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交流學習,我們學習了其他社區優秀經驗,對于如何提高社區管理效能意義很大。”在武漢市江夏區社區書記論壇上,來自鳳凰社區的江夏社區名書記裴治國分享著自己的心得體會。
今年5月,江夏區為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發揮社區名書記示范帶動作用,探索實踐“社區名書記工作計劃”,通過讓社區名書記領辦治理課題、建立幫帶機制、匯聚“名做法”、打造“名社區”, 建立起一支專業實干的高素質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總結出一批創新社區治理的好方法。
選拔“名雁”領飛
社區黨組織書記是社區的“主心骨”,更是基層治理的“領頭雁”。
此次江夏首批“社區名書記計劃”隊伍遴選出了8名社區名書記,通過集中授牌形式,設立社區治理實踐基地,明確社區治理課題、探索治理路徑,讓社區名書記集中力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同時,社區名書記及時總結梳理治理環節中的亮點成效,打造社區特色黨建品牌,落實“一社區一品牌一特色”的總體思路和要求,煥新社區治理活力。
首批社區名書記充分發揮傳幫帶責任,輪流坐莊舉辦社區書記論壇,分享社區治理的金點子、小妙招;通過建立起“1+N”幫帶機制,讓社區名書記“走出去”“請進來”,帶動鄰里社區的學習交流氛圍,共建多元共治的治理體系和平臺,多措并舉、連點成片,打造出更多專業素質高、服務能力強的社區服務隊伍。
量身定“治”優法
打造名書記效應的背后,是社區治理手段的不斷優化和創新。
“我們要充分發動社區力量,聚焦高頻問題進行改進,致力于打造更高效、更具凝聚力的社區治理格局。”十字嶺社區黨總支書記熊亞軍說。作為首批入選的社區名書記,熊亞軍突破單一化的治理模式,運用“1+3+N”社區治理課題,通過建強社區黨總支,用好三方黨員力量,推動黨建工作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量身定“治”,找準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最優解”。
打造社區品牌特色文化,是激活社區煥新活力的澎湃動能。復江道社區所轄范圍內95%都是老舊小區,社區名書記陳群以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微改造為切入點,打造“復興友道”治理品牌,同時引導居民共同為小區治理出謀劃策,舉辦改造募捐、拆除違建、打造輪胎花園、墻面彩繪等活動,讓社區治理從單項服務變為“多向奔赴”。
如今,曾經的“老破小”煥然一新,在陳群的推動下,居民主動募集資金,參與小區治理,社區內,基礎設施陸續完善,文化氛圍濃厚。通過名書記效應,激活頭雁干部力量,讓群眾真正“唱主角”,為社區特色治理提供了生動的實踐案例。
傳幫帶“雁”齊飛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依托社區名書記治理實踐基地,江夏區實行導師幫帶制,由社區名書記進行針對性跟班輔導,解答社區工作困惑、分享社區治理經驗。
通過結對幫扶,龍井社區與職中社區努力打造“全齡友好社區”,讓社區之間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治理格局。
“今后要學習借鑒名書記的做法經驗,探索適宜本社區的治理路徑,通過成立網格黨群先鋒隊、開展‘一職在創益空間’等聯動各方資源提供社區服務,把社區建設成和諧美好的家園。”職中社區書記鄒瑕說。
江夏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名書記輻射效應,來打造更多特色治理品牌,匯聚好方法、提煉好思路,讓更多的社區書記和社區力量加入進來,讓社區治理發展從‘關鍵少數’延伸到絕大多數,以活力指數增添社區的幸福指數,推動江夏區社區治理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