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區縣融媒體中心的編輯應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實現編輯角色與能力的多樣化發展,更好地發揮編輯職能作用。為了促進區縣融媒體中心的編輯隊伍建設,幫助編輯實現角色與能力的多樣化發展,主要對全媒體的概念、基本特征進行明確,分析全媒體時代對區縣融媒體中心編輯的新要求,立足要求,聚焦編輯的角色與業務能力提升,提出編輯多樣化發展的方法,最終助推區縣融媒體中心建設新型的編輯隊伍。
區(縣)的融媒體中心一般是區(縣)廣播電視臺、報紙機構、雜志社等根據全媒體時代特征設置的融媒體部門,主要負責融媒體的運營與管理。編輯是區縣融媒體中心的核心成員,素有信息傳播“吹哨人”“把關者”的稱號,其肩負著選題策劃、審稿、校對、編輯加工等職責。全媒體時代下,區縣融媒體中心的編輯主動實現角色多樣化發展,提高自身的編輯能力,拓展編輯業務,不僅是全媒體時代的現實要求,也是自身職能發揮的需要。對此,本文探索區縣融媒體中心編輯多樣化發展途徑,順應全媒體時代發展趨勢。
全媒體的定義
全媒體主要是指各種媒體的融合,包括廣播、電視、音像、報紙、雜志、網絡等不同媒介形態的融合,一同形成覆蓋范圍廣、應用層面寬的媒體體系。全媒體時代下,賦予信息傳播新特征,主要表現為信息傳播媒介的多元化、傳播速度的快速性、傳播范圍的全覆蓋及傳播方式的交互性,全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新特征出現,區縣融媒編輯的能力要求逐漸提高。
全媒體時代對區縣融媒編輯的新要求
全媒體對區縣融媒編輯業務要求
由“一臺鍋灶”向“中央廚房”轉變。全媒體意味著各種媒體的整合運用,催生了融媒體出現,區縣融媒體中心的本質就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契合全媒體時代特征。對于區縣融媒體編輯崗而言,便提出編輯業務新要求,需要由過去的編輯崗只負責單一的新聞信息或出版、信息發布素材的采編轉變為綜合性的信息管理活動,如:短視頻制作、新媒體平臺的圖文設計、移動直播內容打造、信息傳播的多場景設計等等。若將全媒體時代來臨前的編輯崗比喻為“一臺鍋灶”,全媒體時代出現后,編輯崗就需做到“中央廚房”式運營。
由“單邊輸出”向“互動互求”轉變。全媒體時代下,為了真正實現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發揮好區縣融媒體中心的職能作用,編輯業務就需要做到過去新聞信息、社會熱點、圖書出版等業務的單邊輸出轉變為互動互求、智能推介、交互管理。如,需要在傳統的編輯業務體系中增加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VR/AR技術、新媒體技術等,依托于新興技術,將編輯崗打造為一個受眾群體主動監測與分析、信息智能生產、信息交互與管理等新型崗位,進行各類信息傳輸時,應從過去的單向性新聞信息、社會熱點等采編傳播,轉變為根據廣大民眾的需求、社會輿論特征等進行智能化的信息推介、管控與傳播。
由“業內傳播”向“跨界傳播”轉變。全媒體時代下,越來越多的區縣融媒體中心進行傳播內容的完善與拓寬,不僅傳播時政新聞、社會熱點,還會傳播傳統文化、人文藝術等,除此之外,許多融媒體中心開始承接商業廣告,如,對地方的農業特產進行宣傳,助推鄉村振興,幫助地方農民致富,為地方農業市場打開銷路等。這一形勢下,編輯業務就應增加跨界傳播的內容,由過去信息傳播上僅關注時政新聞或社會熱點、圖書出版轉變為關注各個領域信息與動態,編輯崗進行選題策劃、審稿、編輯加工等工作時,需要做到跨領域的合作、協同,增大編輯業務范圍。
全媒體對區縣融媒編輯角色要求
