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近幾年各地中考物理的“多擋位電路”試題為背景,對多擋位電路進行分類,分析多擋位電路試題的思維路徑,結合典型試題的解析,從情境設置、跨學科融合、科學思維方面進行試題分析,并給出教學建議。
關鍵詞:多擋位電路;思維路徑;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24)11-0045-6
多擋位電路是由于普通開關的閉合(斷開)或單刀雙擲開關、雙觸點開關拔動引起電熱元件接入(不接入)或被短路,導致電路總功率發生改變的電路。在中考物理學試題中,多擋位電路問題一直是命題的重點。這類問題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用性,需要綜合應用物理知識,是初中物理的重點之一。解答這類試題會涉及多方面的多個物理觀念、思想和方法,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能有效評價學生在科學思維上的發展狀況和核心素養發展水平[1]。
1 動態電路基本題型分類
動態電路基本題型分類如表1所示。
擋位原理:采用開關對發熱體進行“短路”“斷路”或“接通”,改變工作的發熱體數量或連接方式,從而實現擋位調節。
2 判斷多擋位電路的思維路徑分析
多擋位電路問題本質上是開關閉合(斷開)引起電路的總功率發生變化。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還在于如何確定擋位,總體思維路徑是:先判斷擋位,再依據擋位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首先,根據開關的斷閉分析電路中電阻接入情況,同時排除構成部分電路短路的情況。然后,準確判斷電路的連接形式:簡單電路、串聯電路或并聯電路,并根據分析寫出相應的總功率表達式。這一步驟中要注意,如果是兩個電阻并聯,則根據并聯時兩個電阻互不影響的特點,總功率表達式寫成兩個電阻的功率之和。接著,按前面的方法,根據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寫出各種情況下的總功率表達式。這一步驟中要注意電源電壓是保持不變的,各個表達式中的物理量要保持一致性,同時要用不同的下標明確表示各個不同的物理量。最后,結合數學中最基本的四則運算規律,就可以非常清晰地比較出大小關系。電功率最大則為加熱擋,并以此類推,確定對應的擋位。接下來,就是根據以上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這一思維路徑真正從電學的基本規律出發,形成清晰的分析過程,每一個“下一步”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有利于知識的重組和生長,為后面實際問題的解決奠定基礎。
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有另一種常見的思維路徑:在電源電壓不變的前提下,基于P=,結合基本的數學知識可知:當電路總電阻最小時,總功率最大,用電器處于高溫擋電路;總電阻最大時,總功率最小,用電器處于低溫擋;同理,可推理出中溫擋。根據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兩電阻串聯時,總電阻最大,則對應的總功率最小,則為低溫擋。兩電阻并聯時,總電阻比并聯的兩電阻都要小,即總電阻最小,則對應的總功率最大,則為高溫擋。這個思維路徑對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要求比較高,同時也要求學生對電學規律有更深入的理解。它也用到了等效電阻的概念,但初中物理中并未明確提及兩電阻并聯的總電阻的表達式,且其表達式和數學意義都比較抽象,容易造成初學者的思維困惑。而且這個思維路徑是從電路連接方式的角度逆向推理,脫離了電路分析的基本順序,不能清晰地表達各種情況之間總功率表達式的聯系,不利于后面解決實際問題。當然,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利用這一思維路徑可以快速得出結論。
通過以上兩種思維路徑的分析可知,初次接觸多擋位電路問題時,應首先從第一種思維路徑進行充分分析和引導,形成順暢的學習進階,促進學生形成知識框架和思維體系,促進知識向素養轉化;然后再引入并聯電路總電阻的概念,以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3 多擋位電路典型例題解析與思維路徑
