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相關專業多年以來熱度不減,不少同學懷揣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崇高理想,毅然選擇學醫。那么,“醫學僧”的大學生活是怎樣的呢?
我們醫學的“老祖宗”張仲景在他的《傷寒雜病論》中專門提到曾“勤求古訓,博采眾方”,足見“醫學僧”要學多少東西。醫學相關專業的同學們,大學生活往往如苦行僧一般,要背誦枯燥乏味的知識點,一遍又一遍地重復練習相同的手術動作,所以才得了個“醫學僧”的“美譽”。但是,這不代表我們的大學生活就沒有光,沒有青春激情。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我們是如何充實地度過本科生活的吧!
規劃篇
眾所周知,學醫是漫長而又艱苦的旅途,如果你選擇這條路,在一開始就需要做好規劃。“醫學僧”入校第一個學期,可以留意一下學校是否會安排“職業生涯與規劃”這門課,如果有的話,可不要把它當作打卡混日子的課,完全可以仔細聽一聽。
在我看來,“醫學僧”的規劃中,最越不過去的便是關于考研的部分。要不要考研?這個因人而異,但是幾乎所有的強勢三甲醫院都只招博士畢業生。醫學博士的培養周期異常漫長,通常是本科5年、碩士3年、博士3年(部分醫學院校為4年),這還是在一切順利、不延畢的情況下。當然了,如果不想熬那么久,選擇本科或者碩士畢業就參加工作也可以,但就要降低自己的就業期望值。
決定考研的話,在方向選擇上也需要提前規劃,比如“學碩”和“專碩”的選擇。“學碩”即學術型碩士,主要從事科學研究;“專碩”即專業型碩士,主要進行臨床的進一步系統訓練。對就業來說,“學碩”和“專碩”最大的區別是“專碩”才有規培證,而規培證是上臨床必需的證書,當然,“學碩”在畢業以后也可以通過在醫院進行社會類規培拿到規培證。
如果你想要碩士畢業就參加工作,選擇“專碩”更合適一些。選擇“專碩”的話,一定要打好臨床基礎,認真學習臨床技能,如此才能夠在醫院立足。如果是想以后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甚至選擇博士后工作的,則需要盡早進行系統性的科研訓練,在研究生階段可以選擇“學碩”,甚至“直博”(本科畢業后直接攻讀博士研究生),但是要想清楚自己能否忍受長期枯燥、繁忙的學習生活。
專業學習篇
都說“只要專業選得好,年年期末賽高考”,醫學類專業就是這樣的專業。“醫學僧”一入校就會聽說無數學長學姐流傳下來的醫學魔咒,如“生理生化,必有一掛;病理病生,九死一生”,中醫學子也是一樣,“中基中診兩茫茫,醫古文,義不詳。中藥方劑,揮淚灑千行……”。“醫學僧”的書本,厚得像堆砌在一起的一堆板磚。猶記得拿到一本新教材后,因為書本太厚不好帶,我直接把它切成了兩個部分,先帶上部,期中以后再帶下部。醫學院上課幾乎不需要點名,因為老師講課往往跳躍性非常大,一節課不上,基本上下一節課就開始“聽天書”,所以幾乎沒人敢隨意翹課。作為“醫學僧”,平時一定要下苦功打好基礎,做到將知識點融會貫通。
即便如此,學習專業課程的這4年時光,依然是從醫生涯中最輕松的一段時光。接下來為期一年的實習生活,工作時間、工作強度和醫院的醫生基本一樣:早上八點和醫生們一起交班,跟著帶教老師查房,可能還要作為輔助的管床醫生在科室收治病人,開出醫學生涯中的第一個藥方,第一次搶救病人……
社團活動篇
參加社團活動是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本科就讀的是一所中醫藥大學,學校的社團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一些中醫藥相關的社團,比如脈學社、耳針學社、推拿學社等,這些社團不僅可以讓我們學到專業技能,而且能讓我們在輕松快樂的社團氛圍中加深對所學專業的興趣。所以,如果你的學校也有類似社團,非常推薦參加。
以我加入的脈學社為例,加入后就有高年級的學長學姐手把手地教我們如何把脈。社里還會舉辦校園活動,比如我曾和社友們一起在校園中給其他專業的同學把脈,這樣的活動讓我對中醫的學習變得更加感興趣,也更加有信心。
因為熱愛朗誦與表演,我還加入了學校的話劇與朗誦社團,每周我們會一起排練,期間還有專業的老師指導我們。參演學校原創話劇《醫路精誠》的經歷是我大學生活中最寶貴的記憶之一,在話劇中我扮演了“何老爺”這個角色,塑造出了何老爺醫者仁心但又固執的人物形象。在這個過程中,我從剛開始緊張、放不開,到最后上臺時從容淡定,做到了突破自我。
在社團的選擇上,大家要明確自己的興趣和目標,不要盲目從眾。在社團的各種活動中,可以多與他人協作,建立良好的交流,培養自己的合作精神。十分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因為參加社團活動而忽視專業知識的學習,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體育運動篇
一個合格的醫生,首先自己一定要身體素質好,努力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和全身力量才能搶救更多的病人。很多醫生都是“健身大佬”,身體素質強得可怕,特別是骨傷科的醫生,個個壯得像一頭熊,走路都帶風。用我們一位老師的話說:“能否成為一個名醫,第一要看的就是能不能活。”打個比方,“國醫大師”(中醫藥行業的最高榮譽)的評選就要求參評人員從事相關臨床工作50年以上,這意味著參評人員一般都在70歲以上了。如果活都活不到這個年紀,怎么能獲得這份榮譽呢?
所以,作為一名“醫學僧”,一定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體育鍛煉。我在校期間加入過游泳隊和跳繩隊,后來還擔任了隊長一職,不僅身體素質充分提高了,而且還有額外的收獲:當隊長的經歷,鍛煉了我的溝通交流能力和組織能力。
科研篇
“醫學僧”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熟悉臨床技能,還需要進行科研,科研的成果往往與獎學金掛鉤。剛入學的你,不要覺得科研很遙遠,可以在空閑時間主動去找科研導師。我在本科時找了兩個導師,一個是附屬醫院的醫生老師,我是在醫院官網查到老師的坐診時間后,拿著個人簡歷去毛遂自薦的;另一個是學院的老師,我在知網查詢了其作為通訊作者發表的論文,很感興趣,便向他發了自薦信。我努力爭取每一個加入實驗室的機會,在科研項目中學習,鍛煉自己的科研能力。
我本科階段主要研究中藥方劑預處理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其與某些信號通路的關系。我們做的實驗中,有需要打開大鼠胸部的,要在大鼠左冠狀動脈前降支穿一結扎線,并用直徑0.2厘米的細塑料管穿過結扎線。這一過程中,非常容易因大鼠呼吸心跳停止、過度出血等導致實驗失敗。我一開始并不熟練,失敗率很高,經常懷疑自己,但是也只能硬著頭皮熬下去,通過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醫學僧”的學習生活雖然如苦行僧一般,但是對成長為一名優秀醫生的渴望、對醫學的熱愛,也會使那段時光變得很美好。希望各位有志從醫的準“醫學僧”們未來能夠堅持在醫路上前行,充實地度過本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