打造“自組織”社群服務型角色。全媒體時代下,越來越多的民眾使用新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平臺、抖音、微博、今日頭條及各類媒體網站等,新媒體平臺為廣大民眾提供了一個信息交流、興趣愛好的社群,新媒體平臺上的評論區、彈幕區等是廣大民眾進行信息互動的主要途徑。區縣融媒體中心編輯需要掌握新媒體技術,高效地將專業知識服務延伸到新媒體社群“圈子”中,進一步擴展角色功能,既要懂得信息傳播的專業知識,也需要善于與不同用戶溝通,編輯在社群內為成員提供知識服務時,側重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方案,以及提供陪伴式互動服務,積極參與社群運營的全流程。
打造“人機協作”的互助型角色。全媒體時代來臨之前,我國的廣播電臺、報紙機構等進行信息傳播時,大多利用紙質化的報紙、雜志、期刊、書籍及固定電視節目、廣播等進行信息傳播,由于技術形式單一,編輯人員只需要做到內容生產與把控即可。然而,全媒體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新媒體技術與軟件出現,甚至是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AR/VR技術、短視頻技術等進入到信息傳播領域,新興技術的出現,編輯人員不僅要做到內容生產與把控,還需要做到與各種硬軟件設備、技術的互動,拓展自身的角色,主動將自身打造為能夠利用新興技術進行選題策劃、審稿、編輯加工與內容分析、管理的技術人才,通過人機協作提高工作效能。
打造“一專多能”的復合型角色。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信息覆蓋范圍越來越廣,廣大民眾簡單快捷地獲取各類信息的同時,對于區縣融媒體中心編輯而言,社會輿論的把控難度越來越高,很多信息還未經過編輯的審核與校對,就已經在各大網絡上發酵。對此,對于區縣融媒體中心的編輯而言,不僅要鍛煉自身的選題策劃、審稿、寫稿、編輯加工等能力,還需要增強自身對輿論的把控能力以及對各種信息技術、新媒體平臺、信息傳播軟件的應用能力,既要通曉專業知識,也要熟練各種新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等。
全媒體時代區縣融媒編輯多樣化發展途徑
區縣融媒編輯業務多樣化發展
完善編輯業務體系,打造編輯崗“中央廚房”。全媒體時代下,區縣融媒體編輯業務體系需要進一步拓展,應轉變過去單一的業務機制,將信息內容的單方面生產轉變為信息內容的綜合性生產、管理、推介、分析、把控等,真正做信息內容的傳播者與社會輿論的把控者。如,區縣融媒體可立足上文提及的全媒體時代要求,進行編輯崗的“中央廚房”打造,“中央廚房”的打造要做到的三個“不一樣”。第一,內容不是千篇一律,而是眾包協作生產豐富多彩的產品,編輯崗需要強化與記者崗、主持人等眾多崗位進行互動聯系,圍繞著受眾需求進行內容的分包、合作、協同采編制作。第二,采編體系不再封閉在媒體機構內部,而是全面開放聯接,編輯崗的所有工作人員需要圍繞著內容產出需要加強與外界人士的溝通合作。第三,機制流程不再固化,而是構建了內容孵化創新的一整套體制,編輯的選題策劃、審稿、校對等圍繞內容孵化主題進行。
適應全媒體生態的視聽化生產,打造智慧化編輯生態。全媒體時代,區縣融媒體中心編輯業務的多樣化發展,核心是將編輯崗定位為一個探索崗,希望通過事件化、快速化、跨界化、場景化、個性化、多樣化等信息傳遞方式,抓事件、玩跨界,與媒體共步未來。如,區縣融媒體中心可嘗試依托“兩微兩端(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電腦客戶端)”、抖音、快手等多平臺移動傳播格局,與各部門、各分社、各社屬媒體的編輯記者建立起24小時無縫對接供稿渠道,確立了矩陣式、扁平化的采編溝通機制,致力于實現記者一次采集,編輯多次生成,渠道多元傳播。通過打通采編資源獲取渠道,增強編輯崗的業務效能,改變過去編輯人員為了獲取資源與審稿、編輯加工而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的情況。同時,編輯部建立起專門的新媒體運營中心,專崗專職,打通選題策劃、審稿、校對、編輯加工與信息傳播、管理的渠道,實現編輯崗對整個信息傳播過程與狀態的把控。
