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黨員大會的職權是什么?
召開黨員大會進行換屆選舉的,其職權主要是:
1. 聽取和審查黨的委員會(基層委員會或總支部委員會或支部委員會)的報告;
2. 討論本級黨組織及黨組織職權范圍內的重大問題并作出決議;
3. 選舉黨的委員會(基層委員會或總支部委員會或支部委員會)及出席上級黨代表大會或黨代表會議的代表。
問"黨費管理工作人員工作調動或離職時,應如何處理?
黨費管理工作人員變動時,要嚴格按照黨費管理的有關規定和財務制度辦好交接手續。
1. 交接雙方必須當面進行交接。調出或離職人員必須將本人掌握的黨費會計資料和會計信息全部移交給接交人員,同時還要保證所移交資料和信息的真實、準確和完整。
2. 交接必須有監交人員負責監督,必要時上級黨組織可派人監交,或者可以由上級黨委組織部門派人臨時接管黨費。
3. 交接雙方應當按照移交清冊所登記的事項逐項移交,并逐項核對。主要內容包括:現金、有價證券、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票據、印章等。
4. 交接工作完成后,交接雙方和監交人員應當在移交清冊上簽名或蓋章,對需要移交的遺留問題,應當寫出書面材料詳細說明。
問"黨員推薦入黨積極分子人選應注意哪些問題?
采取黨員推薦方式推薦入黨積極分子人選,是擴大發展黨員工作民主的一項重要措施。在黨員推薦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明確推薦和被推薦范圍。已遞交入黨申請書且黨組織已派人談話的入黨申請人都要列為被推薦對象;參加推薦人員為支部全體黨員(預備黨員也可參加推薦)。
2. 采取多種方式。黨支部可通過會議推薦、個別談話推薦、黨員聯名推薦等方式,組織黨員推薦入黨積極分子人選。推薦結束后,黨支部要及時匯總和公布推薦結果,自覺接受黨員群眾監督。
3. 注重結果運用。黨支部在研究決定入黨積極分子時,應正確分析運用推薦結果,既要看推薦情況,更要看入黨申請人的現實表現,不能簡單地以票取人。
4. 嚴明工作紀律。黨支部要加強對黨員的組織紀律教育,并組織做好推薦工作,防止推薦過程中的拉票、投人情票等違紀行為和不正之風。
問"處置不合格黨員應執行哪些程序?
處置不合格黨員應當執行以下程序:
1. 黨支部在民主評議黨員工作中,根據個人自評、黨員互評、民主測評結果,由支委會對有不合格表現的黨員作出初步認定。
2. 黨支部對黨員不合格表現進行調查,形成調查核實材料,支委會提出初步處置意見。基層黨委(具有審批預備黨員權限的黨委,下同)可派人參加。
3. 黨支部將初步處置意見、調查核實材料報基層黨委預審。對擬作出勸退、除名處置的,由基層黨委報上一級黨委組織部門預審。
4. 經預審同意后,黨支部召開支部大會,通報對擬處置黨員調查核實和預審情況,討論處置意見并進行表決。
5. 對作出限期改正處置的,由基層黨委集體研究審批;對作出勸退、除名處置的,由基層黨委集體研究提出審批意見,報上一級黨委組織部門審查批準。黨支部接到審批意見后,及時通知被處置黨員,并以適當方式宣布。
注意把握處置不合格黨員政策界限。處置不合格黨員要注意區分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個人原因和組織原因、一時表現和一貫表現,做到事實清楚、理由充分,處置恰當、手續完備,確保處置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
對按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規定應當給予黨紀處分的黨員,不能用組織處置代替黨紀處分。對受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處分的黨員,一般不因同一問題再進行組織處置;但有其他不合格表現的,應當按程序作出相應處置,對被勸退、除名的及時通報紀檢機關。
問"黨小組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黨員人數較多或者黨員工作地、居住地比較分散的黨支部,按照便于組織開展活動原則,應當劃分若干黨小組,并設立黨小組組長。黨小組組長由黨支部指定,也可以由所在黨小組黨員推薦產生。黨小組主要落實黨支部工作要求,完成黨支部安排的任務。黨小組會一般每月召開1次,組織黨員參加政治學習、談心談話、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等。
問"預備黨員轉正后其入黨材料如何保存?
預備黨員轉正后,有人事檔案的,黨支部應及時將其《中國共產黨入黨志愿書》、入黨申請書、政治審查材料、轉正申請書和培養教育考察材料,交黨委存入本人人事檔案。其他入黨材料應建立黨員檔案,由所在黨委或縣級黨委組織部門保存。
預備黨員轉正后,無人事檔案的,應建立黨員檔案,將所有入黨有關材料存入黨員檔案,由所在黨委或縣級黨委組織部門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