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已經取得超預期成效,但是部分地區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當地生態環境,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會導致生態系統失衡,嚴重時還會影響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無形之中對地區經濟發展形成制約。因此,農村應將環境保護視為重點任務,確保新農村建設的安全性、可靠性,在此過程中,必須合理應用現代的環境檢測技術,第一時間了解環境污染情況,制定更具針對性的后續發展規劃。本文將簡述農村環境污染的不同類型,探索環境監測在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作用和具體應用措施,以期為提高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效率提供切實參考。
關鍵詞:環境監測;農村環境保護;作用;應用策略
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農業呈現出持續、穩定的發展狀態,不斷創造經濟效益。但隨之而來的是部分農村地區每況愈下的生態環境,受環保設施不完善、工業污染嚴重、居民環保意識薄弱、旅游人口集中化等因素影響,部分農村地區農產品質量降低,甚至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面對這一情況,農村地區環境保護部門必須正視自身工作重要性,在明確環境監測價值的前提下,對各項檢測工具靈活應用,進一步強化對環境的動態監控,第一時間了解農村環境情況,提出針對性的污染治理、環境保護對策,使農村重拾健康生態,達成經濟與生態之間的協調發展。
1 農村環境污染的不同類型
當前階段,我國農村地區存在土地資源、水資源、空氣、固體物質這四種常見的環境污染類型。土地資源污染主要源于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導致土壤酸堿失衡、板結化,作物產量和質量下降,同時殘留農藥對土壤造成長期污染;水資源污染受到農業退水、生活污染水及畜禽養殖廢水排放影響,化肥、農藥殘留及畜禽糞便中的有效物質滲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嚴重威脅水質安全;空氣污染方面,則源于農村地區燃煤、秸稈焚燒、農藥噴灑等行為,容易產生廢氣、粉塵等污染物,對大氣環境造成破壞的同時,也會影響居民的身體健康;固體污染由農村的生活垃圾、農業生產廢棄物、畜禽糞便等產生,此類物質未經有效處理而隨意堆放和丟棄,在占用農村寶貴土地資源的前提下,還會通過雨水沖刷等途徑污染水體和土壤。農村地區環境污染問題復雜多樣,需要從源頭上分析其產生原因和改善、治理需求,從而進一步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持續增強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使之共同守護農村美好家園。
2 環境監測在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環境監測是借助采樣、化驗以及分析的方式對不同區域的大氣、土壤或水質環境進行調查,得到環境污染指標數值,相關部門的環境監測人員再依據數值對該區域的環境質量進行分析、評價,制定出環境保護方案?;诖?,農村地區環境檢測的部門需要結合對農村環境污染具體類型及成因的分析,進一步探索環境監測在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具體作用,為后續制定環境保護科學方案奠定基礎。
2.1 加大污染監測力度
加大污染監測力度是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中應用環境監測技術的核心作用,農村地區普遍呈現出地域廣闊的特點,其污染源多且分散,既包含農業生產中的化肥農藥殘留、畜禽養殖糞便排放、生活污水的隨意傾倒,也包括社會經濟發展下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而產生的污染問題,這些污染源對農村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因此,通過環境監測手段,對農村地區的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要素進行定期、定點、定量的檢測,能夠全面、準確地掌握環境污染的現狀和變化趨勢。
環境檢測部門需要根據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完成對監測點的科學布設,并依托于現實制定檢測指標,使用先進的檢測技術與設備,對各類污染物進行精準測量,最終基于連續、系統的檢測,及時發現污染問題,并精準判斷污染物的種類、濃度和分布范圍,就此落實污染源追溯工作,制定兼具科學性和實效性的環境治理對策。不僅如此,基于環境監測的各時期數據,可以分析并揭示農村環境污染的時空分布規律,為預測未來污染趨勢、制定長期環境保護規劃提供有力支持。
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中應用環境檢測技術,還能進一步強化環境監管效能,環境檢測技術通過對農村環境監測數據進行整體、全面匯總,利用環境保護信息化平臺進行大數據發現,為農村環境治理安裝“智慧大腦”不僅有助于污染根源的快速定位,實現對污染源頭的精準打擊,還能做到對各項環境保護、治理措施應用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操作、資源浪費,在促進農村經濟綠色轉型的前提下,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變革,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奠定堅實基礎[1]。
