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中國式現代化包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核心內容,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必由之路。近年來,湖北省聚焦農業強省建設目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強縣工程為抓手,有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成效顯著,但也面臨農村基層黨組織功能提升、鄉村文旅產業建設、鄉村數字化建設等諸多挑戰。
碩果累累:
湖北省鄉村振興的工作現狀
湖北省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三農”工作的部署,在糧食安全保障、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確保糧食穩定供給,端穩端牢中國飯碗。湖北省地處江漢平原,河流密布、土壤肥沃,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越的環境。2023年,湖北省糧食總產量達555.4億斤,糧食播種面積4706.97千公頃,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長”。這既為湖北省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也為全國糧食穩定供給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為筑牢“種子芯片”,2023年省農業農村廳出臺《湖北省實施“種糧一體化”行動方案》,促進種子產業和糧食產業協同發展,為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政策支持。
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建設美麗宜居鄉村。2024年3月,省委一號文件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鄉村產業發展可以帶動農民富裕、農村發展,真正讓農民享受發展成果。例如,竹溪縣依托自然資源優勢,發展漁業養殖、中藥種植、生態文旅等產業,實實在在讓農民增收,提升農民幸福感。在鄉村人才培養上,湖北省開展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依托華中農業大學等高??萍计脚_,結合主要農業產業,通過“頭雁+導師結對”“頭雁+產業幫扶”“頭雁+科技賦能”等方式,培養各類農業人才,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筑牢鄉村振興根基。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對建設鄉村治理體系和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有重要意義。湖北省不斷探索鄉村治理模式,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廣大農民。例如,來鳳縣綠水鎮老寨村積極探索“一統兩聯三治”鄉村治理模式,引導人才返鄉創業,因地制宜發展中草藥、藤茶等產業,推動農旅融合,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40萬元。此外,湖北省探索以村民小組為治理單元,在1038個城鄉社區、50個村民小組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點,發動群眾共建共享,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瓶頸猶存:
湖北省鄉村全面振興面臨的挑戰
湖北省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穩中求進,成效顯著,但也面臨農村基層黨組織功能提升、鄉村文旅產業建設、鄉村數字化建設等諸多挑戰。
農村基層黨組織功能仍需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全面振興中承擔著宣傳黨的政策、貫徹黨的決定、領導鄉村建設和團結農民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功能有助于提升黨員在參與公共事務、構建公共秩序的積極性,從而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但在實際工作中,農村基層黨組織面臨黨員吸納能力不足、黨員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導致農村黨員在面對公共事務時缺乏足夠的熱情和能力,進而影響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整體效能,制約了農村基層黨組織治理能力的提升。
鄉村文旅產業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湖北省自然條件優越,旅游資源充足,紅色文化資源充沛,為開展鄉村文旅產業提供了良好基礎。鄉村旅游業發展與鄉村全面振興之間相互融合、相互支持,是破解“三農”問題、推動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湖北省積極開展資源整合,在鄉村文旅產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知音湖北·四季村晚”品牌活動、咸豐縣彭家溝村文旅產業等項目,已經成為推動當地鄉村全面振興和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重要引擎。雖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融合鄉村旅游和鄉村文化方面仍有發展空間。鄉村旅游產業要融合鄉村生態旅游和鄉村文化,加強深度體驗和文化內涵,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因此,湖北省還需深化文旅融合,建設更具湖北特色的鄉村文旅產業。
鄉村數字化建設雖然穩步推進,但仍有提升空間。在數字信息時代的浪潮中,鄉村數字化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鄉村數字基礎建設穩步推進,實現“村村通寬帶”,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的通信條件。隨之而來的電商直播、數字農業等模式也為鄉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鄉村數字化建設不僅為農民提供了增收的新渠道、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了新平臺,更為傳統農業轉向智慧農業、數字農業提供了科技支撐。同時,鄉村數字化也為鄉村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治理方式。農民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了解政務信息、反饋訴求,村干部能快捷地獲取信息,及時解決農民的“急難愁盼”問題,真正做到深入群眾、服務群眾。
破浪前行:
湖北省鄉村全面振興的改進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首先是要發展富民產業。湖北省未來應緊密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堅持黨建引領,因地制宜發展富民產業,加強人才支撐,推動科技創新,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奠定堅實基礎。
黨建領航,凝心聚力促發展。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成為基層建設的“橋頭堡”,充分發揮其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團結帶領農民建設美麗家園。在組織建設上,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堅持思想引領和組織建設,提升鄉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凝聚力和號召力。通過定期召開支部會議、豐富主題黨日形式等方式,激發黨員參與村內事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數字鄉村發展,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建立數字黨建系統,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黨員隊伍建設上,通過教育培訓、實踐鍛煉等方式提高農村黨員的政治覺悟和綜合能力。例如,通過“百馬行動”深入基層開展理論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走進基層黨員和群眾心中。在鄉村文化建設上,基層黨組織要帶頭推進鄉村文化建設,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和精神文明建設,營造文明和諧的鄉村氛圍。
產業賦能,特色經濟興鄉村。湖北省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在優質糧油產業、優質水果產業、水產養殖和中藥材種植等方面有顯著優勢。要因地制宜,發展富民產業。落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五個功能定位”的部署,建設國家優質農產品生產區,打造湖北省優質農產品;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拓寬湖北優質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其次,湖北省擁有多樣的山水風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應挖掘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文旅產業,促進鄉村生態旅游和鄉村文化的融合發展。另外,湖北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可以積極開發革命老區紅色旅游路線,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帶動當地農村經濟發展。
人才筑基,匯聚英才助振興。鄉村全面振興,產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應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匯聚各方英才,為鄉村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無論是現代農業、鄉村旅游,還是農村電商和文化創意產業,都需要專業人才來引領和推動。提升鄉村治理能力,也離不開一批有責任感、有能力的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應積極鼓勵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在外務工人員等返鄉工作,為鄉村建設注入新鮮血液。可以通過出臺優惠政策、搭建創業平臺、提供教育培訓機會等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也要加強農民培訓教育,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科技助推,創新驅動添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指出,湖北科教人才優勢突出、科技創新能力較強,要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開拓進取??萍紕撔率菍崿F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動力,對促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地方政府、高校和企業要整合資源、協同創新,建立健全產學研機制,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注入科技活力。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科技和產業應深度融合,以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轉型。通過建立農業科技園區和示范基地,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激發農業科技創新活力。
(作者李愷系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杜媛媛系華中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