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人民城市建設提出要求,強調要“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這為人民城市建設指明了方向。無錫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錫市政)作為基礎設施的建設者與維護者、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與優化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在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彰顯城市的品質和溫度,為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建設貢獻了重要的市政力量。
傾聽人民關切,打造“宜居”體驗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建設的主體是人民,建設人民城市,就是要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生活方便不方便”作為首要標準。無錫市政快速響應市民對城市建設和市政服務的需求,積極推進行業的內涵式、精益化發展,提升基建產品品質,致力于滿足人民群眾對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生活環境需要。
精細管理,提升品質。城市基礎設施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養。為保證管理范圍內的道路、橋梁及排水設施安全運行,守護道路平整、橋梁暢通、排水無憂的城市環境,無錫市政堅持“兩手抓”“雙統籌”,持續擴充項目內涵,以高標準、嚴要求為市民打造更加舒適的城市生活空間。通過精細化的建設管理與創新技術的應用,及時總結施工經驗,不斷改進和創新施工工藝,提高技術質量管理水平,全力推進快速路建設、道路品質AqOOI4+oNBUFWcyLCTxxFtNWh4HR61cUI8m1I/y+asU=提升工程、雨污水內澇治理、自來水管道品質提升等多維度項目,有效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技術創新,攻堅克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無錫市政牢記“國之大者”,堅持人民至上,通過技術創新持續優化城市人居體驗。在道路地下“帶病”管網施工中,應用了“非開挖”修復新工藝技術,不破壞路面,降低交通出行和市容市貌因建設施工所受的影響,保障了城市正常運行和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需要。
綠色發展,宜居宜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無錫市政著眼于人民群眾與城市生態的和諧共生目標,探索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模式,不斷加大綠色科技創新資金投入,積極研發綠色基建新材料,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為創造健康、宜居的人居環境貢獻市政智慧;對混凝土廠、路面工程單位等生產車間進行封閉式改造,顯著減少其生產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采用先進的環保設備和技術,節能減排,實現綠色生產;投資光伏發電項目,通過科技創新和綠色實踐,為能源供應注入強勁的綠色動能;對西漳基地進行環保改造,創建綠色工廠,打造出集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的綠色園區。
堅持民生為大,筑就“韌性”屏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把生態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城市布局的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無錫市政以韌性城市建設為目標,不斷塑造創新性、綜合性、多元性、疊加性的發展效應,為創造安全、放心的人居環境貢獻市政智慧和市政方案。
海綿織綠,惠澤民生。創新技術手段和科學規劃管理,將道路建設、河道整治、公園綠地等海綿項目整合劃片,通過道路、綠帶、水系等線型公共區域與居住小區海綿設施建設改造相結合,形成連片集中效應,從而優化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生態品質,實現了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馬夾浜河道綜合治理工程通過系統結構對雨水進行凈、蓄、用、排,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入河水質,減少了綠化灌溉用水,為周邊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閑場所,榮獲2023年度江蘇省海綿城市優秀工程項目二等獎。
安全筑基,質效并行。為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思路,以安全“定手勢”,以質量“樹標桿”,加強對勞務分包單位的現場安全管理,鞏固深化日常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整改的雙控機制。依托重大項目周例會制度,每周梳理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需要協調的事項,專人督促落實,確保項目建設優質安全快速推進。組織相關專業人員編制下發系列施工指導書及安全口袋書,規范工程技術人員和現場施工作業人員的行為,進一步明確工序質量標準和安全生產重點、要點,量化和細化工作流程,確保工作質量、工程質量及安全生產無事故。
防汛護民,速排保行。每年夏季,面對臺風帶來的大風降雨等強對流天氣,積極做好應急保障人員、防汛車輛、機械和物資準備,主動完成無錫城區范圍內污水管網巡視、水位監測、外溢點維護、臨時調排水和現場值守等應急任務,齊心協力打好防御戰。對城區內低洼路段中的易冒水點進行巡視和水位監測,發現有外溢點均在第一時間保障處置到位,確保周邊居民正常生活。針對重點路段應急點位,出動泵車、搶險排澇車等專業設備,為市民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心系人民福祉,創設“智慧”空間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下,制造領域涌現出一系列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在塑造全新行業發展圖景的同時,也成為撬動人民城市建設的重要“支點”。
智能升級,安全賦能。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推進產業智能化要求,無錫市政充分利用物聯網、5G通信技術等智能化手段,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養護管理,為人民城市建設賦能。在污水管網中部署智能傳感器,實現對井下水位、水流等關鍵參數的實時動態監控,引入無人機、智能巡檢車等高科技設備,進行路面病害的自動識別和監測,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預測污水管網和路面狀況,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問題。智能化手段的應用,大幅提升城市基礎設施的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保證了應急時效,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數字融城,樂享便捷。近年來,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下,無錫市政從業務采購數字化比較、生產過程數字化控制、養護運維數字化監控等方面入手,將數字技術應用于服務國計民生的實踐。通過對生產資源、質量效率、安全環境的數字化管理,對基礎設施項目進行精確設計與模擬,減少設計錯誤和變更,提高施工效率,縮短建設周期,提前實現項目投入使用。同時,將數字技術與施工現場深度融合,依托智慧化數字平臺,對現場質量、安全、進度等方面進行信息化管理,不僅極大提升了現代制造業的生產效率與靈活性,更為無錫人民城市建設注入了強勁動力。
校企合作,智惠民生。無錫市政基于智慧城市建設目標,先后與同濟大學、東南大學開展校企合作,并進行智能交通、智慧環保、智慧安防等方面的技術交流,探索科研項目共投、項目成果分享、項目合作共贏的技術產業化新模式。同時,通過設立專項研究課題,引導產學研各方圍繞智慧城市的關鍵技術開發和應用展開深入研究,把高校在現代智能技術方面的優勢,逐步轉化為集團創新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的實踐優勢,從而直接或間接地惠及廣大市民,增進百姓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作者單位:無錫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責任編輯: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