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化監督制約
惡意誣告如同政治生態中的“毒瘤”,既損害廣大黨員干部干事熱情,又破壞地方政治風氣。究其根本,追逐私利是誣告行為產生的基本動因,如職級晉升、打擊報復、惡意誹謗等。“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違法成本較低也助長了誣告現象的蔓延。因此,必須堅持正面引導,著力構建合法有序的舉報環境;探索建立實名舉報獎勵制度;對于發現的不實信息,要及時糾偏、澄清事實;新聞媒體不發布未經核實的信息。對性質惡劣的誣告者,要堅決運用黨紀國法進行懲戒,并在一定范圍內曝光,讓誣告者知敬畏、有收斂。只有如此,才能消除誣告滋生的土壤,遏制誣告風氣蔓延。
(廣水 馬昆)
做好事前防、事后治
檢舉控告本是群眾監督干部的重要權利和手段,卻被少數人用以誣告陷害他人,究其原因除個人道德品質因素外,對誣陷者的懲處力度過低,也助長了這一歪風邪氣。這需要我們堅持標本兼治,在有效防和嚴厲治上雙向發力:一方面,從源頭上預防把控,強化黨員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把握思想之舵,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另一方面,對受理的舉報,一經查實為誣告的,要采取通報批評、教育談話、組織處理等形式嚴厲懲治,增加誣陷者所要承擔的風險成本,切實為擔當作為者撐腰鼓勁。" " " " " " " (京山 范毅)
寫好干部監督和打擊誣告的“結合文章”
保障人民群眾的核心利益是嚴肅懲處誣告陷害的最終目的。對于正當負責任的舉報,相關部門應采取“雷霆手段”,對存在問題的人和事絕不手軟。但面對不實舉報,也要做到為清白者“撐腰”,向誣告者“亮劍”。一方面,對無問題的干部要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核查結論,第一時間予以澄清正名,消除負面影響,通過關愛回訪消除干部思想顧慮,振作精神、輕裝上陣;另一方面,要從制度上遏制誣告陷害行為,對不實的匿名舉報一查到底,對惡意誣告行為發現一起、曝光一起、查實一起、嚴處一起,形成有效威懾,不斷釋放警示教育“乘數效應”。" " " " " " " " " " " " "(重慶 向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