短板,不能真正實現科研成果服務于國計民生。
(3)科研項目支撐人員綜合素質需要提高。科研項目推動和執行涉及各個部門的協調配合,而部分項目管理人員的整體組織協調能力比較薄弱,在項目全流程管理過程中,未能與其他部門進行良好的溝通協調:如與財務部門進行預算調整、采購付款聯系,與資產部門進行儀器設備采購、到貨驗收的溝通,與審計部門進行財務和商務環節溝通,乃至與企業之間進行合作的溝通,影響項目的有效執行。
其次,科研院所有大量的高端科研儀器,但是卻不能產出與之相匹配的同等數量的一流的科學研究測試數據,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缺少有效運維這些設備的高水平的技術支撐人員。技術支撐人員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科研數據的質量,常見問題如下:
(1)重采購、輕運維。科研儀器設備需要定期維護和保養,以確保其正常運行以及延長其使用壽命。儀器設備采購到位后,由于缺少專業的儀器運維隊伍和統一的管理與維護標準,設備的運行維護和保養以及實驗場所安全等工作常常被忽視,甚至存在由于場地安裝條件前期調研不充分,限制儀器設備正常安裝的現象。
(2)重自用、輕他用。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是高效整合科技資源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設備開放共享,需要配備具有較強測試水平和能力的專業科技支撐隊伍,才能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度。但這項工作比較單調,且需要相關人員有足夠的工作時間,由于技術支撐隊伍數量不足,影響了儀器設備對外發揮價值。
(3)升級改造力度不夠。隨著科研工作的不斷深入,在快速迭代中需要對所購儀器性能指標不斷進行升級改造以滿足科研工作的創新需求。由于服務于儀器運行的技術支撐人員數量不足、缺少相關科研工作的專業技能和科學背景,難以產生高質量的技術支撐力量,成為制約儀器設備升級改造的重要因素。
二、提升科研項目與儀器設備技術支撐隊伍建設的建議
科研項目與儀器設備技術支撐隊伍建設,不僅需要有制度和政策的扶植,也需要有良好氛圍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引才、育才、留才、用才方面多管齊下、多措并舉,方能扎實推進和提升隊伍的能力和水平,如圖1:
(一)制定制度,有章可循
科研院所部分技術支撐隊伍由科研人員兼任,制度不明確,部門與部門、上級與下級之間缺乏有效溝通也會導致工作失誤的增加。制定有效的規章制度,確定技術支撐隊伍的崗位設置、聘用范圍、聘用條件、工作流程等,可以進一步規范支撐隊伍人員的行為準則,保障相關工作合法有序地運作,避免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幫助科研院所穩定有效運行。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能高能低的”合理的用人制度能滿足技術支撐隊伍的公平感需求,為內部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通道,促進人才的成長。
(二)設立崗位,依崗而作
設置結合科研項目管理與儀器設備操作的崗位,規定科研項目支撐隊伍主要職責是全面跟蹤科研項目執行進度、定期梳理科研項目經費使用情況、對經費執行度不夠的項目進行重點督促,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醒修正、對科研項目進行動態化監督,確保科研項目經費使用合理合規[6]。規定儀器設備技術支撐隊伍主要職責是規范操作儀器設備,保障儀器設備正常運轉,針對共享共用設備提供對外準確的測試和服務,并鼓勵其對老舊儀器設備進行升級改造,以避免其長期從事單一勞動而埋沒個人其他才能。不設虛崗、明確具象化的崗位職責,有利于建立一支素質高、專業化并較為穩定的技術支撐隊伍。
(三)政策傾斜,有望而為
在科研院所,科研項目和儀器設備技術支撐人員整體地位不高、待遇較低、尤其職稱晉升較為困難。在職稱評審時,技術支撐人員項目過程管理、運行科研設備,不能作為強有力的顯示度成果。許多提高科研人員積極主動性的政策,也很少應用到技術支撐人員。因此,科研院所應重視技術支撐人員隊伍建設工作,在工資、崗位、績效等方面與科研、管理人員并行或者傾斜。為技術支撐人員提供適合自身職業特點的職稱晉升途徑和評價標準,而不是與其他科研人員混為一談[7]。尤其加強薪酬管理可以保障人員工作積極性,讓技術支撐人員有指望方能有作為,方能安心完成相關工作,有效促進科研技術創新工作的建設。
(四)設立項目,有為而升
科研人員能夠申報的科研項目種類有很多,而適合技術支撐人員的研究項目卻很少。科研院所應在充分調動科技人才資源的基礎上,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激發支撐隊伍的潛在創新能力。如設立一些針對項目管理類的軟課題或者儀器設備功能開發項目等,申報人員以技術支撐人員為主,以項目促發展,自然也提升了他們的業務素質。以作者所在單位為例,設立了共享儀器關鍵技術提升項目,鼓勵技術支撐隊伍申報,既保障了儀器設備的有效運行,提升了儀器設備共享效能,也推進了各科研單元科技創新能力的建設。
(五)開展培訓,提升業務
