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過剩是引起孩子性早熟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止營養過剩,家長平時應把好飲食關。
1.飲食結構上要葷素合理搭配,講究營養均衡;高蛋白食物攝入量并非多多益善,不宜長期讓孩子過多食用肉類,特別是人工養殖的雞和魚;少吃蔥、蒜、韭菜和牛肉、羊肉、蠶蛹及動物內臟(尤其是腎臟)等;各種速成的飼養雞鴨、鵪鶉及蛋、鴿子及蛋、黃鱔等,都不適合幼兒長期經常食用。
2.少吃反季節蔬菜和水果,如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番茄和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蘋果、橙、桃等,以及含有添加劑、防腐劑或激素食品(包括各種零食和飲料,尤其是可樂類與咖啡味的飲料等)。
3.限制吃各種洋快餐,用新鮮水果代替各類油炸小食品。炸雞、炸薯條和炸薯片等要盡量少吃。這些食品含有過高的熱量,會在兒童體內轉變為多余脂肪,引發內分泌紊亂,導致性早熟。同時,食用油經反復加熱使用后,高溫使其氧化變性,也是引發性早熟的一個因素。
家長不要盲目給孩子食用蜂王漿、蜂花粉、冬蟲夏草、人參、桂圓干、荔枝干、黃芪、沙參等補品,或是所謂能增高、增進智力的保健品。這些大補類補品或保健品越多進入體內,越易改變孩子正常的內分泌環境,造成其身體發展不平衡,性早熟就是其中之一。
兒童市場的很多標榜長高長壯的補劑和口服液,有相當一部分含有激素成分。這些激素使孩子在五六歲時長得比同齡兒童高大壯實,其骨齡已達8歲或10歲。而等孩子進入正常發育階段時,反而不見長了。
另外,要認真分析兒童厭食的真正原因,不能盲目地給不愛吃飯的孩子服用可以增強食欲的保健品。因為一般能夠增加食欲的保健品常含有激素成分,長期服用可引發性早熟。
避孕藥會導致雌激素增高至性早熟,誤服避孕藥引起性早熟的案例屢見不鮮。因此,家長應該嚴格管理家中藥品,以免孩子當糖果誤服。同時,母親豐乳美容品(尤其含有性激素的)等也不要讓兒童接觸到,不要在孩子面前涂抹(以防孩子偷偷模仿),更不能隨意給孩子搽用成人化妝品或護膚品。此外,孕婦不宜應用含有性激素的補品及護膚品,以免影響腹中胎兒;哺乳期母親不可使用豐乳產品,以防給寶寶喂奶時吃進體內造成潛在危害。
強烈的照明燈光、過度的光照和長時間的電視、電腦顯示屏,都可能誘發兒童性早熟。
1.有些家長為了便于夜間照料孩子,喜歡在其臥室開一盞小燈,這并不被提倡。一般來講,孩子夜間睡覺時,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最好不要開燈,且要盡可能保證充足的睡眠。
2.盡量減少孩子看電視和玩電腦的時間,更不能在夜間讓孩子與大人一起長時間看各種影視節目,以免影響正常睡眠和導致激素分泌紊亂。
3.現在許多家長怕孩子學習時傷眼睛,就給孩子用瓦數很高的燈照明。其實燈光并不是越亮越好,應以不刺眼、眼睛感到舒適為佳。專家認為,視物距離30厘米- 100厘米。可選擇15瓦- 60瓦的白熾燈;視物距離55厘米- 150厘米,可選擇8瓦- 40瓦的日光燈。
肥胖也是兒童性早熟促成因素之一。只要天氣允許,就要盡量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每天應保證30分鐘以上的運動時間。根據孩子年齡等具體情況,運動項目可選跑步、游泳、爬樓梯、跳繩、打羽毛球、騎自行車等。長期堅持一定的運動量,不僅能增強孩子體質和提高適應環境及抗病能力,而且可消耗多余的能量,避免孩子營養過剩而出現肥胖現象。
平時盡可能少讓孩子接觸色情視覺刺激,對避免兒童性發育提前很有好處。在穿著方面,不要把孩子打扮得太時尚、性感;在娛樂方面,避免孩子接觸一些超越其性心理年齡的行為畫面;少唱愛情流行歌曲,不看愛情片、愛情小說,更要禁止接觸那些黃色的影視片與色情書籍;父母親密時要注意避開孩子,不帶孩子進出酒吧、迪廳等不適合孩子的娛樂場所。
受某些疾病(如顱內腫瘤、遺傳等因素)的影響,兒童也會出現性早熟。因此,家長平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發育情況,特別是毛發、胡須、喉結、乳房等是否過早發育。一旦發現孩子過早出現第二性征,應及時到醫院內分泌科檢查,早診斷、早治療(女孩子過了13歲、男孩子過了15歲,治療意義就不大了),盡可能挽回一些“損失”,并讓孩子健康成長。
洗滌劑、農藥及塑料工業向環境排放的物質及其分解產物,可產生一系列類激素污染物。如洗滌劑中的烷基化苯酚類,制造塑料制品過程中使用的添加劑、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酯類及雙酚A等,多達70余種。這些物質每天都被大量排放到環境中,如果污染水源、食物或經皮膚吸收,被兒童攝入,即可引起生殖器官及骨骼發育異常。另外,飼養或培育動植物所使用的飼料、化肥等,也有可能引起生態失調,影響人類健康,包括生殖功能的紊亂、性早熟或性功能低下、不育等。環境類激素污染物是假性性早熟的直接病因。如果在胚胎早期受到此類物質作用,還可導致性別分化障礙。治理環境污染,需要家庭、社會和政府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