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飛千里靠頭雁,船載千斤靠舵手。頭雁勤,群雁“春風一夜到衡陽”;頭雁惰,群雁“萬里寒云雁陣遲”。
荊州市著眼選優建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狠抓“關鍵少數”,破立并舉推動“頭雁”隊伍選優配強、“名雁”隊伍示范引領,讓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領頭雁”匯聚基層,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選準“頭雁”引活水
走進監利市新溝鎮新紅村,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嶄新敞亮的服裝產業園里,村民們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一派熱鬧繁忙的景象。
“這兩年眼看著環境越來越好,大伙兒腰包也越來越鼓,這都是新班子帶來的新氣象。”談及近些年新紅村的變化,村民們感嘆。
新班子是如何產生的?時間回溯到2021年,新紅村黨支部換屆前夕,鎮上的工作組來到村里,挨家挨戶走訪老黨員,征求對支部委員候選人的意見。
“這幾個候選人,我看行!”趙巡玉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黨員,和工作組敞開心扉談看法,“副書記李艷枝踏實、肯干,大伙兒也都信任她。”
時任村黨支部副書記的李艷枝,在新紅村工作了30多年,對村里大小事務了如指掌,言之必行、行之必果的務實作風也讓她深受村民信賴。
2021年,在村“兩委”換屆選舉中,李艷枝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成了村里的“領頭雁”。“村民信得過咱,咱也不能讓群眾和組織失望!”李艷枝躊躇滿志。
上任以后,李艷枝帶著新一任村“兩委”大力開展土地流轉、招商引資,成功引進蔬菜種植基地,在閑置用地上新建起制冰廠和服裝產業園,既盤活了集體資產,還實現了村民在“家門口”就近就業。
“村黨組織書記是撐起一方的‘頂梁柱’、帶動一村的‘領頭雁’,肩負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光榮使命和重大責任。選好‘頭雁’,是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步。”監利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頭雁”振翼,方能帶動群雁高飛。為選出合適“頭雁”,及時回應基層發展需求和廣大群眾的期盼,荊州市大力實施“頭雁領航”行動,嚴格落實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縣級黨委組織部門備案管理制度、村“兩委”成員縣級聯審機制,執行縣級組織部部務會研究確定屆中調整人選、集中換屆政策等規定,全面把準“人選關”,將群眾基礎好、作風嚴的村黨組織書記選上來、用起來。
“結合屆中分析、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轉化,對政治不合格、能力不勝任、作風不扎實的‘兩委’干部進行動態調整。”荊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市已動態調整村黨組織書記58人,確保基層干部“有位有為”。
管好“頭雁”明思路
“這兩年,咱們村可算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石首市大垸鎮大公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曹長說。
過去的大公湖村是一個基礎設施差、村莊環境差,集體資產少、社會資源少的“兩差兩少”落后村,在全鎮考核中墊底。
為“頭雁”把方向、明思路,推動“頭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石首市以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正負向“提級管理”為抓手,持續深化“頭雁領航”行動落地見效。
“立足各村上年度綜合考核排名,把每個鄉鎮(辦區)前后各2名的村(社區)以及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的書記定為‘提級管理’對象。”石首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已將62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納入正負向“提級管理”。
正向提質、負向提升,市、鎮、村三級聯動,為“提級管理”對象一村一策議定方案,列明特色亮點和整改舉措,制定定期評估與激勵機制,限時一年提質增效。
如今,大公湖村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引進十余家市場主體,加大土地流轉力度進行特色種植養殖,帶動300多農戶創業,解決就業近500人,實現農民增收地增產,從“后進村”一躍變成了“富裕村”。
近年來,荊州市主動適應“頭雁”一肩挑后帶來的鄉村治理格局調整,出臺《荊州市加強對村干部特別是“一肩挑”人員監督管理的實施辦法》,細化教育培訓、監督管理、考核評價、關心厚愛等26項具體舉措,明確“一肩挑”人員職責清單和負面清單16項、村級議事規則5項,讓“頭雁”辦事有依據、做事有制度,全力保障“頭雁”挑得動、挑得好、挑得穩。
此外,荊州市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的若干措施》,完善村級組織履職事項清單、不應由村級組織出具證明事項清單,細化村級工作事項準入和退出流程,建立村級組織負擔常態化監管機制,推動“頭雁”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服務群眾上來。
“名雁”示范樹標桿
“梅書記為我提供了新思路!即便無資源、無產業、無資金,只要敢想、敢干、敢闖,也可以另辟蹊徑,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人才振興之路。”5月9日,在松滋市2024年新型村級集體經濟扶持項目評審會暨“書記論壇”活動現場,剛剛聽完斯家場鎮姜家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梅啟新的分享,萬家鄉雷井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小兵直呼啟迪思路、受益良多。
過去,姜家嶺村交通閉塞,自然資源匱乏,“頭雁”梅啟新以“教育興村”破題,通過激勵勤學、家風促學,弘揚崇文重教的尚學之風。20年過去,姜家嶺蝶變“荊州博士第一村”,走出去的學子主動反哺家鄉,村子面貌新了、民風純了、產業旺了,村民朝著幸福生活闊步向前。
書記講給書記聽,書記帶著書記學。今年以來,荊州市聚焦基層高頻事項,市縣聯動開展“書記論壇”58期,153名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講思路、曬方法,推動基層黨組織書記在比較中找差距、在交流中找辦法,形成“一老一小”服務等一批高頻事項最優解案例,在一場場交流、一次次學習中,讓治理“破圈”、幸福“出圈”。
“沙市花園小區探索成立荊州市首家在房管局備案的小區監督委員會,業委會、監委會中黨員占比超過50%。”走進沙市區朝陽街道東苑社區,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蔣海星正在向前來觀摩學習的社區工作者講解“三聯三議三公開”機制。
沙市花園小區從居民、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矛盾頻發,到如今的和諧美好家園,東苑社區黨委創新探索黨組織引領下的“三聯三議三公開”機制,讓昔日的問題小區脫胎換骨。如今,“三聯三議三公開”在全沙市區推廣,東苑社區成立“名師工作室”,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帶動更多基層黨組織書記拓寬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
選樹一人,引領一群。荊州市出臺《基層黨組織書記“名師工作室”管理辦法(試行)》,推選10名優秀的基層黨組織書記擔任“名師”,依托“名師工作室”常態化開展“書記成長營”“名師課堂”,截至目前已培養培訓基層骨干8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