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哥,你搞產業我們沾光,在家門口做事,收入比我原來扎茅扇強好多倍。”說這話的是紅安縣永佳河鎮葉河村三組村民徐足伢。
被稱為“書記哥”的是該村黨支部書記李定喜。依托村里的紅色資源,從2017年開始,李定喜就帶著村“兩委”謀劃建設李天煥故里紅色旅游景區。到2022年,共建起政治生活體驗館、李天煥騎馬雕塑、巨幅大型戰場浮雕、長征路、烈士墓園等,并開辦了紅軍食堂、民宿等配套服務設施,獲批國家“3A”景區,2023年旅游收入達41.2萬元。
如何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獲得更多的收入?李定喜早就想好了:必須走“紅綠互補”的路子,大力發展綠色產業。他帶領村民開辦了紅苕加工廠,村集體種植紅苕260畝,發動村民種植450畝。村民不但能到加工廠、種植基地參加勞動獲利,還可將自己種植的紅苕賣給加工廠,多渠道增收。
2023年初,李定喜帶領村“兩委”同村民商量改造老黃桃基地,這一提議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大家群策群力,將早年建的黃桃基地翻耕除草、施肥整枝,給幼果除蟲套袋。當年7月,就獲得了11萬元的好收成。9月,征得村民同意后,村里在葉楓河小河流域河邊的沙土地上新建11畝大棚種植草莓。從12月底至今年5月草莓下市,總收入達到了10萬元。今年9月,村里再建大棚5個,面積擴大到23畝,一部分種草莓,一部分培育紅苕種苗。
鄉村旅游、紅苕種植、產品加工廠、黃桃種植、草莓種植,被村民稱為葉河產業“五朵金花”。一花開放不是春,多業并舉春滿園。去年葉河村集體經濟收入91.2萬元,村民人均務工收入也達到萬元以上,“書記哥”李定喜并不滿足,他早已在謀劃下一步的致富“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