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SG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可能成為驅動國際資本流動的新動因。本文基于2004—2021年51個國家面板數據,探究企業ESG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效果、作用機制、異質性表現及非線性關系。研究發現,ESG能夠顯著且穩健地促進國際資本的流動;機制分析表明,ESG作為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并增強企業價值的重要工具,會重塑企業價值觀,通過提高企業生產率和金融發展水平途徑,促進國際資本流動;進一步異質性分析表明,ESG對國際資本影響存在“邊際效應”非線性遞減特征。因此,考慮到ESG對全球資本市場的重要性,應加快建立健全ESG中國化制度體系,完善ESG披露指南、提高企業ESG信息披露和ESG治理水平。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ESG;企業生產率;國際資本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148X(2024)05-0145-08
收稿日期:2024-07-23
作者簡介:劉文革(1966—),男,黑龍江齊齊哈爾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數字經濟、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劉杰(1992—),男,山東菏澤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東北老工業基地國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機制與路徑選擇”,項目編號:19BJY104。
一、引言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貧富差距、傳染性疾病等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日益突出,人們逐漸意識到應對重大社會問題除了依賴國際合作外,還要考慮到企業治理等方面的因素,并在企業中引入社會責任,從企業角度尋找解決社會問題的途徑。ESG(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Governance)發展理念與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相契合,已成為投資者與企業關注的重點,眾多的企業、金融機構如銀行、券商以及保險公司等紛紛將ESG理念融入治理架構,制定符合ESG要求的可持續發展戰略。ESG反映了企業和投資的社會責任和道德水準,影響企業和投資的長期績效和風險水平。
本文基于2004—2021年51個國家面板數據,考察ESG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效果、作用機制、異質性表現及非線性關系。可能的邊際貢獻在于:第一,研究方法上,遵循政策導向、理論依據以及現實情境三個遴選準則,嘗試構造國家層面的ESG指數,在充分考慮ESG具有多維度特點下,采用熵權法測算各國ESG指數;第二,研究視角上,本文在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背景下探討ESG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判斷ESG能否成為促進國際資本流動的新動因;第三,研究內容上,較為系統地考察ESG對國際資本流動的作用效果、傳導機制及其異質性表現,并且提出ESG對國際資本流動存在“邊際效應”非線性遞減的特征。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ESG與國際資本
資本市場是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具有優化資源配置、分散風險等功能。在金融體系中,唯有體系健全、功能完善的資本市場才能提高資產的定價、資源配置的效率、防范系統性風險,而ESG在其中能夠起到正向的推動作用。
1.ESG改善資本市場定價效率
在環境信息方面,可以降低權益資本成本,削弱公司與銀行間信息不對稱程度,進而獲取更多的銀行信貸支持,減少債務融資成本;在社會責任信息方面,高質量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不僅可以降低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減少投資者信息搜尋成本,輔助投資者理性決策,削弱股票收益率波動,還可以通過降低投資者異質信念,繼而減少與公司基本面價值無關的“噪聲”融入股價,促進市場對公司股票的高效定價[1];在公司治理方面,良好的公司治理在提高信息披露質量的同時,可以增加公司資本配置效率,抑制投資者情緒對盈余反應系數的提升作用[2]。
ESG信息不僅可以降低公司融資成本,還可對公司未來發展經營情況起到一定預測作用,因此ESG信息可以反映公司基本面信息,進而增加市場信息環境中公司基本面信息占比,減少“噪聲”信息對股價波動性的干擾。同時,由于ESG信息披露可以減少投資者信息收集與處理成本,繼而使更多反映公司基本面的信息融入股價,以提高資本市場定價效率。
2.ESG強化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
