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種高傳染性、高死亡率的疾病,嚴重危害著養羊業的健康發展。現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發病特點、癥狀、誘發因素及防治現狀進行綜述,旨在為羊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發病特點;癥狀;誘發因素;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0769(2024)06-0115-02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又稱羊支原體肺炎,是由支原體感染引起的一種高接觸性傳染病。該病以呼吸道及消化道癥狀為主,發病羊及帶菌羊為主要感染源,多見于冬春季節和氣溫變化劇烈的季節,對羊產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為減少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發生,作者對該病的發病特點、癥狀及防治現狀進行了總結,旨在為羊生產提供參考。
1"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概述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種高傳染性、高死亡率的疾病,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發病率達19%~90%,死亡率達40%,病程可持續一個月以上,會導致養殖場出現巨大的經濟損失。目前,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該病的病原體種類較多,其中,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是該病的主要病原體之一[1]。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的形態有球狀、棒狀、弧狀、逗號狀、梨狀等,以球狀最為普遍,粒徑為150~1 250 nm,外膜為三層膜,細胞質中含有不同種類的顆粒,對外界環境有較好的耐受性,但對氯霉素、紅霉素、喹諾酮類抗生素易感[2]。
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對營養需求較高,生長速度較慢,在含血清的固態培養基上可形成典型的油煎蛋狀菌落。該病主要發生在冬春季,可導致胸膜肺炎、關節炎、結膜炎等。該病在綿羊上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已經嚴重制約了養羊業的發展[3]。
該病可引起不同年齡、性別、品種的羊發病,尤其是3月齡以下羊羔最易感染。該病多見于冬春季節,可通過空氣、飛沫等途徑傳播。該病的傳播速度快,易發生區域性大流行。目前,我國大部分牧區推廣的羊舍(舍飼)已基本做到了糞便分離,最大限度減少了羊與地表污染物的接觸,保持了羊舍內健康、舒適的微環境,從而極大地降低了感染率。近年來,牧區綿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與其生產環境和管理水平密切相關,主要是環境污染、氣溫異常、營養供應不平衡等。如果羊舍內的空氣質量達標,清潔消毒到位,羊發病率低,而飼養環境長期陰冷潮濕或高溫高濕,通風透濕差,則易引發該病[4]。
2"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發病特點及癥狀
2.1 發病特點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當羊群管理不善、體質下降、出現應激時,很容易發病。綿羊感染該病后,可通過呼吸道分泌物將大量的支原體釋放到周圍的環境中,污染空氣、飼料和飲水等。健康的羊攝入后會直接導致該病的發生[5]。支原體不但可以通過接觸快速傳染給健康羊,而且還可以通過呼吸道傳染給健康羊,因此,一旦發病,應隔離患病綿羊。綿羊感染該病后,會迅速在羊群中擴散,形成區域性疫情。特別是在氣溫低、氣候潮濕的情況下,不但有利于支原體的存活,而且還會讓羊遭受冷應激,導致呼吸道黏膜受損,從而導致支原體侵入上呼吸道,導致該病的發生。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有一個明顯的發病期,即在冬季和冬春交替的時候,天氣寒冷,飼料資源少,羊可能因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導致暴發該病。一般羊發病后2周左右恢復,但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或加重,病程可能會持續1~8周。
2.2 臨床癥狀
慢性羊傳染性胸膜肺炎一般有5~28 d潛伏期,且多在夏天發病,患病羊常出現高熱癥狀,毛暗淡而凌亂,有流鼻涕、咳嗽、腹瀉等癥狀,并且容易復發,病情進展復雜。急性以發燒、咳嗽為主。在癥狀持續4~5 d后,患病羊會從漿性鼻涕變成鐵銹顏色的膿液,并且表現出不吃東西或少食、呻吟、眼睛有分泌物、頸部伸直、口腔潰瘍和嘴唇皰疹等癥狀,大部分患病羊會持續1~2周,最長可以達到一個月。如果母羊患病,70%的患病羊會發生流產;臨床上常見的表現是體溫達到41~42 ℃,伴有帶血的鼻涕和肺部濁音。發病0.5~1.5 d后,患病羊會出現呼吸困難、全身抽搐、眼膜充血、雙眼無光等癥狀,5 d內就會死亡,最快的會在12 h內死亡。
3" 誘發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因素
誘發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因素有多種,飼養密度是引起該病的主要環境因素。飼養密度高會使羊之間接觸增多,提高病原體的傳播概率。另外,飼養密度高也會引起羊舍空氣品質降低,從而加劇病原體的傳播。氣溫也是引發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重要因素。低溫會降低羊的抵抗力,增加傳染危險。另外,由于溫度降低,病原體在羊欄中的存活時間也隨之延長,提高了感染率。濕度是引起綿羊發生傳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環境因子。適當的濕度對綿羊的生長發育及健康有好處,但濕度太大或太小則會使綿羊的體況變差,引發傳染性胸膜肺炎。空氣流通狀況對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發生有較大影響。羊棚通風差,易致病原體積聚于空氣中,使綿羊患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概率增大。
4"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現狀
通過對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疫情的調查,發現存在以下問題。①具有一定的區域性。四川和青海是流行區,要想控制總體發病率,必須加大流行病學調查力度。②環境管理不到位。目前肉羊養殖場(戶)主要注重羊的體重和羊舍的安全性,忽略了羊舍的舒適性,造成羊易受外界因素影響而發病。③羊的免疫力未達標。生產中忽視了對羊的營養補充,造成了羊免疫力低下。如果羊具有較高的免疫力,其發病率將會下降。④針對該病的治療方法比較簡單。養殖場(戶)在用藥時沒有對藥物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只是依靠經驗進行隨機用藥,造成總體治療率較低。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對養羊業造成的損失較大,而且誘發因素較多,因此,在生產中要加大對羊的營養供應,增強其抗病力。該病早期臨床表現與大葉性肺炎極為相似,易被誤診,在診療時需注意。新引入的羊要經過30 d的隔離觀察,確定沒有疾病后才能混群。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制度,對羊進行定期免疫,提高免疫力。
參考文獻
[1] 秦文陽.聯合用藥對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治療效果的影響[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5(7):33-34.
[2] 閆世平.羊胸膜肺炎流行病學及治療[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1(1):100-101.
[3] 劉家勇.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治措施及防控方案分析[J].農家參謀,2018(6):121.
[4] 張建庚.舍飼條件下羊傳染性胸膜肺炎防治研究[D].寧夏:寧夏大學,2016.
[5] 蘇瑞.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C]//第三屆河北省畜牧獸醫科技發展大會論文集,2016:384-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