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全球糧食安全治理

2024-12-11 00:00:00徐振偉魯欣陽
東南亞縱橫 2024年6期
關鍵詞:發展

[摘要] 近年來,全球糧食安全問題日益受到世界各國及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尋求一種新型的、符合各國利益的糧食安全解決機制成為亟待突破的難題。作為亞洲重要的區域共同體,東盟開創獨具特色的“治貧止饑”共生型網絡機制。“治貧止饑”實踐路徑為共生型網絡治理,即在縱向上各成員國共同發展,在橫向上開展雙邊及多邊合作的治理方式,提供可操作的實踐經驗。東盟共生型網絡治理模式整體性、關聯性的治理理念,內外共生、協調聯動的治理機制以及多方主體參與的治理風格,為國際社會擘畫一份可供借鑒的經驗圖和路線圖,具有良好的范例價值。

[關鍵詞] 東盟;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治貧止饑”;整體性思維;共生型網絡治理

[中圖分類號] D814.1;F316.11"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3-2479(2024)06-028-12

21世紀以來,作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和亞洲首個次區域共同體,東盟在國際社會中的政治經濟地位迅速提升,并在推進減貧事業和糧食安全發展、踐行聯合國千年發展戰略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當前,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復雜變化,糧食安全與貧困問題等與人類發展密切相關的議題被置于國際議程中的重要位置。在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指導下,本文致力于將宏觀與微觀視角相結合,對東盟及其各成員國進行深入的分析,并從探究東盟“治貧止饑”實踐的內在機理和具體路徑,提出東盟獨具特色的“治貧止饑”模式——共生型網絡治理,并梳理該模式的整體性、關聯性的治理理念,內外共生、協調聯動的治理機制,以及多方主體參與的治理風格。此外,本文在借鑒東盟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嘗試性地提出針對性的路徑優化建議,以期為該類全球性發展議題的解決提供全新的思考。

伴隨著全球經濟迅速發展和國家間復合相互依賴的增強,糧食安全與貧困問題逐步進入全球發展與治理的議程中。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發展中國家釋放出巨大的社會發展潛力;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為來自80個國家的超過8000萬人提供糧食援助以應對緊急情況,國際社會“治貧止饑”進程初見成效。2020年以來,受烏克蘭危機、氣候變化等多重因素沖擊,全球糧食體系受到較大影響1,世界消除饑餓、維護糧食安全的進程出現部分倒退現象。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顯示,2021年全世界有7.02億~8.28億人面臨饑餓問題,僅2019—2020年間就增加了1.03億人2。聯合國提出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包含“無貧窮”“零饑餓”等10余個可持續發展指標,進一步明確在世界范圍內消除貧困與饑餓、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與決心。目前,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紛紛致力于解決全球發展中出現的貧窮和饑餓問題,東盟各國在促進該議程發展落實過程中始終推動目標的整體性、綜合性和關聯性落實,加強發揮區域協調機制的作用,展現東盟及其成員國“共生型”治理的制度特色。

一、文獻綜述

目前,國內外學界在關于東盟減少貧困、消除饑餓的議題上已經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由于在具體國情、研究目的和研究對象等方面存在多維度差異,國內外在該議題領域的研究各有其側重點。其中,國外研究主要聚焦東盟各國“治貧止饑”事業進展的微觀層面,在進行具體研究時側重探析其貧困發生和演變的作用機制、具體因果關系,將其研究問題進行模型化,注重定量分析;中國國內研究則偏向于議題實踐和政策建議,以及有關中國—東盟合作機制視域下的減貧研究,側重于將東盟作為整體對其進行宏觀分析,探析其減貧路徑中的經驗與不足。

(一)國外研究現狀

當前,關于東盟糧食安全問題的主要研究方向從國別研究層面向區域整體研究層面轉變。Angeles-Agdeppa等人探究菲律賓糧食安全與扶貧問題,重點聚焦亞洲金融危機、自然災害等外部沖擊以及國家糧食供應、消費與分配模式對糧食安全造成的影響1。Culas RJ等人構建糧食安全指標體系,并通過柬埔寨國家層面的數據對糧食安全進行趨勢分析與政策指引2。由此可見,由于東盟不同國家之間的糧食安全程度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早期研究主要針對糧食問題較為嚴峻的國家。然而,隨著東盟各成員國在糧食安全治理方面的協作,相當一部分學者開始致力于通過模型化分析探究整個東盟組織的糧食安全與貧困問題。在糧食安全方面,Pushpanathan Sundram著眼于東盟糧食體系的脆弱性與面臨的挑戰,提出可持續與包容性農業以推動東盟長期的糧食安全3。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等機構提出促進東盟的農業轉型與市場一體化以提高區域糧食生產的競爭力,減少欠發達成員國遭受糧食安全沖擊的風險4。在貧困研究方面,Bruno Jetin探析東盟國家的貧困演變過程,從社會動態發展的過程驗證東盟各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差距是否縮小5。Ridho Firmansyah等人注重微觀層面,通過FEM模型分析5個東盟成員國的國內因素對貧困的傳導影響,并發現各變量作用效果均存在一定的差異6。

