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石。2024年11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潘家灣鎮十里蔬菜長廊考察時,勉勵當地干部群眾走科技之路、質量之路、品牌之路,把蔬菜種植這個富民產業進一步做好,讓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指明了科學路徑、提供了根本遵循,對于實現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精神,堅持好、運用好蘊含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激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鄉村特色產業是具有鮮明地域特征和濃厚鄉土氣息的小眾類、多樣性產業,它以獨特的資源稟賦、鄉土特色食品以及鄉村特色技藝等為產業發展賦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推動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關乎農業發展、農村建設、農民增收,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和途徑。當前,我國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形勢總體向好,但仍面臨產業規模小、融合度不高、品牌效應弱等問題。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要在“土特產”上下功夫,充分發揮鄉村比較優勢。“土”講的是基于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特”講的是突出地域特點,因地制宜,走差異化特色化的產業發展道路;“產”講的是真正建成產業,協調好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聯系,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集群。近年來,湖北各地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特色農業、生態旅游等產業,聚力打造潛江龍蝦、仙桃黃鱔、洪湖蓮藕、隨州香菇、秭歸臍橙等特色產業品牌,這些特色產業不僅能夠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還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集群,豐富鄉村產業新業態。
鄉土人才作為鄉村發展的“第一資源”,是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需要人才支撐。優化鄉村人才培育體系,通過打好政策支持、環境優化、主動服務組合拳,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可以形成人才“群雁”齊飛的良好效應,實現產才融合發展。同時,可以更加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參與到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中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以共同締造理念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要使鄉村特色產業既有“綠色”顏值,又有“金色”價值,就要不斷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要充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態資源,把生態優勢作為特色產業發展的重要要素,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鄉村傳統文化在助推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文化傳承和文化服務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鄉村特色產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如傳統手工藝、民俗文化等,不僅能夠實現經濟價值的提升,還能夠傳承和弘揚鄉村文化。同時,也為鄉村文化的創新提供平臺,促進鄉村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推動鄉村文化的繁榮發展。
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在資源整合上出實招、在產業融合上想辦法、在利益聯結上找出路,不斷提升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質效,讓鄉村振興之路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