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應該仰望星空,也應該俯瞰大地,這大地就是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最為細節化,那是特定時期、特定地域和特定人群的生命狀態,它蘊藏著某個時期的價值觀念、審美理想、風俗習慣和流行時尚,是一部部生態史和風俗史。
所有其他生活的最終實現總是以日常生活的變化為最終目的的。因此,日常生活具有本體論的地位,它是起點,又是終點,它包含了人們生活的所有秘密。
從這個意義上說,日常生活本身就是詩。它是可以解釋、可以塑造的,它有秘密需要揭明,它可以不斷地被詩化。
這詩化因時代風尚和詩人趣味的差異而不同,這些差異既表現在對日常詩意的哲學表達上,又表現在詩性話語的建構上。因為日常生活的連續性和本體性,它一方面超越時代、復制歷史,替我們存留過往生活,賡續古典詩意;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的易變又會產生新的詩意,并不斷建構與之適配的詩歌表達。新生活貼身相遇,新詩翩然于世間。
這就是日常生活的詩學方式,循環往復,歷古彌新。
(作者系文學評論家、江蘇作協全委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