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初,位于杭州市“中國視谷”窗口園區核心啟動園正式開建。這是杭州探索產業培育新模式與要素保障新路徑的重要成果,也是浙江省首個“工業4.0+工業上樓3.0”雙首層項目。“中國視谷”將構建全產業鏈生態體系,深化工業視覺、自動駕駛、智能醫療等重點產業發展,逐步實現杭州數字安防產業向視覺智能產業再到智能物聯產業躍遷,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推進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正成為智能制造的突破口和發力點,而杭州將如何推進這方面的工作?本文告訴我們:一是推動數據支撐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二是加快推動算力支撐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三是加快推動模型支撐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
(浙江 施展)
智能物聯網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正被應用于越來越多的領域,未來將如何發展?
經過多年的發展,物聯網已經涵蓋傳感器、運營數據、決策、執行等多個領域,正在改變日常生活,標準將是構建強大高效的物聯網生態系統的基石。標準的開放性、兼容性、互操作性是物聯網的技術基礎,通信接口、數據交換等各類標準的制定與應用,為物聯網的互聯互通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企業要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的相關工作,構建良好的國際標準化環境。
在制造業推進智能物聯技術,提升智能制造的水平,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本文提出:要重視“龍頭企業”的標桿引領和示范作用,鼓勵領軍企業建立行業聯盟,鼓勵產業鏈上大中小企業的協作發展,推進制造業數據的標準化和可利用,進一步破解制造業數據孤島難題,為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北京 孫一)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人工智能(AI)逐漸成為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質生產力。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工信部也表示今年將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促進AI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AI賦能新型工業化。
工業AI控制器,如同生產線的“大腦”。企業引入人工智能等技術后,過去三天左右的開發工作量,現在僅需5分鐘到10分鐘就能完成,極大降低了開發難度。作為身在一線的工程師,我們能從繁雜的編程、開發設計的工作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與機器人進行有效互動,優化了生產效率。
(廣東 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