ESG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投資實踐指南,進而提高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財政資金、資產所有者等大型資源分配者在ESG指引下,能夠將國家、社會的發展目標與其投資實踐緊密融合。通過ESG這個“雷達”,能高效地分辨出資本市場中,哪些資產可以更好地實現其特定可持續發展目標,投資哪些資產能夠對世界、對人類社會產生更大的影響力。不僅如此,資本市場的監管者也能通過ESG,從規則制定層面,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以最近熱議的反“漂綠”事件為例,ESG投資已經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而部分資產管理機構卻以“ESG”為名銷售產品,缺少實際的ESG投資規則和流程,導致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下降。歐盟和美國資本市場的監管機構均意識到了“漂綠”的嚴重性,于是發布規則,加強了對金融工具ESG信息披露的監管,對“漂綠”行為進行嚴厲的處罰。
可見,通過ESG,資本市場中的資源分配者和監管者都能在實際的投資、監管過程中提升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并及時對市場失靈和價格扭曲進行修正。綜上,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ESG能夠在可持續發展背景下促進國際資本的流動。
(二)ESG影響國際資本流動
1.全要素生產率
全要素生產率作為評價企業核心競爭力與未來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在促進國際資本流動中發揮積極作用。ESG能夠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其內在邏輯在于:第一,緩解融資約束。企業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股權融資難以滿足企業發展融資需求,往往需要外部融資支持,而信息不對稱是導致企業融資難的關鍵。根據信號傳遞理論,ESG能提高企業信息透明度,在資本市場上傳遞經營狀況良好的信號,塑造企業負責任形象。使得企業更容易獲得來自投資者、債權人的融資支持,拓寬了融資渠道,而充裕的資金投入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保障。第二,促進人力資本優化。ESG有助于完善企業綜合治理,提升內在價值,同時提高員工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進而促進人力資本結構的優化。人力資本結構的優化,有助于吸引與留住創新型及高學歷人才,提升人力資本水平,進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3]。第三,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技術創新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關鍵。企業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或新設備,甚至是新的生產方式,能夠降低物料損耗、提高設備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優化生產流程,進而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
全要素生產率能夠促進國際資本流動。市場的基本功能是資源配置功能,是指行業配置和使用人力、資本等各種經濟資源進行生產以求得最佳經濟效益。一般認為企業、制造業部門(或貿易部門)生產率較高,市場就會促使資本和勞動力流向生產率較高的部門。即全要素生產率能夠通過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國際資本的流動[4-5]。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企業ESG可以通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國際資本流動。
2.金融發展水平
金融發展水平是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因素。第一,降低金融風險。金融發展通過提升融資規模或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使得金融發展水平高的國家風險調整因子較低,或者給予的風險溢價較低,促使資本流向收益率高的地區或國家。第二,降低融資成本和提高融資效率。當一國資本市場發育不足、資本市場機制和體系以及制度上的不健全,使得一些有效的宏觀調控手段無法實施,缺少將資金轉化為資本的金融條件,必然會增加借貸資本、降低融資效率,造成資本外逃;反之,會營造出道德風險低、安全性較高的投資環境,促進國際資本的流入。第三,風險分散。金融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國家或地區,其金融產品種類繁多、制度完善,具有較強的風險分散能力。同時,它還可以為投資者提供一種擔保,使其更容易實現風險分散,有效吸引了大量的國際資本流入[6-7]。
而ESG為金融機構發展金融產品提供了決定性支持,對新時代助力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發揮,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ESG通過減少投資者“噪聲”交易行為、有效緩解信息不對稱程度,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與投入力度,降低金融風險,提升金融風險管理水平[8]。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3:企業ESG可以通過推動金融發展促進國際資本流動。
