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適宜保護地栽培的鮮食辣椒新品種“綠隴原2122”,是張掖市綠之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優良自交系PP3794為母本、自交系PP114為父本組配而成的鮮食辣椒新品種,果實為長羊角型,果色綠色,成熟后為亮紅色,具有豐產、穩產、商品性好、耐貯運、綜合抗病能力強等特征,適宜在甘肅省張掖市、酒泉市、武威市等地區春茬露地及秋冬茬保護地栽植。
關鍵詞:辣椒;綠隴原2122;選育
中圖分類號:S641.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18-96-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8.022
0 引言
辣椒原產于墨西哥,是一種重要的蔬菜和調味品,近年來已成為中國種植面積最大的蔬菜[1]。近年來,隨著辣椒市場需求的增加,選育適宜我國北方地區反季節溫室生產,春茬、早春茬塑料大棚生產的抗病、優質、豐產、商品性好的辣椒品種成為辣椒育種的首要目標。近年來,張掖市綠之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持續征集菜用辣椒種質資源和育種材料,加快品種選優進程,于2018年成功選育出耐疫病、抗病毒病、適宜保護地栽培的鮮食辣椒新品種“綠隴原2122”。鮮食辣椒新品種“綠隴原2122”的植株具有較強生長勢,果實長羊角型,果長25 cm以上,單果質量75 g左右,味形俱佳,商品性好,耐低溫寡照,坐果期長,較對照組增產5%以上。
1 親本來源及選育過程
1.1 母本(PP3794)
張掖市綠之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PP3794是采用單株選擇法、經多代系統選育而成的一個優良自交系。該自交系為中晚熟,葉色深綠,植株生長勢強,平均株高110 cm,展幅50 cm,株型緊湊,始花節位10~12節,果實長羊角型,果皮綠色,成熟時為黃綠色,縱徑25~30 cm,橫徑4~5 cm,平均單果質量110 g,果實表皮有光澤,中抗黃瓜花葉病毒病(CMV)和煙草花葉病毒病(TMV)[2]。
1.2 父本(PP114)
PP114是從國內已育成辣椒品種中多代選育出的一個優良穩定自交系。該自交系成熟期早,產量較高,株型緊湊,生長勢較強,平均株高80 cm,展幅55 cm,始花節位8~9節,果實羊角型,果實成熟時為紅色,縱徑25 cm左右,橫徑3 cm左右,平均單果質量70 g,果柄長,果實不易變形。
1.3 選育過程
“綠隴原2122”是2017年張掖市綠之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黨寨鎮以PP3794為母本、PP114為父本雜交組配的新品種,其組合為PP3794×PP114。2018年在張掖市進行露地測交觀察試驗;2019年在張掖市進行露地品種比較試驗,其組合表現中熟、高產、長羊角型、商品性好、抗病性強;2019—2020年在甘肅省張掖市、酒泉市、武威市進行多點區域試驗,該組合表現為雜交優勢強,具有較好的豐產性、抗病性及適應性,商品性良好,耐貯運。
2 品種特征特性
“綠隴原2122”具有中熟、高產、商品性好、抗病性強、生長勢強等特征。其平均株高120 cm,展幅50 cm,株型松散;果實為長羊角型,成熟后為亮紅色,平均縱徑30 cm,平均橫徑4.5 cm,厚度約0.35 cm,平均單果質量為75 g,表面褶皺多,亮度高;坐果多,連續坐果性好;耐寒性強,品質佳,硬度好,耐貯運,綜合抗病能力強。
3 抗病性
2020年7月2日,張掖市綠之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邀請有關專家對其公司選育的辣椒品種“綠隴原2122”進行田間抗病性鑒定。該品種對黃瓜花葉病毒病(CMV)表現為中抗(MR),對煙草花葉病毒病(TMV)表現為中抗(MR),對炭疽病表現為抗(R),對疫病表現為抗(R),對白粉病表現為中抗(MR)。
建議在種植期間提前對刺吸式口器害蟲進行預防及殺滅,以防病毒傳播。
4 品質分析
南京瑞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對辣椒品種“綠隴原2122”品質的檢驗結果如下:辣椒素含量0.098 5%,維生素C含量142.20 mg/100 g。
5 產量表現
5.1 組合觀察鑒定試驗
由表1和表2可知,2019年早春在張掖市綠之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試驗田進行雜交組合觀察鑒定試驗,在參試的4個雜交組合(另外2個組合未許可,此處未展示)中,“綠隴原2122”平均折合產量為149 205 kg/hm2,較對照品種“華美105”(CK)平均折合產量增加2 190 kg/hm2,增產幅度為1.49%,位居參試組合第3位,綜合農藝性狀表現好,抗病性強。
5.2 品種比較試驗
由表3可知,2019—2020年在張掖市綠之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展越冬茬評比試驗,試驗采取隨機區組設計,重復3次,行長600 cm,平均行距60 cm,株距45 cm,小區面積8.4 m2。試驗結果表明,“綠隴原2122”平均折合產量為152 518 kg/hm2,較對照品種“華美105”(CK)增產6.00%,位居參試組合第3位。
