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把“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之一,并在第十五部分“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單列一條,從戰略高度對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作出部署。高校要把抓好黨建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以釘釘子精神把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各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進一步彰顯創新理論的引領力、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干部人才的驅動力、黨員隊伍的戰斗力,為推動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突出凝心鑄魂,
彰顯創新理論的引領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指引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高校要全面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健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長效機制,不斷增強深化改革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推動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相輔相成。認真落實讀書班、“第一議題”等制度,教育引導高校黨員干部師生全面系統學、及時跟進學、深入思考學、聯系實際學,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特別是“六個必須堅持”的精髓要義,夯實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根基。
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進一步增進青年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開好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鞏固“大思政課”格局,推動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緊密結合、協同育人。
推動研究闡釋與宣傳宣講互融互促。著力發揮高校的學科和人才優勢,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體系化構建,以實實在在的研究成果爭做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的“排頭兵”。完善研究闡釋成果轉化機制,組織黨員專家、學生黨員骨干等深入學校、企業、農村、社區廣泛開展宣講,用“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增強兩個功能,
彰顯基層組織的凝聚力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高校要健全黨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在凝心聚力上下功夫,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提升議事決策水平,確保領導有力、協調運行。在高校黨委層面,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健全領導班子日常工作定期溝通、重要決策事前溝通、緊急事項及時溝通的長效機制,強化黨委常委會會議、校長辦公會議等決策會議的權威性。在院系級黨組織層面,推動落實黨委會會議、黨政聯席會議議事規則,選優配強領導班子特別是黨政正職,健全集體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在黨支部層面,落實教師黨支部書記兼任所在單位行政負責人、對教職工職稱評定等進行政治把關等制度性要求,保證黨支部在參與本單位重大問題決策時有底氣、夠硬氣。
嚴密黨的組織體系,確保上下貫通、執行有力。在增強校院兩級黨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面覆蓋的基礎上,推動黨的“神經末梢”向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這兩個高校最關鍵、最具活力的領域延伸。一方面,積極鼓勵在條件成熟的團學組織、學生社團、實踐團隊中建立功能型黨支部;另一方面,立足全國重點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國家重大科研平臺,整合重大項目和重點研發團隊力量,靈活設置功能型黨支部,深化有組織科研。
健全黨建工作機制,確保統籌推進、同頻共振。健全協調聯動機制,發揮黨的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工作領導小組的牽頭抓總作用,推動紀檢、組織、宣傳、統戰、教師、學生等部門形成合力。創新對標爭先機制,以“標桿院系”“樣板支部”培育為牽引,擴大先進黨支部增量、提升中間黨支部水平、整頓后進黨支部,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完善責任落實機制,抓好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統籌推進黨建與事業發展聯動式考核。
激勵擔當作為,
彰顯干部人才的驅動力
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高校要推進改革和發展,關鍵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領導班子選優配強、把干部人才隊伍管好用好。
堅持事業為上,運用多種方式選任干部。堅持“事業為上、人崗相適、人事相宜”,把事業需要、崗位要求與促進干部成長、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機結合,綜合運用多種方式選任干部。持續優化在一定范圍內民主推薦干部工作程序,探索建立非定向民主推薦選任機制,做深做實分析研判和動議環節,強化組織對干部選任的綜合考察和前置把關。在加強領導班子配備時,充分考慮年齡、性別、學科、專長等各方面因素,注重結構合理,使領導班子經驗能力互補、性格氣質相容。
著眼青藍相繼,鍛造過硬年輕干部隊伍。健全常態化培訓特別是基本培訓機制,緊緊圍繞以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需要,把理論學習與業務實操、案例分析等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年輕干部填知識空白、補素質短板、強能力弱項。健全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常態化工作機制,完善干部多崗位交流、貫通式培養機制,推進年輕干部特別是青年學術骨干在校內外掛職鍛煉。
優化考核評價,激勵干部勇擔當善作為。綜合運用容錯糾錯、澄清正名、激勵擔當等系列舉措,推動“三個區分開來”具體化。聚焦解決“躺平”問題,進一步明確“下”的情形、優化“下”的程序、拓寬“下”的渠道、壓實“下”的責任,加大對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的調整力度,倒逼干部勇于擔當、積極作為。完善和落實領導干部任期制,健全二級單位主要負責人變動交接制度,改革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健全有效防范和糾治政績觀偏差的工作機制,推動高校干部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定力,多做打基礎、利長遠、出實效、創實績的事情。
嚴格教育管理,
彰顯黨員隊伍的戰斗力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力量和作用,既取決于黨員數量,更取決于黨員質量。高校要認真做好黨員發展工作,完善黨員教育管理、作用發揮機制,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
加強政治引領吸納,永褒“一池活水”。嚴格落實政治審查制度,層層把好團組織推優、黨支部培育教育、分黨委預審、組織部門審核等關口,注重把一貫表現和對重大問題的態度作為重要考察內容,將把關過程變為提升黨員發展質量的過程。立足高校知識分子集中的優勢,通過計劃傾斜、專項推動、定期統計調度等方式,加大在高層次人才、優秀青年教師和優秀學生中發展黨員的力度,統籌做好在高知識群體中發展中共黨員和民主黨派成員工作。
嚴格黨員教育管理,鍛造“一塊整鋼”。統籌開展覆蓋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的全周期入黨培訓,覆蓋新黨員、黨員骨干、黨支部書記、中層干部的全鏈條黨員骨干培訓,提升黨員的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嚴格執行“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基本制度,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武器,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做好不合格黨員組織處置工作。
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高揚“一面旗幟”。開展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創建活動,搭建日常發揮作用的有效平臺,引導黨員立足崗位,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深化綜合改革中做好表率,使每名黨員都成為一面旗幟。把抓重大任務落實作為試金石和磨刀石,探索建立黨員應急動員機制,動員廣大黨員在完成重大任務、抗擊自然災害、應對突發事件中沖鋒在前。
(作者系武漢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