(三)ESG對國際資本的非線性影響
ESG具有降低信息不對稱、改善利益相關者關系與建立良好聲譽,增加投資者對企業的認知和信任的作用,但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可能存在非線性遞減特征。其原因可能是ESG評價體系的數據來源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企業自主披露的信息,另一類是企業被動披露的負面信息。在ESG發展初級階段,ESG評價體系以及相關制度不健全,數據來源多為企業主動披露的正面信息。此時,ESG對促進國際資本流動的效果比較明顯。隨著ESG評價體系的日益發展與成熟,相應的制度與評價體系也在不斷完善,數據來源不僅包括正面信息也包含被動披露的負面信息,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發展的信心。此時,ESG在促進國際資本流動的效果會有所減低。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4:ESG促進國際資本流動,其促進效果呈現“邊際效用”非線性遞減特點。
三、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2004—2021年51個國家為研究樣本,其中ESG以及國際資本等相關數據均來自WorldBank數據庫,為保證數據的有效性,本文剔除了關鍵變量缺失較為嚴重的樣本。為避免異常值的影響,對連續變量上下1%的樣本進行縮尾處理,最終獲得2004—2021年51個國家共計918個觀測值。
(二)變量含義
1.被解釋變量
國際資本流動(Gross)是指資本在國際間的轉移,在資產負債表中,用負債方的資金總額來表示。在此基礎上,借鑒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國際資本分類方法,選取了直接投資(FDI)、證券投資(FPI)和其他投資(FOI)作為研究對象。鑒于各國經濟規模差異,分別以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流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來衡量[9]。
2.解釋變量
ESG指數(ESG)。鑒于數據的可得性與局限性,本文借鑒謝紅軍和呂雪(2022)的做法[10],利用世界銀行ESG數據庫提供的72個指標,以ESG核心內涵及國內外ESG評價體系為基礎,采用熵值法從E(環境)、S(社會)和G(治理)三個維度測算國家-時間維度的ESG指數來替代各國企業ESG指數。
3.控制變量
(1)經濟總量(GDP)。經濟總量較大的國家,其投資渠道和機會通常比較多,投資風險相對較少,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相對較大。(2)實際利率(RIR)。一國實際利率水平越高,意味著該國資本的預期收益率上升,有利于吸引國際資本流入。(3)通貨膨脹率(GINF)。適度的通脹水平對一國經濟的發展有積極影響,它可以促使企業擴大投資增加生產,因此企業對外來資金的需求上升,有利于吸引外來資本的流入。(4)官方匯率(OCR)。一國匯率趨于升值,會吸引外資流入;反之,會導致資本流出。(5)制度質量(PRI)。本文借鑒高祿和葛菲(2023)[11]的做法,采用WGI指數,該指數是一種法定測度指標用來衡量一國的制度質量水平。一國制度質量水平越高,那么意味著該國的投資環境越佳,對外來企業產權保護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吸引外來資本的涌入。
(三)模型構建
為檢驗ESG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本文構建如下計量模型:
Inflowsit=β0+β1ESGit+β2Controlsit+αi+γt+εit(1)
其中,下標i、t分別代表國家和年份。flowsit代表i國第t年的資本流入額,ESGit代表i國第t年ESG指數,Controlsit代表控制變量,αi和γt分別表示國家和年份固定效應,εit為擾動項。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相關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見表1。資本流入額(國際投資流入/GDP;證券組合投資流入/GDP;其他投資流入/GDP)平均值約為0052、0042、0038,標準差為0215、0120、0143,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距約為4、15、2,說明各國之間資本流入額存在較大差異。ESG的平均值為0260,標準差約為0105,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距為2118,其余變量都在合理的取值范圍內。
(二)基準回歸分析
本文接下來檢驗ESG對國際資本流入所產生的效應,表2匯報了ESG對國際資本流入的回歸結果。所有的回歸分析均控制了國家和年份固定效應,并使用國家層面的聚類標準誤。
由表2回歸結果(1)—(3)列可知,在只考慮ESG單變量模型下,無論以國際投資、證券組合投資還是其他投資流入作為國際資本流入的被解釋變量,ESG的回歸系數均至少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ESG能夠促進國際資本流入。第(4)—(6)列為考慮了所有控制變量的檢驗結果,可以發現,ESG系數仍至少在5%水平顯著為正。如第(4)列的系數為1326,這意味著ESG發展水平每提升1%能夠促使所在國吸引平均增加約13%左右的國際投資流入。控制變量的回歸系數中可見,經濟發展水平、制度質量水平、官方匯率等變量有助于吸引國際資本流動,上述結果與理論預期相符。由此可見,當ESG發展水平提升后,其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吸引能力會顯著增加,證實了ESG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積極影響,假設H1得到初步驗證。