2.2 提供執法監督依據
環境監測不僅是了解環境現狀的重要手段,更是為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執法監督依據的重要載體。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違法排污、超量排放已經成為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源頭之一,既會破壞農村地區生態環境,也會影響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大環境執法監督力度、嚴懲環境違法行為,成為農村環境保護的關鍵環節[2]。
相關部門通過對環境檢測技術的充分應用,能以公正、客觀、科學的方法,對農村地區的環境污染狀況進行準確測量與評估,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檢測報告,環境執法部門依據報告內容,對涉嫌違法排污的企業、個人進行現場檢查,核實其排污行為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排放標準,針對違法行為,責令其停止的同時,采取相應治理措施,及時恢復環境原狀。不僅如此,環境監測報告還可以作為環境公益訴訟的證據,支持社會組織、公眾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監督和起訴,借此方式進一步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此外,環境檢測數據的持續監測與公開,增強環境執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使企業和個人自覺遵守環保法規,對后續可能出現的環境違法行為起到預防作用,這種基于數據的執法監督模式,不斷提高農村環境保護效率,也為構建農村綠色可持續發展環境奠定堅實基礎。
2.3 協助制定環保標準
環保標準是衡量環境質量、規范排污行為、促進環境治理的重要依據,然而,標準的制定不能完全參考已有模板,而是需要基于詳實、準確的環境數據,借助環境監測技術完成對不同農村地區復雜多樣、源頭眾多且分散的環境問題的監測,以此為基礎制定出最適合本地發展現狀和發展需求的環保標準。環境檢測通過系統的采樣、化驗和分析,能夠獲取大量關于農村地區大氣、土壤、水質等環境要素的真實數據,這些數據反映了農村環境的實際狀況,為環保標準的制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環境保護部門通過對數據的詳細分析,科學設定各項環境指標限值,使環保標準符合農村實際情況,并提高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效率[3]。
對環境檢測技術的靈活應用,可以在制定農村環境標準時候,幫助確定大氣中主要污染物濃度限值,如PM2.5、二氧化硫等,以完成對空氣污染的控制,而在水質標準方面,檢測數據可以指導設定各類水體的化學需氧量、氨氮等指標的限制,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針對土壤標準問題,可以借助檢測土壤中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元素的含量,制定土壤污染修復和保護指導標準。環境檢測在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中,通過提供詳實的數據支持,協助制定了科學合理的環保標準,為農村環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充分改善農村地區的環境質量。
2.4 提升村民環保意識
長期以來,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信息流通不暢等原因,致使村民的環保意識未能達到標準水平,對環境污染的嚴重性認識不足,生產、生活方式也會受此影響,在無形之中加劇農村環境的惡化。通過農村環境檢測工作的持續、深入開展,環保部門會對大眾定期公布大氣、土壤、水質等關鍵環境要素的污染指標數據,農村居民可以從多種渠道直觀了解自己生活環境的實際質量狀況,也逐漸認識到環境污染對農業生產、人體健康及生態平衡的直接影響。使用此種“用數據說話”的方式,相較于短視頻、教育課程的宣傳更具有說服力,能最直接喚醒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進而積極、主動關注并參與環境保護行動[4]。
環境監測的大范圍應用,還進一步加大環保知識在農村地區的普及力度,在檢測期間,專業人員會借助實際操作向村民解釋檢測指標的意義,分享各種污染來源、防治措施,一對一交流可以幫助村民理解環境保護的科學原理,并主動學會識別環境破壞行為,完成對自我的監督與控制。ighg8oxG/s9LbXNWxmkVNA==知識的傳遞能在增強村民環保意識的同時,助其增強環境保護實踐能力,也為構建出綠色、生態、宜居的農村環境奠定堅實群眾基礎。
2.5 促進農村協調發展
