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保證給大眾提供安全、優質的雞肉產品,文章詳細闡述了雞慢性呼吸道病的發病原因,并提出了創新診斷方法、加強檢疫監管、做好飼養管理和藥物協助治療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雞慢性呼吸道病;發病原因;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0769(2024)06-0102-02
作者簡介:黃文祖(1986- ),男,本科,助理獸醫師,主要從事豬病與禽病的防控工作
雞慢性呼吸道病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通常不會發生大規模死亡現象,死亡率在10%以內。但雞感染該病后會嚴重影響生長,導致飼養成本增加。廣泛宣傳雞慢性呼吸道病的危害,可增強養雞生產者的防治意識,有效提高生產效益,保障雞肉產品安全。
1" 發病原因
雞敗血支原體會引發雞慢性呼吸道病。20世紀30年代,實驗室首次分離出該病的病原體。研究發現,雞敗血支原體沒有細胞壁,呈桿狀或球狀。雞敗血支原體是一種需氧微生物,在體外培養時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
引發雞慢性呼吸道病的原因有很多。第一,該病不易發現,診斷方法落后。第二,檢疫監管不到位,尤其是在該病的高發期,如每年的春秋季氣溫驟降時。第三,雞場的飼養管理不到位是引發該病的重要原因,如雞舍通風頻率低,環境不衛生,潮濕,導致雞舍中的硫化氫與氨氣濃度過高,從而誘發該病。第四,協助治療手段不足,雞群內的其他傳染病會間接加重該病,尤其是大腸桿菌病、支氣管炎與傳染性喉氣管炎等傳染病,會導致該病的發病率升高。
2" 有效防治措施
2.1 創新診斷方法
診斷是防治雞慢性呼吸道病的基礎。在傳統診斷方法的基礎上持續創新,通過初步診斷與實驗室診斷相結合可有效提高診斷精準度。通過觀察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做出初步診斷。應用實驗室診斷方法能夠提高初步診斷的效率與精準度,為該病的防治提供保障。實驗室診斷方法分為分離培養、全血凝集實驗與染色鏡檢。診斷人員在無菌環境下采集病變的器官組織,然后染色,根據鏡檢結果做出診斷。通過病原體的分離培養進行進一步的檢驗。診斷發現菌落呈煎蛋狀,中央凸起,即可認定雞患有慢性呼吸道病[1]。使用先進的診斷儀器開展全血凝集實驗,對患病雞的血液與支原體進行監測,認真觀測二者的凝集情況,從而確定患病雞體內致病支原體的數量,發揮實驗室診斷的價值。
2.2 加強檢疫監管
建立嚴格的隔離飼養制度,根據雞場規模做好該病的監控工作。檢疫工作者定期巡查雞場情況,對雞慢性呼吸道病的流行情況做好記錄。例如,檢疫工作者通過電子記錄,對雞場中咳嗽、甩鼻涕癥狀的患病雞數量進行統計,并使用專業的儀器對患病雞的病因進行分析,從而保證防治效果。一旦發現病原體,檢疫人員立即開展隔離工作。雞場要積極配合,通過隔離飼養的形式,避免該病的傳播。另外,在檢疫監管期間,按照檢疫部門規定,對隔離雞舍進行定期消毒。例如,飼養員按照要求對雞舍進行清理,使用體積濃度為0.5%的正典雙殺溶液與1.0%的威力滅對隔離雞舍進行消毒。檢疫工作者全程監督,輔助完成消毒工作。消毒工作持續7 d,每天至少進行一次消毒。同時,檢疫人員采用全血凝集實驗,對雞群中的慢性呼吸道病原體進行檢測,以保證檢疫監管工作的質量,促進養雞業的發展。對病死雞進行無害化處理,發揮檢疫監管的作用。雞舍內隔離的患病雞死亡后需通過焚燒、填埋等無害化方法對尸體、墊料等進行處理,避免病原體對健康雞造成影響。例如,檢疫工作者帶頭處理患病雞的墊料與糞便,避免其中的病原體成為傳染源,從而提高養雞生產的規范性,提高疫情監控的質量。
2.3 做好飼養管理
科學的飼養管理能夠提高雞的免疫力,降低雞慢性呼吸道病的發生率。科學設計雞舍,在建設時注意雞舍采光和通風。尤其是北方地區,充足的光照對該病的預防有重要作用。例如,某雞場根據飼養規模確定飼養密度,通過對雞舍內部結構的調整,使雞舍內的有毒有害氣體得到有效控制,氣體濃度控制在合理區間,使光線得到合理利用,病原體抑制率大幅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合理利用雞舍空間,保證空間充足,避免雞群密切接觸,造成大面積的病原體傳播[2]。根據雞的年齡調整飼養密度,提高飼養管理的科學性。例如,對于2周齡的雛雞,飼養密度應控制在32羽/m2,而對于3周齡以上、5周齡以下的雛雞,飼養密度應控制在20羽/m2。通過科學控制飼養密度,為養雞生產提供有利條件,從而有效防控該病。根據雞慢性呼吸道病的發病特點,飼養員定期清理雞舍,保持雞舍清潔、干燥、溫度適宜。一旦氣溫驟降,極易引發該病,應通過科學的加熱方式提高雞舍溫度,避免雞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2.4 藥物協助治療
適時接種疫苗,對患病雞進行藥物治療,能夠有效提高雞慢性呼吸道病的防治效果,保證養雞生產的經濟效益。醫療衛生與檢疫部門科學配制藥物,適時接種疫苗,降低該病的發生率。例如,根據有關規定及時為雛雞接種疫苗,提高雛雞的抗病能力。在該病的高發期,難免會出現突發情況,為避免疫情擴大,養雞場(戶)積極采取隔離措施,將患病雞隔離治療。利用藥物治療時要提前進行藥敏試驗,使用多種藥物輔助治療,以提高藥物治療效果[3]。另外,在藥物治療階段,避免使用單一的藥物。例如,搭配使用中藥和西藥,將清肺止咳散伴入飼料,將酒石酸泰樂菌素粉劑均勻混合到患病雞的飲水中。觀察患病雞的臨床癥狀,明確藥物治療的效果。如果發現雞群中出現交叉感染與混合感染的現象,及時使用其他藥物協助治療,從而有效控制病情。通過連續5~7 d的藥物治療與觀察,實時掌握患病雞情況,提高康復率。
3" 總結
綜上所述,文章通過對雞慢性呼吸道病發病原因的分析,詳細描述了發病機理與臨床癥狀。通過創新診斷方法、加強檢疫監管、做好飼養管理和開展藥物協助治療,對該病進行有效防治,從而不斷提高養雞生產的經濟效益,促進養雞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小波.“禽咳靈”治療雞鴨慢性呼吸道病的臨床療效探討[J].吉林畜牧獸醫,2024,45(4):94-96.
[2] 程秀娥.肉雞大腸桿菌病與慢性呼吸道病混合感染的防治[J].今日畜牧獸醫,2022,38(11):92-93.
[3] 馬占蘭.肉雞慢性呼吸道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防控措施[J].畜禽業,2022,33(5):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