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持續完善城市管理統籌協調機制,建立由市長任主任的宿遷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城管委”),將宿遷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城管辦”)設在宿遷市城市管理局(以下簡稱“市城管局”),推進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以下簡稱“運管服平臺”)建設,形成城管委高位決策、城管辦推動落實、運管服平臺技術支撐的“一委一辦一平臺”工作體系,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
充分依托城管委平臺,將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全部納入城管委組織體系,堅持高位推動、市縣聯動、部門互動,全面強化宿遷市城市管理工作“一盤棋”格局,推動中心城市和縣城城市管理工作互補融合、共同提升、各具特色。
宿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城市管理工作,2013年成立了由市長任主任、相關副市長任副主任的城市管理委員會,并要求各縣區政府、各有關部門實行“一把手”工程,把城市管理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來抓。市政府主要領導時刻關注、嚴格要求、常態指導城市管理工作,通過批示指示、專題會議、調研督導等方式開展經常性調度,分管領導及時安排部署、研究推進城市管理各項工作。住建、公安、交通等42個單位和地區納入城市管理委員會成員單位,分別落實城市管理相關工作職責。各縣區也成立了相應統籌協調機制,為城市管理工作上下貫通、高效開展提供了機制保障。
宿遷市根據城市管理發展不同階段特點,堅持用“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理念對城市管理工作進行統籌謀劃、通盤考慮,先后實施了《市區城市公共空間治理“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全市城市治理與服務“345”行動計劃》《“可愛宿遷”城市建設管理三年行動計劃》等城市綜合治理行動計劃,推進城市公共空間治理、補齊城市功能品質短板、塑造城市特色內涵、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等重點任務全面覆蓋、銜接協調。
根據城市管理重點工作、民生項目等計劃安排,每年編制全市城市管理重點任務和項目清單,一攬子下達到各縣區,實行目標化管理、項目化運作、節點化跟進,建立檢查、會辦、調度、考評、總結等推進機制,保障各項重點工作任務落地見效。全面建立市直部門對口聯系制度,“一把尺子”指導,一體化組織推進,真正把一項項細節標準、一個個具體要求落實到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不僅保證了各項工作的高水平、高質量推進,還實現了中心城市與縣城建設管理水平同步提升。
城管辦設在市城管局,負責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統籌協調、監督指揮、督查考核。城管辦抽調精干力量,實行常態化、實體化運作,不斷推動城市管理政策標準制定,加強工作督辦落實,完善考核評價機制,保障“一委一辦一平臺”工作體系有效運轉。
城管辦按照“導則規范引領、市縣同一標準”的思路,堅持“發現一個問題、建立一套導則、解決一類問題”等辦法,先后制修訂涉及市政設施、城市家具、停車場、廣告招牌等的100余項管理標準導則,每一項導則均融入最新理念、最新元素,每一個環節都明確了詳細標準、具體參數,提升了標準化、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動出臺加強城市地下管線、農貿市場、垃圾分類、公共廁所、建筑垃圾、城市照明等規范化管理的多部地方性法規和政策文件,為城市管理工作有序開展提供法制保障。
城管辦深入調研摸排市民群眾對城市管理工作的所想所盼,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先后謀劃推動了城市“好停車”“特色背街”“無線美”(架空線纜整治)”、規范疏導攤點、打通城市“斷頭路”等專項行動,推動解決停車難、背街小巷臟亂差、亂拉線纜、亂設攤等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城市人居環境更加干凈、整潔、有序,讓市民生活更舒心、更便利。
建立“331”考核評價機制,即城管辦、市相關工作牽頭部門、宿遷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3類考核主體,分別實施城市管理綜合考核、城市管理專項考核、數字城管案件處置考核3項考核內容,考核結果匯總形成1個綜合性積分體系。將城市管理考核結果納入市委、市政府對各縣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體系,促進形成了在工作上比學趕超的良好局面,推動了城市管理各項重點任務落實。
宿遷市按照“平臺不僅要可看、可用,還要實用、管用、好用”的原則,大力推進運管服平臺建設,形成以“高效處置一件事”為核心、與“一委一辦”深度融合的運行體系,助力城市治理更高效、更智能、更精準。


構建覆蓋3縣6區的1249個單元網格化管理體系,普查入庫6大類、164小類、45萬個部件設施,對108類城市管理問題確定處置部門。建立“一線專巡+平臺智巡+群眾共巡”的問題發現上報機制和集中派遣機制,統一分撥處置城市管理、市域社會治理、“12345”市民服務熱線和“110”非警情等發現的問題,形成快速發現、高效處置、跟蹤評價的問題閉環處置流程。2023年,市級運管服平臺共派發案件36.2萬件,辦結35.8萬件,結案率99.1%。運管服平臺日均派遣處置案件數由過去的450件提高到現在的1000件左右,案件平均處置時長縮短了35%。
結合城市管理業務需求,先后建成用于執法、環衛、渣土、路燈等管理業務的12個智慧化系統。城市家具管理系統將全市42.9萬個城市家具數據普查入庫,2023年共處置城市家具損毀、臟污類案件16.3萬件。信用管理系統建立“信用承諾+契約管理”模式,與沿街商鋪、物業公司等簽訂并公示信用承諾書2.63萬份,實施信用守約行為積分制管理,引導商戶自覺履行市容環衛責任區(門前三包)制度,推動城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路燈管理系統安裝2.79萬個路燈控制器,對路燈實施遠程控制和精準管理,實時掌握全市城區路燈運行狀態。
制定《宿遷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一體化調度演練工作方案》,依托平臺建立橫向鏈接各部門,縱向鏈接市、縣(區)、街道(鄉鎮)的全面貫通的城市運行管理平急轉換聯動機制,多次在應對掃雪除冰、防臺風、防澇等極端天氣,以及重大活動指揮調度中發揮保障支撐作用。在宿遷市主城區重點路段安裝智能井蓋傳感器6889個,對井蓋移位丟失、液位滿溢、易燃氣體超標等情況實時監測,2023年及時處置井蓋監測預警信息12 602條,助力精準及時排除安全隱患。戶外廣告管理系統2023年發出大型廣告設施安全預警33條,均已督促相關單位及時進行處置。

引導市民共同參與城市管理,暢通反映問題渠道,市民可通過“宿遷市民城管通”微信小程序將身邊的環境衛生秩序、公共設施破損、消防安全、電梯安全和市場經營、治安秩序、物業履職等6大類35小類管理問題隨時上報運管服平臺,運管服平臺受理后派發有關責任單位處置。2023年,運管服平臺收到群眾反映的問題5.7萬條,辦結率99.2%。優化便民服務措施,例如,搭建智慧停車管理系統,實現全市公共停車場車位資源信息“一網共享”、停車智能引導、離場快捷支付。開發城管便民生活地圖,對市區和三縣城區169個城管進社區工作站、420座公廁、中心城區45個夜市和疏導點等服務網點的具體信息以便民生活地圖的形式上線,方便市民查詢使用。
(責任編輯:張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