(二)中國國內研究現狀

中國國內的研究多側重于中國—東盟合作,以及對東盟整體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具有較強的政策實踐性。其中,鞠海龍等人對“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東盟減貧合作的前景持積極的態度7,多種機制的共同作用將為東盟的減貧進程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并對中國—東盟合作視域下“治貧止饑”的作用路徑進行深入地分析。此外,部分學者從全球治理和經濟全球化影響的視角對糧食安全與貧困問題進行剖析。崔海寧提出東盟的糧食安全治理呈現出諸多新的發展動向,在價值導向、治理結構以及治理規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1。余淼杰等從經濟視域分析貿易投資便利化在東盟產生的減貧效應,在探究貿易自由化與貧困饑餓產生關系的基礎上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政策建議2。楊勝蘭分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視角下貧困的不同類型,在區分保障類、發展類等不同因素導致貧困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3。

綜上所述,當前,國內外對東盟糧食安全與貧困問題的研究已由國家層面逐步轉向區域層面,但其切入點偏向微觀,相關的研究仍顯得分散和碎片化,缺乏系統性總結。本文試圖以一種整體性的視角重新審視東盟“治貧止饑”過程中所展現的優越性及存在的不足,并對其實踐路徑進行系統的歸納整理,從而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的解決提供參考。

二、實踐路徑:整體關聯導向下的治理能力建設

2015年9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通過17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尋求以綜合方式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發展問題。為了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東盟各國共同制定《東盟共同體愿景2025》,加強與SDGs對接,致力實現“無貧窮”“零饑餓”目標。作為一個區域性國際組織,東盟及其成員國注重系統協商,并且尊重各成員國的自主性發展和治理,發揮自身獨特的“小馬拉大車”作用4。在縱向治理實踐上,東盟及其成員國在整體性和關聯性治理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一)現狀:穩步前進,提升潛力

貧困一直以來是東盟長期存在的問題,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意味著東盟要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消除貧困的目標仍然任重而道遠5。在SDGs發布之前,東盟就加強自身與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的對接,無論是區域整體還是各成員國都高度重視貧困問題,并取得了一定的減貧成果。

自MDGs發布以來,東盟一直重視貧困問題的治理,直至SDGs出臺,東盟進一步加強自身治理與“治貧止饑”目標的對接。在減貧方面,東盟所取得的成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僅次于中國。過去幾十年里,東盟的貧困人口數量和比重均大幅下降。2015年,東盟國家生活在極端貧困線(1.25 美元/天)以下的人口比重下降到12%,下降幅度達84%,減貧成效較為明顯6。從整體效果來看,東南亞逐漸從一個極端貧困地區改善為一個中度貧困地區。除此之外,東盟成員國從自身出發,注重提升發展潛力和發展動力。根據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olution Network,SDSN)發布的《2022年可持續發展報告——從危機到可持續發展:SDGs目標作為面向2030及未來的全球發展路線圖》,雖然東盟的減貧治理仍存在挑戰,但已朝著向好的趨勢發展。

本文通過2個指標綜合反映東盟國家的貧困治理狀況。其一是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這是衡量人類發展的健康水平、知識水平與生活水平3個基本方面的綜合指標;其二是基尼系數(Gini index),這是衡量居民貧富收入差距的指標。根據表1可以看出,近年來,部分東盟成員國的人類發展指數水平呈現較為顯著的上升趨勢。此外,從東盟部分欠發達國家的基尼系數可知,東盟貧富差距也呈現縮小的趨勢。由此可見,東盟的減貧事業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果。

饑餓問題是與貧困問題相聯系的關乎人類生存的基礎性問題,尤其是近年來在烏克蘭危機等影響下,國際社會動蕩不安,糧食安全系統受到較大威脅,世界農業市場也出現貿易限制和扭曲。在復雜的國際背景下,饑餓治理與糧食安全對絕大多數作為農業國家的東盟而言顯得格外重要1。

無論是在MDGs框架下抑或是在SDGs框架下,東盟始終致力于實現“零饑餓”,在經濟下行、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的沖擊下,依然展現出良好的應對能力。從全球饑餓指數(Global Hunger Index,GHI)1來看,近年來,絕大部分東盟成員國的饑餓指數均處于20分以內,且該指數呈現顯著的下降趨勢,由此東盟國家基本完成從重度指數到輕度指數的過渡。東盟各國通過將處理饑餓問題與解決貧困問題有機融合,在“治貧止饑”的實踐中取得突出成就。