探索“大編輯部”工作機制,實施跨界、多元化編輯。目前,國內不少學者基于全媒體時代特征,提出了一種“大編輯部”的概念,大編輯部主要是指改變編輯業務僅關注選題策劃、內容校對與編輯的局面,在過去內容基礎上加入內容資源收集、傳播平臺管理、信息數據整合與運營、產品管理等多種任務機制,由此,融媒體時代編輯部的架構、形態可能出現新變化。未來,區縣融媒體中心可建設“大編輯部”,實現對內容資源、傳播平臺、信息數據、產品載體和推送方案等的有機統籌。同時,編輯應順勢而為、主動作為,積極學習和掌握云上辦公的技能,配合“大編輯部”的指揮調度,參與智能化分工的全流程,以專業技能與知識參與跨界編輯。
區縣融媒編輯角色多樣化發展
編輯加強對新媒體技術學習,主動開展新媒體社群服務。全媒體時代,區縣融媒體中心編輯應主動學習新媒體技術,同時運用新媒體平臺進行相關服務工作,將自身打造為“自組織”社群服務型角色。如,編輯可以自己創建一個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短視頻賬號等,將自己所在行業的信息進行綜合處理與加工發布出去,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練手”作用,通過日常的練習,提升個人的網絡技術與新媒體運營能力。此外,積極參加網絡技術學習,通過網絡平臺渠道,學習期刊網站、客戶端、期刊數據庫平臺等不同媒體平臺的運營機制,能夠知道這些媒體的傳播特點,掌握到自己所在行業相關媒體平臺的傳播特性。拓展自身的工作范圍,除了通過各類新媒體平臺進行相應的內容采編、校對、發布等工作外,積極與平臺上的用戶溝通交流,認識分析用戶的意見與想法,做一個善于思考與總結的編輯,并完善對用戶的服務。
編輯強化對新興技術運用,努力成為智慧型的編輯人員。全媒體時代,區縣融媒體中心編輯人員需要強化對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等各種新興技術的學習與應用,通過運用好各類新興技術,將自己塑造為智慧型的編輯人員,發揮編輯的職能作用。如,編輯人員加強對人工智能的運用,人工智能在新聞、圖書出版等信息傳播中融入,促使著信息生產方式革新,可以有效地解放編輯的雙手,為選題策劃、校對、審核、編輯加工等提供更多的幫助,編輯人員在日常崗位上,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選題策劃、校對、審核等工作,建立起“人工智能+編輯”的雙重工作機制,讓人工智能介入到日常工作的基本環節,代替自身完成較為簡單、瑣碎的事務,而編輯對人工智能處理后的結果進行二次審核與優化,如此實現人工智能與人的作用協同,實現人機互助,提高內容生產質量。
融媒體中心開展好編輯培訓,培養一支復合型編輯隊伍。對于區縣融媒體中心而言,編輯角色的多樣化發展離不開單位的培訓,區縣融媒體中心需要為編輯人員提供學習機會,盡快建立一支一專多能、復合型的編輯隊伍,從而適應全媒體時代的要求,開展好編輯業務。如,依據融媒體矩陣,重點培養會新媒體、具備新媒體思維及法律意識,且掌握計算機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并懂得行業知識、跨領域思考能力的復合型編輯人才。通過開展一些關于新媒體技術、編輯業務等培訓活動,由專業的骨干技術人員帶頭,通過幫扶帶的措施,促進編輯人員對各類新技術、知識的掌握。并通過開展一些創新性的職業技術比賽活動,促進編輯的交流與學習。
總而言之,全媒體時代下,編輯業務應進行拓展,從以往的“一臺鍋灶”向“中央廚房”轉型、由單向傳授向互動管理轉型、由“傳輸為主”向“需求為王”轉型。編輯人員應突破傳統的工作思維桎梏,認識到全媒體時代的特征,積極打造自我的設計者、服務者、互動者、品牌管理者等角色,并通過積極參與機構內部的培訓與自我學習,實現角色與職能的多樣化發展。區縣融媒體中心也應聚焦編輯隊伍建設,為編輯人員提供新媒體技能學習機會與平臺,增強他們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力,打造全新的編輯隊伍。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