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業財融合視角下企業管理會計發展需要與業務管理相融合,分析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幫助企業科學地投入和配置資本,為業務管理提供可靠幫助,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企業在推動管理會計轉型時,要根據自身發展情況,綜合業務管理的需求,貫徹新理念推動管理會計發展。為此,企業應該加強內部資源投入,建立業務與財務的溝通渠道,完善管理會計應用體系,提升會計信息化水平,完善內部監管機制,并不斷提升會計隊伍的建設水平,讓管理會計能夠在企業發展中發揮良好的作用。
關鍵詞:業財融合;企業;管理會計
一、引言
業財融合視角下企業管理會計轉型迫在眉睫,在新經濟形勢下,企業管理會計的發展與進步,能夠讓企業適應更加復雜的市場環境,有利于提升企業戰略決策的科學性。企業在推進管理會計發展時,要重視業財融合相關理念,將財務管理和業務管理結合起來,讓財務人員能夠更多地熟悉和了解業務,提升其綜合能力,使其專業能力得到進一步發揮,幫助企業在生產經營上合理分配各種資源,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為此,企業要積極探尋業財融合視角下管理會計的建設條件,分析提升管理會計質量的有效途徑,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二、業財融合與管理會計
(一)業財融合概述
業財融合是企業業務與財務層面融合,進而實現高效的業務管理和高質量財務管理的過程。業財融合對企業的財務進步與業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在企業內成功打通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的壁壘,使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協同工作,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見表1)。業財融合要求業務工作和財務工作在目標、關注點以及工作方式上保持一致,并利用數據和信息的高效流通,優化內部資源配置,改善企業經濟效益,實現精細化管理。業財融合能夠幫助企業提升其財務管理水平,有利于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二)管理會計概述
管理會計是對財務信息的計劃、評估等進行確認、計量以及分析的會計工作,主要用于企業內的計劃、控制以及決策。管理會計的工作內容包括全面預算、財務分析、成本管理等,可以為企業的各類經營活動、管理決策等提供財務信息,為企業內部管理提供各類數據,在關注財務信息準確度的同時,為企業戰略決策提供財務信息,有助于提升企業決策的科學性。
(三)業財融合視角下企業管理會計的意義
業財融合是財務與業務的雙向融合,不僅要求業務人員學習和了解財務知識,掌握財務管理的有效方式,也要求財務團隊能夠熟悉業務,推動財務轉型,由傳統的核算型會計轉向管理會計。管理會計是企業在業財融合過程中所必須做出的轉變,而在業財融合背景下建設管理會計,能夠讓財務管理實現優化,有助于財務人員學習、適應新環境,更好地推動企業會計工作的開展,讓管理會計能夠真正在全面預算、財務分析、成本管理等方面發揮其管理效用。業財融合是一種重視數據準確性與信息溝通效率的工作方式,在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管理會計能夠獲取更多準確財務信息,可以結合業務實際情況對當前財務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并為企業的后續決策提供科學指導,有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與進步。
三、業財融合視角下企業管理會計中常見問題
(一)業務與財務脫節
企業內部的業務與財務部門工作內容存在較大差異,很多企業內部存在業務與財務各自為政的情況,從而導致了業務與財務的脫節。在這一背景下,管理會計人員對企業的業務經營情況了解不夠深入,進行財務預算、成本管理時,難以聯系業務實際,在財務管理方面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容易造成管理上的問題。很多企業的管理會計在建設時,并沒能構建起與業務溝通的良好渠道,業務與財務部門難以進行有效溝通,導致在實際工作中信息交流不暢,雙方矛盾頻發,難以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
(二)會計管理體系不健全
當前很多企業的管理會計建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會計應用體系不健全,財務人員職責劃分不清晰,難以發揮有效的管理作用。管理會計的發展速度較慢,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中沒有為管理會計提供明確的職責劃分,管理會計的工作內容與核算型會計完全相同,難以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企業在制定管理體系時,沒有意識到內部不同業務主體對財務數據關注側重點不同,忽視了管理會計所能夠為決策提供的數據支持,影響了其后續的發展與進步。此外,管理會計的監督機制、績效機制不健全,也影響了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
(三)財務信息化建設滯后
