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如何做好“社區小事”,確保為民服務精準觸達“家門口”?
近年來,武漢市江夏經濟開發區普安社區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創新社區治理,鍛造“多安多福”黨建品牌,在固本安家基礎上,深化功能安享、服務安心、智慧安居、文化安民“四安”社區工作載體,用治理“安樂弦”奏響居民“幸福曲”。社區先后榮獲“武漢市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江夏區“文明社區”“全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
固本安家,福穩根基聚合力
在江夏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指導下,普安社區黨支部健全完善“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功能性組織架構,充分發揮社區大黨委雁陣領航、小區黨支部戰斗堡壘、網格黨小組紅色先鋒隊、黨員中心戶紅色排頭兵的功能作用,以織密“小網格”托起社區治理“大民生”。
如何將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深入到最基層?要變“獨角戲”為“協奏曲”。普安社區深入踐行共同締造理念,總結提煉“五民五共”工作法,通過“決策共謀聚民意、發展共建聚民力、建設共管聚民智、效果共評聚民生、成果共享聚民心”,發動群眾共議居民關心事、共建和諧幸福家,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功能安享,服務安心
社區陣地是居民的服務站。普安社區優化“家門口”黨群服務陣地,打造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主陣地的“15分鐘便民服務圈”,建有警務室、衛生站、老年活動中心以及廟山文化中心等多個功能性站點,陣地集群功能完善且布局集中,全方位、多維度服務各年齡段居民。
讓群眾“入圈”、讓服務“破圈”、讓幸福“出圈”,普安社區充分撬動社區治理群體力量,鍛造多方合力的基層治理“主力軍”,穿起社區服務千條線。
先鋒模范增活力,在樓棟單元設立公示牌,鄰里黨員亮身份、亮職責,“認崗”“認事”“認親”;志愿服務聚合力,發掘培養服務型、技能型“能人”并分類建庫,培育社區志愿服務隊伍;五社聯動提效力,黨建引領“五社聯動”,用規范化、精準化服務讓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幸福感;一線協商謀助力,搭建協商議事平臺,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活動有效鏈接資源。
智慧安居,文化安民
普安社區鏈接多方資源推進大數據服務應用,加強智慧社區建設,打造便民惠民智慧服務圈,推動“治理”邁向“智理”。
激活“零您鄰”數字化平臺服務功能,以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助推服務群眾“零距離”;用好智慧小區平臺,運用大數據監測系統實現智能電梯預警、消防通道占用預警、違停區域預警、出入口智能門禁等功能,守護居民“穩穩的幸福”。
為豐富群眾生活,普安社區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鄰里間溫馨和睦的氛圍越發濃厚,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意識顯著增強。
描繪最美“夕陽紅”,社區老年藝術團常態化排演情景劇、樂器合唱、紅歌聯唱等,老年居民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童心相伴護成長,開展親子手工、知識科普、紅色教育等多種活動,豐富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人共傳承,以各傳統節日為契機組織開展文藝文化活動,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普安社區將持續擦亮“多安多福”黨建品牌,以“四安”工作載體為抓手,以有溫度的社區服務治理不斷提升居民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