5.3 多點區域試驗
由表4可知,2019—2020年在張掖市、酒泉市、武威市等地區開展區域試驗,以“華美105”作為對照品種(CK),除采用相同的株行距外,其他田間管理參照當地辣椒種植管理方式進行。2019年試驗結果表明,在3點(次)試驗中,“綠隴原2122”平均折合產量較對照品種“華美105”高,“綠隴原2122”平均折合產量為149 205 kg/hm2,較對照品種“華美105”增產1.49%。2020年試驗結果表明,在3點(次)試驗中,“綠隴原2122”平均折合產量較對照品種“華美105”高,“綠隴原2122”平均折合產量為152 518 kg/hm2,較對照品種“華美105”增產6.00%。
6 注意事項
辣椒品種“綠隴原2122”為雜交種,不可留種。在苗期,應注意溫度不宜過高或過低,以免影響花芽分化,導致畸形果增加[3]。生長前期多施鈣肥,預防臍腐病的發生。在果實轉色期間增施鉀肥,有利于提高辣椒品質。此外,因該品種耐寒性強,在8—9月苗期,應適當控旺以防徒長。
7 適宜種植區域
該品種適宜在張掖市、酒泉市、武威市等地區春茬露地及秋冬茬保護地栽植。
8 “綠隴原2122”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8.1 育苗
辣椒苗期65~75 d,應適時育苗;種子可進行包衣或浸種處理,育苗基質應選擇新的基質,使用前可以用光譜性殺菌劑進行噴霧殺菌,并放置0.5 d;選擇72穴育苗盤育苗,將基質放入育苗盤中,并壓實、澆水;放置2~3 h后播種,播種后育苗盤再覆一層基質。白天育苗溫度應保持在25 ℃左右,夜間12~15 ℃,中午溫度升高時注意放風降溫,防止燒苗。在苗期要保持棚內濕度,防止缺水,定植前15 d煉苗,以達到壯苗的要求。
8.2 定植
該品種一般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早春露地或保護地栽培,7月至次年2月保護地秋延后栽培,保苗數約36 000株/hm2,移栽時一穴一苗,要求定植時用土將定植孔封嚴,防止土壤濕氣從定植孔溢出,從而使辣椒發生生理性病害。
8.3 地塊選擇
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土地種植。定植前翻地15~20 cm,施入腐熟有機肥60 000~90 000 kg/hm2、微生物菌肥或中量元素肥600 kg/hm2,做成寬120 cm、高10~15 cm的小高畦,畦上覆蓋地膜。
8.4 病蟲害科學綠色防控
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綜合應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
常見病害主要有疫病、白粉病、炭疽病、病毒病等,可選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鹽酸嗎啉胍(30%藥肥混劑)900~1 200倍液、30%己唑·醚菌酯懸浮劑1 500倍液、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
常見蟲害有蚜蟲、白粉虱、薊馬等,可選用1.8%阿維菌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25%乙基多殺菌素水劑2 500倍液噴霧防治,每7 d噴1次,連用2次;也可采用防蟲網,黃、藍板誘殺等方法防治[4]。同時,應選用適宜的藥劑濃度,精準掌控施藥時間、溫度,混合施用農藥時應謹防藥害產生;同時,應依據害蟲的發生狀況及危害時段,科學合理地選擇藥劑[5]。
參考文獻:
[1]李小靜,田懷志,任朝輝,等.辣椒新品種驕陽5號的選育[J].種子,2024,43(6):153-156.
[2]王蘭蘭.甘肅省辣椒生產與科研現狀及發展對策[J].辣椒雜志,2015,13(4):1-3.
[3]唐大為,景彩虹,贠文俊,等.辣椒新品種蘭椒5號的選育[J].中國蔬菜,2017(8):78-80.
[4]陳麗萍,季青梅,陳吉祥.彝良縣辣椒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2023(6):33-36,39.
[5]張瑞芳.設施辣椒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新技術[J].長江蔬菜,2024(5):25-28.
(欄目編輯:董清芝)
基金項目:甘肅省中小企業創新基金(22CX3GG071)。
作者簡介:馬麗君(1981—),女,本科,副研究員,研究方向:蔬菜栽培及育種;韓順斌(1983—),男,本科,副研究員,研究方向:蔬菜栽培及育種;關成平(1996—),男,碩士,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作物栽培與育種;師大鵬(1982—),男,大專,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蔬菜栽培及育種。
通信作者:丁東霞(1993—),女,碩士,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蔬菜栽培及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