(三)內生性問題處理
為了避免由于遺漏變量等可能造成的內生性問題,接下來加入被解釋變量的滯后一期作為解釋變量,構建動態面板模型進行系統廣義矩估計法GMM分析。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模型(1)—模型(3)的Hansen檢驗的P值均顯著大于01,說明系統GMM估計中工具變量設定有效,Arellano-Bond檢驗中AR(1)的P值都顯著小于01,AR(2)的P值也均顯著大于01,表明一階差分方程的隨機誤差項存在一階自相關而不存在二階自相關,估計結果有效。模型(1)—模型(3)的因變量滯后一期的估計系數為正,均至少在10%的水平下顯著,結果顯示上一期的資本流入對本期資本流入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表明資本流動具有連續性性質。此外,ESG對資本流入的回歸系數也均顯著為正,證實了本文結果的穩健性。
(四)穩健性檢驗
1替換被解釋變量。參考王瑩和施建淮(2022)采用國際投資凈流入、證券組合凈流入、其他投資凈流入作為被解釋變量的替換變量[12]。檢驗結果見表4列(1)—列(3),結果表明,在替換被解釋變量后,其檢驗結果與基本結論保持一致。
2剔除特殊樣本量。考慮到自2014年開始,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沖突會對自身國際資本流動產生影響,因此本文剔除了俄羅斯以及烏克蘭的國際資本流動數據重新檢驗。檢驗結果見表4列(4)—列(6),結果表明,在減少特殊樣本后本文的結論仍具有穩健性。
(五)異質性檢驗
為探究ESG對國際資本流動的時間動態影響,將樣本期劃分為2004—2012年和2013—2021年兩組后進行分組回歸。表5匯報了檢驗結果,可以發現,在時間動態異質性檢驗中,ESG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具有明顯差異,在列(1)、列(3)、列(5)可見,2004—2012年,ESG系數估計值分別為1274、0316、1057,均至少在5%水平上顯著為正。在列(2)、列(4)、列(6)可見,2013—2021年,ESG系數估計值分別為1163、0011、0456,其中ESG對證券組合投資流入的回歸系數不顯著,其他兩項也明顯低于2004—2012年的回歸系數,表明在2013年及之后ESG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吸引效果減緩,這與前文理論分析中的ESG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可能存在“邊際效應”遞減特點的研究假設相符。
(六)機制分析
前文的實證結果表明,ESG顯著促進了國際資本流動。依據前文理論分析部分的推演,本文接下來分別從全要素生產率和金融發展水平兩個路徑,探究ESG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作用機制。本文構建如下計量模型:
Mit=θ0+θ1ESGit+γXit+ui+ηi+εit(2)
其中,Mit為上述的機制變量,分別為全要素生產率和金融發展水平,其余變量與基準回歸模型相同。(1)全要素生產率的衡量。參考現有研究方法,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對國家層面的全要素生產率(TFP1)進行衡量[13]。其中,投入指標包括資本投入(k)和勞動投入(l),資本投入為各國現價美元價格表示的資本形成總額,勞動投入用從業人員數表示,期望產出為各國現價美元價格表示的國內生產總值。當一國TFP指數越大,代表其生產效率越高,越有可能吸引國際資本的流入。此外,參考胡日東等(2023)[14]的做法測算出TFP2,同時采用國家專利數量作為國家全要素生產率的替代變量(PATEAT)。(2)金融發展水平的衡量。本文參考李翹楚等(2023)[15]的做法,分別采用信貸市場發展水平(國內信貸與占GDP比重,CMD)、股票市場發展水平(股票市場總市值占GDP比重,SMD)、金融結構(國內股票市值/GDP與銀行信貸總額/GDP的比值,FSI),以上數據均來源于世界銀行發展指標數據庫(WDI)。
1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表6匯報了全要素生產率作為被解釋變量的檢驗結果。可以發現,ESG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ESG對全要素生產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殷書爐等(2011)證實全要素生產率能夠通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國際資本的流動[16]。這意味著,ESG能通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進而促進國際資本的流動,形成了“ESG-(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國際資本流動”的正向路徑,假設H2成立。
2金融發展水平的影響
表7匯報了信貸市場發展水平、股票市場發展水平、金融結構作為被解釋變量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ESG的估計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ESG能促進金融發展水平提高。結合趙新泉等(2016)以及劉悅吟等(2022)證實金融發展能夠通過減少投資者噪聲交易行為、有效緩解信息不對稱程度,從而促進國際資本流動[17-18]。這意味著ESG通過提高金融發展水平,進而促進國際資本流動,形成了“ESG-(提高)金融發展水平-(促進)國際資本流動”的正向路徑,假設H3成立。