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農業生產、鄉鎮企業擴張、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與之相伴而來的是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等困境,對農村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環境監測作為科學評估環境質量的重要手段,能第一時間發現此類問題,并完成對問題的量化處理,從而為政府后續各項決策的制定和落實提供可靠依據。基于對環境檢測數據的分析,明確哪些經濟活動是造成環境污染問題的主要因素,進而指導政策制定者可以針對性調整產業結構,如鼓勵發展生態農業,減少化肥農藥使用;支持鄉鎮企業轉型升級,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引導農村居民生活方式綠色化,減少生活垃圾和廢水排放,從而在不犧牲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實現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通過對綠色農業和清潔資源的充分利用,限制高污染項目的落地,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環境監測還能幫助產業經營組織或個人實現對農村資源的合理規劃和利用,借助全方位環境監測,評估農村資源承載能力、可持續利用潛力,從而立足本地實際,發展更多特色品牌,建立經濟與生態環境和諧良性發展之路,在確保農業產業化水平持續提升的前提下,構建循環經濟體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農村經濟向更綠色、可持續方向發展。
3 環境監測在農村環境保護中的具體應用
3.1 環保監測車
目前階段,環境監測車已經深入農村的田間地頭,其中,大氣VOCs走航監測車是應用的主力,對農村的空氣質量、水土質量等情況進行綜合檢測,并充分發揮出檢測數據的價值,制定出與農村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環境整治計劃[5]。環保監測車不僅限于大氣VOCs的檢測,還集成了多種高靈敏度傳感器和快速分析技術,能夠實時監測水體中的重金屬含量、氨氮、磷等污染指標,以及土壤中的pH、有機質含量及重金屬污染狀況,為農村水體保護和土壤修復提供科學依據。
環保監測車還配備了高清攝影與無人機聯動系統,實現對農村環境的全方位監控,無人機能迅速升空,飛越農田、河流、山林等復雜地形,捕捉高清影像資料,精確識別地表覆蓋變化、水體顏色異常等情況,還能定位存在非法排污行為的地點。將無人機影像資料即時傳輸至監測車的處理中心,與地面高清攝影數據結合,形成三維立體環境模型,幫助環保人員迅速分析環境現狀,尋找污染來源,對當前已經形成影響的地區精準把控。對環保監測車的合理應用,為制定針對性環境保護與治理措施提供直觀、詳細的參考數據,推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智能化、精準化進程。
3.2 農村水源地水質監測
水源地是農村居民生活用水、農業灌溉的重要來源,其水質安全直接關系到農村居民身體健康以及農村可持續發展,因此,應用環境檢測技術過程中,必須將水源地水質檢測視為工作重點。水源地水質檢測工作的落實分三步:第一,定期對水源地水質的pH、溶解氧、氨氮、硝酸鹽、重金屬含量、微生物指標等關鍵參數進行檢測與分析,識別污染問題,定位潛在風險,為水源保護和水源地治理提供科學依據。第二,針對發現的水質問題及時干預,如水體富營養化嚴重的水源地,需要立刻調整對化肥、農藥的使用,并引入生態農業理念,做好長期改善水質的準備。第三,基于對水質檢測數據的分析,為農村供水設施的升級、改造提供參考,在了解供水系統運行狀況的前提下,全面評估水處理工藝效果,制定針對性改善措施,確保農村居民使用安全、放心的飲用水。
3.3 遙感監測技術
遙感監測技術依靠衛星、飛機等遙感平臺搭載傳感器,從高空或遠距離對農村地區進行非接觸式測量,從而在更大范圍內獲得環境信息。一般情況下,遙感監測技術能觀測農村地區的植被覆蓋情況、土地利用變化情況、水體變化情況,全方位評估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呈現出高效、快速、大面積覆蓋的優勢,在農村環境保護中展現出巨大潛力。與此同時,農村地區全面開展遙感熱點網絡監管工作,使農村地區生態環境部門提高發現與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能力,促使重點區域環境監管效能的提升。
4 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環境問題不僅制約新農村建設,也會逐漸變為實現鄉村振興目標的阻礙,而環境監測作為治理農村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技術依據,在明確其重要作用基礎上進行靈活應用,可以更精準分析農村地區實際污染情況,依托于科學的檢測數據以及分析結果,為制定針對性的環境治理策略提供有力依據。同時,環境監測還能促進環境監管的精準化、高效化,為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助力農村可持續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 劉亞茹.探究環境檢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清洗世界,2023,39(12):97-99.
[2] 夏琳瑯.農村環境治理中如何將保護技術與檢測技術進行有效結合[J].皮革制作與環保科技,2023,4(15):66-68.
[3] 彭爽,袁秀瑩,劉美玲.環境檢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2(10):37-40.
[4] 冷俊,夏青,徐孝健.農村環境保護與環境檢測技術的結合[J].清洗世界,2022,38(8):158-160.
[5] 張超,孫石磊,于相嶺.環境檢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清洗世界,2022,38(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