很多企業依舊習慣于傳統的管理模式,財務信息化建設滯后,影響了管理會計的發展。管理會計工作需要對各類信息內容進行綜合分析,信息化建設對其發展至關重要。但很多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時,片面地認為財務信息化等于財務核算信息化,僅將信息技術作為財務報表核算的工具,忽視了信息交流在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上的重要性,沒有為信息溝通搭建良好渠道。企業在引入財務管理平臺時,對管理會計工作重視不足,財務信息化軟件難以發揮其作用,容易影響財務管理的質量。
(四)財務人員知識儲備不足
業財融合視角下,管理會計對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要求不斷增加,財務人員的知識儲備不足,很容易影響其工作質量。很多財務管理人員對管理會計的認識不足,沒有擺脫傳統財務工作內容固定、工作環境單一的思維,缺乏競爭意識,安于現狀,難以調動自身工作積極性。企業在進行財務人員管理時,也缺乏有效的技能培訓和定期考核,沒有為財務人員提供有效的發展條件,也造成了財務人員與管理會計工作不適應的問題。
四、業財融合視角下提升企業管理會計質量的策略
(一)建立業務與財務融合渠道
業財融合視角下,企業應該積極構建業務與財務的融合渠道,為管理會計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企業應該從實際出發,對財務管理人員、業務管理人員的角色定位加以明確,為雙方搭建良好的溝通橋梁,強化管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從而推動業財融合,提升管理會計的工作質量。企業要培養管理會計對企業財務目標、經營情況等內容的了解,鼓勵財務人員不僅關注財務信息的準確性,也要關注財務信息對企業發展的作用。為此,企業可以結合客戶需求、業務需求對財務管理體系進行優化,利用好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BP、財務COE、財務SSC等體系,為管理會計的建設提供指導(見圖1)。企業可以為財務與業務管理搭建良好的溝通渠道,利用OA系統、ERP系統等讓雙方實現信息互通,讓財務人員了解更多業務內容,為管理會計的應用提供充足的數據信息,為雙方合作奠定良好基礎。在實際工作中,企業要推動管理會計與業務人員的溝通交流,利用經營會議等機會,讓業務與財務相互了解,相互配合,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
(二)完善管理會計應用體系
企業需要不斷完善管理會計的應用體系,完善管理會計內部組織架構,提升其全面預算、財務分析、成本管理等能力,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讓管理會計發揮出更好的作用。業財融合視角下,企業需要明確管理會計的職能,完善其內部組織架構,從而更好地發揮其作用。企業需要結合生產經營情況、整體戰略規劃等,制定管理會計應用的指引體系,對管理會計的工作職責進行細分,使其在全面預算、財務核算、成本管理、財務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不斷提升,在具體規劃中,企業要通過規章制度確定財務管理的工作流程,對管理會計中不同人員的職責進行劃分,要求財務管理人員能夠監督資金的有效使用情況,結合單位內支出與預算動態化管控項目運行,為企業各項業務進展提供有效幫助。管理會計要認真踐行管理制度內容,開展全面預算時,系統分析當前業務經營情況以及未來業務的發展規劃;在處理財務時,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提升核算準確性。在此后的發展中,企業還需要順應市場環境變化等條件,做好管理會計工作模式的調整,讓管理會計發揮的效用達到最大化。此外,企業應該構建管理會計的監督管理機制,完善員工績效機制,讓管理會計人員能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提升工作質量。
(三)提升會計信息化水平
企業應該努力提升會計信息化水平,構建數字化財務管理體系,為管理會計發展提供幫助,推動業財融合的進程。信息化建設是現代財務管理不可缺少的內容,企業在業財融合視角下推進財務數字化,不僅要為財務核算、財務分析等內容提供數字化支持,還要構建財務與業務的溝通系統,匯總足夠的業務信息,保證財務信息的科學性。企業可以建立財務管理與業務報告IT系統,通過財務ERP系統、供應鏈IT系統、生產制造IT系統、HR系統等對業務信息進行監督,繞過財務能夠深入了解業務進展情況;在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OA系統,便捷雙方的聯系與溝通,加快信息共享,為經營決策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見圖2)。除此以外,企業也應該綜合利用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條件,提高管理會計的工作能力,讓信息技術得到全面普及、廣泛運用,保證管理會計工作質量的同時,提高企業的財務風險防范水平。
(四)提升會計隊伍建設水平
企業應該對業財融合視角下,管理會計所需具備的能力進行研究,打造高水平的會計隊伍,提升財務管理水平。業財融合視角下,企業的會計人員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責任心、核算能力,更需要具有強大的管理、協調能力,能夠結合企業的業務情況為決策提供準確可靠的財務數據。為此,企業要加強人才培訓的投入力度,結合業財融合特點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并不斷引入更多綜合型人才,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綜合能力。企業可以定期開展崗位技能培訓,通過管理會計專業培訓增強會計人員專業水平,利用適時輪崗等方式,讓管理會計人員參與業務活動,了解業務的實際情況,為后續管理工作積累寶貴經驗。企業還應重視工作人員管理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專題講座、專題學習等方式,讓管理會計團隊培養競爭思維、風險預判思維、整合資源觀念等優秀理念,促進管理會計的進步與發展。