多擋位電路問題解題的思維路徑“三步曲”如下:第一步,根據開關通斷識圖分狀態,準確判斷開關斷閉形成的電路狀態——簡單電路、串聯電路、并聯電路、混聯電路;第二步,抓住電源電壓不變這一前提條件,根據P=,分別寫出電路總功率的表達式,然后比較大小,并確定擋位情況;第三步,分別根據串、并聯電路的規律求解實際問題。
例題1 (2023廣東)圖1甲是用某款3D打印筆進行立體繪畫時的場景,打印筆通電后,筆內電阻絲發熱使筆內繪畫材料熔化;加熱電路簡化后如圖1乙所示,電源電壓恒為6 V,R1和R2為發熱電阻絲,只閉合S1時低溫擋工作,S1、S2都閉合時高溫擋工作,高溫擋和低溫擋的功率比為4∶3,R1=4 Ω,忽略電阻絲阻值隨溫度變化,求:(1)低溫擋工作時,通過R1的電流;(2)低溫擋的功率;(3)R2的電阻值。
解題思路:
首先,識圖分狀態。題目中已經說明了低溫擋、高溫擋的開關閉合(斷開)情況,但解題時仍然要分析清楚各自的電路狀態,才能正確地解決后面的實際問題。
①只閉合S1,是只有R1接入的簡單電路,則P1=;
②S1、S2都閉合時,R1、R2并聯,根據并聯電路的特點,此時R1的功率不變,總功率是在P1的基礎上增加R2的功率,即P2=+。
然后,比較大小,并確定擋位。顯然P2>P1,即:只閉合S1時,低溫擋工作;S1、S2都閉合時,高溫擋工作。
最后,根據串、并聯電路的規律求解實際問題。
解析 (1)由題意可知,電源電壓恒為U=6 V,只閉合S1時,電路中只有R1接入電路,則R1兩端電壓為U1=U=6 V,R1=4 Ω,根據歐姆定律可得
(2)只閉合S1時,低溫擋工作,電壓為6 V,則低溫擋的電功率為
(3)S1、S2都閉合時,高溫擋工作,R1和R2并聯,高溫擋和低溫擋的功率比為4∶3,即。
則高溫擋的功率為
R1和R2并聯,總功率等于各支路功率之和,即
則R2的電功率為
根據P=,可得R2的電阻值為
試題評析:以3D打印筆進行立體繪畫為情境,貫徹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同時結合了數學知識,體現了物理與數學學科的融合,考查了學生的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本試題在情境設置、跨學科綜合、難度等方面對一線教學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與啟示作用。
例題2 (2023湖北省鄂州市)如圖2甲所示,空氣炸鍋利用熱空氣流高效快速烹制食物,以烹制食物的外酥里嫩、味美可口而廣受大眾的認可和歡迎。圖2乙所示是某品牌空氣炸鍋加熱部分的簡化電路圖,其額定電壓為220 V,定值電阻R1和R2為發熱體,其中R2=44 Ω。通過開關S1的通斷和單刀雙擲開關S2在A、B間的連接轉換可實現高、中、低三個擋位的調節。已知中溫擋的額定功率為440 W。求:
(1)當開關S1 ______(選填“斷開”或“閉合”)、S2 _____(選填“接A”或“接B”)時,空氣炸鍋為低溫擋。(2)R1的阻值。(3)當空氣炸鍋處于高溫擋時,正常工作10 min消耗的電能。
解題思路:
首先,識圖分狀態。
①當開關S1斷開、S2接A時,R1、R2串聯,根據P=,此時總功率P1=。
②當開關S1閉合、S2接A時,電路為R1的簡單電路,此時總功率P2=。
③當開關S1閉合、S2接B時,R1、R2并聯,此時總功率P3=+。
然后,比較大小,并確定擋位。根據簡單的數學知識可以判斷P3>P2>P1,所以③為高溫擋,②為中溫擋,①為低溫擋。
最后,根據串、并聯電路的規律求解實際問題。
解析
(1)當開關S1斷開、S2接A時,兩電阻串聯,此時總功率最小,為低溫擋。
(2)當開關S1閉合、S2接A時,電路為R1的簡單電路,此時為中溫擋;總功率P=。已知中溫擋功率和電源電壓,根據P=,可知R1的阻值;所以R1===110 Ω。
(3)當開關S1閉合、S2接B時,兩電阻并聯,此時總功率最大,為高溫擋。P=+。
所以,正常工作10 min消耗的電能
W=t+t=
×600 s+×600 s=
9.24×105 J
試題評析:試題情境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用性,滲透著電能與其他形式能量轉化的物理思想。此題讓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電是如何為人類服務的,并使他們能夠系統地掌握電學知識,提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題3 (2022四川廣元)如圖3為某品牌多功能電飯煲的簡化電路原理圖,電飯煲的額定電壓是220 V,R2=88 Ω,R3=176 Ω,旋轉開關置于O和a時為關閉狀態,分別置于a和b、b和c、c和d,能實現低、中、高三個加熱擋位的轉換。低溫擋電功率與高溫擋電功率之比為1:6,不計溫度對電阻的影響。
(1)開關置于_________時,電飯煲處于中溫擋。
(2)求電飯煲處于中溫擋時,在額定電壓下持續工作12 min消耗的電能是多少?