(七)拓展分析
在前文的分析中,驗證了ESG能夠通過全要素生產率與金融發展水平機制促進國際資本的流入。然而,在不同的貿易開放度、外債風險等外部因素下,ESG對國際資本流入的效應是否會受到影響,本文構建如下調節效應模型進行檢驗:
Inflowsit=β0+β1ESGit+β2ESGit×Rit+β3Rit+μControlsit+αi+γt+εit
Rit=Openit;DEBTit(3)
其中,Rit為調節變量,其余變量與基準回歸模型設定相同。
1.貿易是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因素,雙方的貿易規模越大,意味著兩國資本合作不斷加深。國家貿易開放程度越高,越能夠加強ESG吸引國際資本的流入的正向效應。為驗證這一事實,本文采用一國進出口商品和服務之和占GDP比值來衡量各國貿易開放程度(OPEN),OPEN越大,表明各國貿易開放程度越高。表8匯報了加入ESG與貿易開放度的交乘項ESG×OPEN的回歸結果,交乘項的回歸系數均顯著為正,表明ESG在貿易開放度水平較高國家對吸引國際資本流動的效應更強烈。
2.外債風險是衡量經濟體的償還能力,與信譽風險息息相關。一國外債風險高低,會嚴重損害經濟體信譽,進而對國際資本的流入產生一定的影響。為驗證這一事實,本文采用一國負債凈額占GDP比值來衡量各國外債風險程度(DEBT),DEBT越大,表明各國外債風險程度越高。表9報告了加入ESG與外債風險的交乘項ESG×DEBT的回歸結果,該交乘項的回歸系數顯著為負,這表明了各國外債風險程度越低,越有助于增強ESG對國際資本流入的正向影響,反之亦然。
(八)非線性影響檢驗
前文理論分析部分指出,ESG促進國際資本流動的激勵效應可能存在邊際遞減特征,同時,前文的時間動態異質性檢驗結果也從側面對這一推測進行了初判。因此,為了深入探究ESG對國際資本流動的非線性影響,構建如下面板門檻模型進行檢驗:
ICRit=θ0+θ1ESGit×I(ESGitθ1)+θ2ESGit×I(θ1ESGitθ2)+…+θn+1ESGit×I(θnESGit)+θiControlsit+ui+ηt+εit(4)
式中,ESG既是核心解釋變量也是門檻變量,I(·)為指數函數。首先運用Hansen自舉法檢驗門檻變量存在性,結果顯示ESG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存在雙重門檻,且每個門檻值均在1%水平上顯著。以ESG為門檻變量的門檻效應回歸結果如表10所示,可以發現,ESG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系數估計值在不同區間存在差異,即ESG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具有非線性特征。具體來看,當ESG低于單一門檻值0187時,ESG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系數估計值為2123,且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當ESG位于[018,0244]區間時,ESG的系數估計值為1562,且在通過1%水平上顯著性檢驗;隨著ESG依次跨越單一門檻值和雙重門檻值,ESG系數估計值減至1301,這說明ESG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效果具有邊際效應遞減特征,即ESG越高對國際資本流動促進效果越弱,研究假設H4得到支持。
五、結論與啟示
在可持續發展背景下,企業ESG戰略將重新塑造企業的價值觀,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并對全球資本流動產生影響。本文基于2004—2021年51個國家面板數據,考察企業ESG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效果、作用機制、異質性表現及非線性關系。結論如下:(1)企業ESG能通過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途徑對國際資本流動產生穩健且顯著的正向影響,揭示ESG的促進效應不僅為理解國際資本流動的驅動因素提供了新視角,而且拓展了對ESG廣泛影響的全面認識。(2)ESG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金融發展,并能通過提高金融發展水平途徑促進國際資本流動,且在不同的貿易開放程度和外債水平下,促進效果有所不同。(3)進一步時間異質性表明,ESG對國際資本影響存在“邊際效應”非線性遞減特征。
根據研究結論,得到如下啟示:
我國正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向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考慮到ESG對全球資本市場的重要性,應加快建立健全ESG中國化制度體系,完善ESG披露指南、提高企業ESG信息披露和ESG治理水平,提升企業可持續經營和風險管理的能力并對擁有社會責任的公司進行優選和培育,以建立新的國際競爭優勢,這不僅是順應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必然選擇,更是塑造中國企業良好的國際形象。在政策方面,切實把《上市公司治理準則》落于實行,加強對境外投資的監管,并將重點放在對企業的信息披露和監督機制的制定上,并對其進行大力提倡,在體制和職責兩個層次上對企業進行有效管理,為企業的國際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多蕾,胡公瑾.企業社會責任、投資者異質信念與融資約束[J].商業研究,2020(9):132-141.