(五)優化風險管理系統
業財融合視角下的管理會計工作要優化風險管理系統,通過研究業務和財務情況,準確識別現實與潛在風險,降低企業發展中的風險成本。財務風險是企業經營中的重要風險類型,相較于常規的會計工作,業財融合下的管理會計能夠通過與其他部門的合作溝通,積極主動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從而減少風險的發生率。在工作過程中,企業應該讓管理會計要利用業財融合的優勢,進一步優化風險管理系統,從原本強調事后管理,轉化為構建事前-事中-事后風險管理體系,讓風險管理能夠更加可靠。提高管理會計與其他部門配合能力,在企業內部建立起全員自控、自我審計的風險管理系統,針對企業經營中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進行審查,從前期入手進行分析,通過對業務流程的監督和管控,加強財務風險前期的自我評估,從源頭上降低風險的發生率(見圖3)。企業要確保管理會計可以利用業財融合條件下的工作優勢,獲取更多數據信息,確認審計報告,在風險維護過程中及時識別并規避風險,從而保證企業的經營安全。
(六)完善績效管理系統
完善的績效管理系統也是企業管理會計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傳統財務會計參與績效管理的方式是提供靜態的毛利率、利潤率、周轉天數、壞賬信息等數字指標。而管理會計則需要為管理者提供更多經營規劃、預算決策等非財務類指標數據。為此,企業要格外重視管理會計的績效管理系統完善,管理會計績效管理不單單要考慮財務指標,還要加上各種非財務指標,從而形成動態的全面管理體系。在優化績效管理系統時,需要根據業財融合的要求,讓管理會計深入績效管理工作當中,了解業務部門的需求,分析業務發展的具體情況,以此為基礎完成績效制度的設計與建立。企業要讓管理會計構建面向戰略的績效評價、驅動機制,利用多角度、綜合性、立體評價機制,讓財務指標與業務指標相結合,綜合客戶滿意度、產品回購率等指標,建立更加立體科學的績效管理系統,從而保證企業的整體利益。
(七)財務指標與業務指標的轉化
業財融合視角下企業管理會計需要將管理指標與財務指標相聯系,并積極推動財務指標向業務指標的轉化,從而獲取最新的業務數據,強化財務管理工作。為了讓財務指標能夠與業務指標更好地轉化,企業首先需要解決溝通問題,考慮到財務部門作為企業監督者身份,管理會計要將經營數據等相關問題匯總給管理層。企業要構建更暢通的信息交流渠道,為管理會計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在此期間,企業應給予管理會計更多權限,使其能夠在與業務部門溝通時,了解業務的真實經營情況,獲取現場數據。企業也要加強業務部門的財務指標數據培訓,讓業務部門了解財務部門的工作需求,能夠在后續工作中配合。在基礎溝通渠道建立完成后,企業要強化管理會計工作,要求管理會計按照要求層層分解財務目標,將標準化財務指標術語拆解為業務部門便于理解的術語,讓財務指標向業務指標轉化,從而提升企業的業務水平。在這一過程中,管理會計要積極配合業務部門工作,將總資產周轉率轉化成周轉天數,并細化為應收賬周轉天數、存貨周轉天數、固定資產周轉天數等,讓業務部門能夠更好地開展工作。
(八)管理會計與戰略管理相結合
企業要積極構建管理會計與戰略管理相結合的體系,幫助企業制定更加科學的戰略管理方案,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財務會計可通過參與全面預算管理的方式為企業提供監管預算、預算分析報告等幫助,幫助企業預測未來營收。而在業財融合視角下建設管理會計,企業則要更加重視其與戰略管理的結合,發揮管理會計在企業戰略規劃中的重要作用。為此,企業要給予管理會計足夠的職能,讓管理會計可以深入各業務部門,了解實際經營情況;通過績效管理、過程管理等策略,幫助業務部門制定正確的目標路徑,協調業務發展。管理會計應積極參與企業的戰略管理工作中,幫助企業分析虧損產品線,合理調整企業資源,優化生產經營,從而實現戰略管理目標。
五、結語
管理會計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而業財融合視角下的管理會計可以對企業的業務內容有更深入的認知,有利于快速、有效地了解市場需求,從財務角度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科學規劃,優化資源配置。企業在業財融合視角下應該積極推進管理會計的發展,利用管理會計中資源信息、控制手段加強財務管理,通過財務與業務的融合,發揮管理會計在業務信息、資源調配等方面的作用。企業積極做好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提升管理會計人員水平,有助于其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秀萍.管理會計視角下的業財融合探討[J].中國中小企業,2024,14(06):126-128.
[2]呂佳蔚.業財融合視角下企業管理會計轉型的路徑探討[J].支點,2024,21(03):112-114.
[3]張盼瓊.探究業財融合視角下企業管理會計應用體系的構建與實現[J].市場周刊,2024,37(01):149-152.
[4]張曉萍.管理會計視角下推進企業業財融合路徑探究[J].商場現代化,2023,09(21):159-161.
[5]李晨欣.基于業財融合視角的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研究[J].理財,2023,25(11):40-42.
[6]孟若琦.管理會計視角下企業業財融合問題探討[J].財務管理研究,2023,13(07):81-85.
[7]鄒曉丹.管理會計視角的業財融合轉型分析[J].中國中小企業,2023,22(04):123-125.
(作者單位:江蘇巨杰機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