優秀的技術支撐人員不僅要具有精湛的專業技能,還需要具備廣闊的科學事業和敏銳的科學嗅覺,同時理解以重大、前沿的科學為問題指引實驗平臺建設方向的思路[8]。科技支撐人員接受教育培訓和出國進修的機會明顯少于科研創新人才,無法及時準確地了解國際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崗位實踐能力、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緊跟國際科技前沿的能力不強,隊伍的創造活力不足[9]。科研項目管理涉及財務、技術、質量與風險研究等,儀器設備管理涉及技術、人事、商務等多方面的知識,科研院所制定有效的培訓計劃,開展系統的培訓工作,可以切實提高技術支撐隊伍的整體管理和業務素質。
(六)加強激勵,力爭上游
科研支撐人員承擔了大量的實驗、檢驗、測試、測量等工作,有的甚至在事實上方法和實驗設計上進行了創新,付出了努力,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在成果歸屬方面卻沒有得到應用的署名或合理排名,這直接影響了他們的職稱晉升,阻礙了他們的發展,打擊了他們繼續做好科研支撐工作的積極性[10]。因此,應根據他們的工作性質,建立健全適應技術支撐崗位特點的運作機制和激勵機制,激發他們力爭上游的自主性和主動性,發揮出穩定、凝聚和激勵人才的作用,助力科研院所在搶占科技制高點上做出突破性的成果。
(七)強化文化,弦歌不輟
優越的辦公場所和工作設備,是人員隊伍安心開展工作的一項重要保障,而良好的工作文化環境,更能讓科研項目與儀器設備技術支撐隊伍有一種自己也是科研事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的認同感,自覺發揚主人翁精神,幫助科研人員爭取到更多的科研項目,提高科研項目的質量和儀器設備的運行能力。開展“以人為本”的文化建設,有利于穩定實驗技術隊伍,可讓實驗技術人員自由、民主、充分地進行交流[11]。科研院所應在現有科技創新氛圍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文化氛圍軟環境的建設,以文化環境建設促進科技創新,在文化協同育人的道路上,履踐致遠,弦歌不輟。
三、結語
科研項目與儀器設備技術支撐隊伍建設水平的提高,是積極保障科研院所科研能力的方式之一。科研院所技術支撐隊伍建設的經驗,不能照搬高校和企業,需要按照上級管理部門、本地區科學技術等各級管理部門要求的前提下,結合本單位實際工作,進行積極地探索和實踐,推出各項舉措并有效實施,穩定和培養一批優高水平的科研項目與儀器設備技術支撐隊伍,保障科研項目高效執行和儀器設備穩定運行,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技術支撐為側翼,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也希望相關措施,可以為其他單位技術支撐人才管理提供經驗借鑒。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武華祥,張雪松.基于質量管理的科研項目管理探索分析[J].產業科技創新,2020,2(23):77-78.
[2]張宏森,王樂樂,王君.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實踐育人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2021(12):41-42.
[3]彭邵春,張繼霞.加強技術支撐隊伍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22(5):114-115.
[4]魏延迪,劉爽,劉建安,劉濤.加強支撐隊伍建設 提高科技平臺創新效率[J] .農業科技管理,2018,37(2):79-82.
[5]秦一鳴.ZHY研究中心科研項目管理優化研究[D].北京:中國石油大學,2019.
[6]苗凱,馬燕.核工業企業科研項目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及對策建議[J].管理研究,2022(9):19-21.
[7]王大洲,何江波,畢勛磊.我國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研制狀況及政策建議[J].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2016,8(4):401-140.
[8]劉靜,向雷,方艷,曹長裙.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推動實驗技術支撐隊伍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39(4):240-243.
[9]魏延迪,劉爽,劉建安,劉濤.加強支撐隊伍建設 提高科技平臺創新效率[J].農業科技管理,2018,37(2):79-82.
[10]徐振國,王瑞丹,陳志輝,王晉.高校科研支撐人員激勵機制研究[J] .中國科技資源導刊,2017,49(3):45-50.
[11]丁寅,朱玉華,龐潔,等.國家重點實驗室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5):181-184.
(作者簡介:劉曉麗,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六級職員,碩士,研究方向為改善科研條件專項、大型儀器設備運行管理;趙鵬、李軍,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