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作為現代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的功能,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推動就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中國中部的重要交通樞紐,武漢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物流網絡,成為快遞行業的重要集聚地。然而,隨著行業的迅猛發展,武漢市快遞行業也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和問題。如何在保障快遞行業員工權益的同時,促進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成為擺在武漢快遞行業各級工會組織面前的重要課題。
現狀
根據2023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武漢快遞業務收入排名前十五位,全市快遞業務量突破20億件。武漢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推動了經濟增長,也在員工權益保障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工會組織從無到有不斷壯大
在武漢市總工會的指導下,成立了全市快遞行業工會聯合會,隸屬于武漢市國防科研工會,完善了頂層構架。順豐、圓通、申通、中通等頭部企業武漢公司,均建立了專兼職結合的工會工作隊伍,并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入會平臺,有效提高了員工的入會率。同時,市國防科研工會積極籌措資金,以現代服務理念開展“會、站、家”一體化建設,打造了2000多平方米的全市快遞員工專屬服務陣地,有效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和參與感。
(二)員工的收入與福利穩步提升
分析近幾年來的數據,快遞行業一線員工的收入水平整體呈現增長趨勢,2021年整體工資水平達到9萬元/年,績效工資占比超過50%。同時,員工享有的福利也在不斷提升,包括工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順豐公司等企業還通過工匠學院勞模精神的宣傳和巡講,提升了員工的榮譽感,為員工提供了更多的個人和團體榮譽。
(三)員工的勞動保障取得顯著成效
強化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建設。3月份以來,圓通、中通、韻達、極兔、申通、德邦、順豐等企業相繼召開職代會,簽訂了同時覆蓋直營和加盟網點職工的集體合同。完成快遞員工傷保險全覆蓋,通過提供定期的健康檢查、安全培訓等措施,保障員工的身心健康。
(四)員工的職業發展與培訓不斷深化
高度注重員工的職業培訓與發展,通過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發展平臺,有效提升員工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2023、2024連續兩年舉辦了全市快遞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有效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新能力。平臺企業通過組織專業培訓,努力提升員工的技能等級,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五)員工的歸屬感與榮譽感不斷加強
通過舉辦運動會、公益獻血活動、蓮花助學公益行等各類文化活動和員工關懷措施,豐富員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同時也傳遞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公益精神。
建議
快遞行業員工權益保障問題產生的原因比較復雜,既有快遞市場迅猛發展所衍生的問題,也有產業鏈上下游的利益分配問題,針對武漢市快遞行業員工權益保障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對策性建議。
(一)完善聯動格局,構建服務體系
一是堅持黨建帶工建、工建服務黨建機制,健全工會與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聯系溝通合作機制、推進落實政府與同級工會聯席會議制度、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健全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工會主抓、各方協同、勞動者參與的快遞行業員工權益保護工作格局。二是要盡快完善對快遞行業的立法工作,明確勞動關系、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的規定。同時要簡化法律援助申請流程,降低法律援助的門檻,為快遞行業員工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務。三是推進快遞行業建會入會工作,探索在條件成熟的區域和快遞企業先行先試,以條塊結合的形式,行業工會主責,依托街道園區,以“小三級”工會,推進區域性快遞行業工會組織建設和快遞站點工會小組建設,擴大工會對快遞員的組織覆蓋和服務覆蓋。四是平臺企業要加強內部法律培訓和教育,提高員工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二)強化職責職能,加強監管力度
一是相關職能部門和行業協會應制定明確的指導原則,規范直營和加盟模式下的勞動關系,明確不同模式下的勞動者權益保障標準,確保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二是勞動監察部門應加強對快遞行業的監管,確保所有企業遵守勞動法規,特別是對于社會保險的繳納進行嚴格監督。三是平臺企業自身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主動承擔為員工提供社會保障的主體責任,通過建立內部的勞動爭議解決機制、員工申訴渠道等方式,及時解決員工訴求。四是要提高全社會對快遞行業員工權益保障問題的關注,形成尊重和保護勞動者權益的良好社會氛圍,也能夠通過社會輿論的監督促使平臺企業更加重視這一問題,從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三)合理調配工作量,建立彈性工作制度
一是平臺企業要重新評估和調整工作量,確保員工的日工作時長不超過法定標準。二是平臺企業要建立和完善彈性工作制度,允許員工在保證工作完成的前提下,自主安排工作時間,以適應不同員工的生活需求。三是企業工會通過集體協商科學合理地確定一線快遞員工合理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健康和福利,提供必要的健康檢查、心理健康支持和休閑活動,設立員工休息室、提供健身設施或組織團隊建設活動,增強員工的團隊精神和歸屬感。
(四)加強職業培訓,激發員工學習熱情
一是平臺企業通過建立員工職業發展基金、提供學習假期、報銷培訓費用等方式,鼓勵員工參與培訓和學習。要高度重視員工的發展需求,組織開展各類技能競賽、職業規劃講座,激發員工學習熱情,提供個性化的培訓方案和職業指導。二是要拓寬職業發展道路。平臺企業可以通過提供學歷提升機會、職業資格認證等方式,建立明確的職業發展路徑和晉升機制,為員工提供清晰的職業規劃和成長空間。三是企業工會可通過集體協商,推動企業增加對員工培訓的投入,定期為員工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發展指導,為員工提供更多的學習和發展機會;通過與職業院校或培訓機構合作,為員工提供多樣化的培訓課程,以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組織各類技能競賽、職業規劃講座等活動,激發員工的學習熱情和職業發展意識。
(五)提高行業吸引力,增強員工歸屬感
一是平臺企業要通過提高工資待遇和改善工作條件來增強行業的吸引力,確保員工能夠獲得與其勞動相匹配的報酬。二是平臺企業要建立穩定的就業機制,如提供長期勞動合同、職業晉升機會和職業發展路徑,以減少員工的流動性。三是平臺企業工會要進一步加強員工關懷,通過協調企業提供員工宿舍、食堂、交通補貼等福利,減輕員工的生活壓力。四是要進一步創新工會服務方式。延伸服務陣地,開設職工驛站網站,提供休息、飲水、充電等服務,通過組織各類文體活動,增強工會凝聚力和吸引力。設立心理關愛機制和婚戀交友活動,關注快遞員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詢等服務。
(課題組成員:徐艷、李波、張雅雯、王道勇、嵇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