[2]劉婧,溫雅麗,許金玲.公司治理、投資者情緒與盈余反應[J].統計與決策,2020,36(7):154-158.
[3]王三興,王子明.企業ESG表現、創新與全要素生產率[J].宏觀經濟研究,2023(11):62-74.
[4]陳奉先,賈麗丹.國際資本流動“突然停止”、企業研發投入與全要素生產率[J].國際金融研究,2022(7):47-57.
[5]王晉斌,劉璐.全球資本流動周期與全要素生產率的關系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21(5):161-174.
[6]劉文革,劉杰.習近平國際經濟思想研究[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51(1):127-137.
[7]歐陽艷艷,謝家泉,王東明.金融發展、金融風險對國際資本流入的影響[J].金融經濟學研究,2020,35(1):81-90+80.
[8]劉自敏,王健宇,游鴻.ESG信息披露能夠改善資本市場定價效率嗎?[J].當代金融研究,2023,6(4):1-22.
[9]萬光彩,彭派.金融開放、資本流入與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波動[J].金融與經濟,2022(7):22-31.
[10]謝紅軍,呂雪.負責任的國際投資:ESG與中國OFDI[J].經濟研究,2022,57(3):83-99.
[11]高祿,葛菲.發展中國家國際資本流動的經濟效應分析——基于國際債務資本和國際股權資本的對比[J].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23,30(4):21-34+87.
[12]王瑩,施建淮.貿易保護、國際資本流動與實際匯率[J].經濟問題探索,2022(1):148-165.
[13]陳景華,陳姚.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OFDI逆向溢出效率的時空演變及區域差異研究[J].軟科學,2022,36(1):30-36+43.
[14]胡日東,湯錦鋒,宋紅艷.環境規制、綠色技術創新與制造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J].工業技術經濟,2023,42(7):113-122.
[15]李翹楚,李延喜,何超,等.金融開放對跨境資本極端波動的影響研究——基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實證分析[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4(6):53-63.
[16]殷書爐,張瑜,邱立成.國際資本流動、對外貿易和金融發展對新興經濟體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1,26(5):45-51.
[17]趙新泉,劉文革.金融發展與國際資本流動:新興市場與發達經濟體的比較[J].經濟學家,2016(6):76-84.
[18]劉悅吟,馬子柱,陳創練.資本賬戶開放、國際資本流動與外匯市場波動[J].金融論壇,2022,27(7):51-60.
ESGPerformanceofEnterprisesandInternationalCapitalFlows
——EmpiricalResearchfromCross-BorderData
LIUWenge,LIUJie
(Schoo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andPolitics,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110036,China)
Abstract:ESG,asthefundamentalcompetitiveadvantageofcorporatesustainabledevelopment,maybecomeanewdriverofinternationalcapitalflows.Thispaperemployspaneldatafrom51countriesfrom2004to2021toinvestigatetheimpact,mechanismofaction,heterogeneousperformance,andnon-linearrelationshipbetweencorporateESGandinternationalcapitalflows.ThefindingsindicatethatESGhasasignificantandrobustimpactoninternationalcapitalflows.ThemechanismanalysisdemonstratesthatESG,asacrucialinstrumentforpromot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enhancingcorporatevalue,influencescorporatevaluesandfacilitatesinternationalcapitalflowsbyenhancingcorporateproductivityandfinancialdevelopment.Furthermore,theheterogeneityanalysisrevealsa“marginaleffect”andanonlinearrelationshipbetweentheeffectsofESGoninternationalcapital.FurtherheterogeneityanalysisdemonstratesthattheimpactofESGoninternationalcapitalischaracterisedbyanonlineardecreasingmarginaleffect.Consequently,inlightofthepivotalroleESGplaysintheglobalcapitalmarket,itisimperativetoexpeditetheestablishmentofarobustESGsysteminChina,enhancetheESGdisclosureguidelines,andelevatethestandardsofcorporateESGdisclosureandESGgovernance.
Keywords:sustainabledevelopment;ESG;enterpriseproductivity;internationalcapital
(責任編輯: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