(3)求電阻R1的阻值。
解題思路:
首先,識圖分狀態。
①旋鈕開關置于a和b接線柱,R2、R3串聯,此時總功率P1=。
②旋鈕開關置于b和c接線柱,R3被短路,電路為R2的簡單電路,此時總功率P2=。
③旋鈕開關置于c和d接線柱,為R1、R2的并聯電路,此時總功率P3=+。
然后,比較大小,并確定擋位。根據簡單的數學知識可以判斷P3>P2>P1,所以③為高溫擋,②為中溫擋,①為低溫擋。
最后,根據串、并聯電路的規律求解實際問題。
解析 (1)旋鈕開關置于b和c接線柱時,電飯煲處于中溫擋。
(2)電飯煲處于中溫擋時,只有R2接入電路,在額定電壓下持續工作12 min消耗的電能
W=t=×12×60 s=3.96×105 J
(3)當開關置于a和b接線柱時,R2和R3串聯接入電路,電飯煲處于低溫擋,此時總功率為
P=
當開關置于c和d接線柱時,電飯煲處于高溫擋,R1、R2并聯,此時總功率為
P=+
又因為低溫擋電功率與高溫擋電功率之比為1∶6,即P=6P,則可列出以下等式
+=6×
解得R1=88 Ω
試題評析:采用了生活中最常見的電飯煲為物理情境,突出融合了數學學科知識,強化了學科融合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用性。能有效評價學生科學思維上的發展狀況和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
4 教學建議
多擋位電路問題是電學中非常重要的微專題,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具有廣泛的應用。以下從四個方面提出教學建議。
4.1 關注科技發展和實際問題,凸顯思政育人作用
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生活和社會,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實踐意識和勞動精神,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培養積極的社會責任感。指導學生了解物理學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展,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培育科學思想,增強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引領學生關心國內外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拓展學生的科學視野,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和使命感[2]。例如,通過設計與環境保護、能源危機等社會問題相關的物理實驗和討論,讓學生了解問題背后的物理原理,并思考如何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通過將思政教育融入到物理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成為具備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
4.2 提升數學應用能力,重視學科融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加強學科融合實踐,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是當前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強調數學應用能力的提升,重視物理與數學學科融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科知識的全面發展,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育具備綜合素質的未來人才。教育者需要具備學科融合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學科間的聯系,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以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數學技能,包括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拓展其思維領域,培養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3]。同時,強調實際應用,讓學生認識到跨學科知識在解決生產生活問題中的重要性,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創造力并提升綜合能力。
4.3 抓住情境中不變的物理量,關注思維路徑在提升思維品質中的作用
思維路徑是培養物理思維、提升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在物理學習中,需要關注情境中不變的物理量,這有助于建立關系式,理解物理現象和建立物理模型。首先,要明確物理量的意義和作用,抓住情境中的不變因素,以便更好地分析物理情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思考和探索,關注思維路徑的邏輯性和科學性,以及思維路徑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思維路徑。其次,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了解他們的思維障礙和困惑,幫助他們理清思維路徑,發現思維誤區,并給予及時糾正和指導。最后,通過開展合作學習和討論交流活動,促進學生思維碰撞和經驗分享,進一步提升思維品質。
4.4 注重下標的規范和一致性,重視答題細節在訓練科學思維中的作用
下標是指用于標記特定變量的符號,通過合理使用下標能清晰地表達出數據間的關系和特征。在答題或解決問題時,通過下標對物理量進行準確標記和分類,能夠確保數據的準確性,避免混淆或錯誤,有利于理清思維路徑的每個步驟和環節,培養邏輯嚴密、思維清晰的科學思維能力。
5 結 論
綜上所述,無論哪種多擋位電路,都在以生活電器、科技成果、社會發展等為情境考查學生對電學基本規律的理解與應用。教學中要強化必備知識的學習、思維方法的訓練、關鍵能力的提升;落實核心素養理念,強化育人導向,落實立德樹人。
參考文獻:
[1]張亮.“動態電路”中考試題的分類與解析——以2020年中考物理真題為例[J].物理教學,2021,43(1):51-54,50.
[2]胡曉強.高考評價體系的“四層”在高考試題中的體現及引領作用——以2021年6月浙江物理選考卷為例[J].物理之友,2022,38(2):5-8.
[3]謝曉軍,黃全安.2023年全國高考重慶物理卷壓軸試題分析與教學建議[J].物理教學,2024,46(1):69-72.
(欄目編輯 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