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和泰國5個世界大米主要出口國共同提升東盟國家糧食國際價格議價權,保障糧食價格的穩定,并推動東盟各國在糧食種植技術、物流交通運輸、土地資源、現代金融服務、法律法規制定、工農貿合作、人才培訓等方面的發展2。東盟各國在大米出口政策方面采取不同的策略和舉措,共同構成東盟糧食產業一體化發展的目標愿景,為解決饑餓問題與貧困問題創造良好條件。2016年,泰國政府提出“泰國農業4.0發展戰略”,推動農業精準化、智能化轉型;2017年,越南政府批準2017—2020年越南大米出口市場發展戰略及2030年遠景規劃,推動越南出口大米市場發展;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緬甸、越南和老撾的大米逐步打開中國市場,實現出口量的突破。

此外,2015年的第24屆東盟領導人會議制定《東盟一體化糧食安全框架》《東盟地區糧食安全戰略行動計劃(2015—2020)》,東盟糧食安全戰略也由此成形。在橫向實踐路徑上,東盟與中日韓緊急大米儲備(ASEAN Plus Three Emergency Rice Reserve,APTERR)協議穩定國際大米市場價格,同時向受災和貧困人口提供人道主義緊急援助,消除營養不良,提高農民福祉,確保區域糧食安全3。

在多項舉措的共同作用下,東盟國家的貧困治理效果與糧食安全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這主要體現在東盟國家的營養不足發生率上。近年來,東盟國家的營養不足發生率整體呈下降趨勢(圖1)。盡管2020年后,營養不足發生率在部分東盟國家出現小幅回升,但整體仍保持在較低水平,這充分說明東盟國家在治貧減貧的同時也充分保證糧食安全,形成“治貧”與“止饑”的區域協同與一體化治理。

可見,東盟國家在縱向和橫向治理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在穩步前進的軌道上注重提高自身發展潛力和治理能力,為“治貧止饑”目標做出初步貢獻。

(二)路徑:“質”“量”并重,加強對接

1.“治貧”:包容性增長,整體性思維

2015年通過的《東盟2025:攜手前行》,將SDGs與東盟2025年發展規劃有機結合,明確提出“要建立一個復原力強、包容、以人為本的共同體,確保平等發展和包容性增長;建立一個支持減貧的具有更多經濟機會的共同體”1。除了提出總體減貧規劃,該文件還在經濟共同體和社會文化共同體中提出更為具體的目標,譬如在東盟經濟共同體中規定要推動更加平等與包容的經濟增長,縮小發展差距,若不能消滅貧困,則至少要大幅削減貧困,維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和中產階級的增長2。

除了整體層面的規劃,東盟還提出要與成員國共同配合,支持各成員國的減貧目標和實踐。與東盟將自身發展目標和SDGs相結合類似,東盟成員國也在自身發展戰略中強調與SDGs的對接,并將減貧目標置于首要地位。

2.“止饑”:統一協調、超越傳統,主體豐富、認知成熟

SDGs中的“零饑餓”目標,換言之,就是要保障全世界人民的糧食安全,改善營養狀況和促進可持續農業發展。東南亞地區是當今世界糧食主產區之一,大部分東盟成員國是農產品出口國,泰國和越南就分別是全球第二和第三的大米出口國;同時,部分東盟成員國還是糧食進口國,如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因此,對東盟來說,消除饑餓、保障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在實現“零饑餓”目標上,東盟的縱向治理措施(側重于東盟內部的發展潛力,而與外部國家的合作則放在橫向治理措施進行討論,如APTERR協定等)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東盟作為一個整體通過了統一的“止饑”政策和行動。2015年舉行的第24屆東盟領導人會議制定了《東盟一體化糧食安全框架》《東盟地區糧食安全戰略行動計劃(2015—2020)》兩份文件,標志著東盟首次就“零饑餓”問題治理有了清晰的框架和路線圖,東盟糧食安全戰略也由此確立1。總體上,東盟“止饑”的目標是確保長久的糧食安全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體包括促進糧食生產,促進糧食市場貿易和投資,確保食品質量、安全與營養等。圍繞總體目標和分目標,形成糧食安全與緊急救助、可持續性糧食貿易、糧食安全信息統一系統和農業創新4個工作要點。以上這些為東盟的“零饑餓”治理提供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第二,東盟“止饑”治理的指導理念和價值取向發生轉變,超越了傳統的糧食自給自足范疇。東盟“止饑”行動與政策由最初注重減少饑餓人數的“量”轉變為“質”與“量”并重。東盟出臺的《東盟一體化糧食安全框架》《東盟地區糧食安全戰略行動計劃(2015—2020)》指出,“零饑餓”不僅是要擁有自給自足的糧食,還應包括食品與營養安全等范疇。東盟的“零饑餓”目標是在統一的糧食生產基地和流通市場的基礎上為本地區人民提供充足、安全和富有營養的糧食與食品,改善本地區人民的生活和福祉,進而打造一個具有競爭力、包容性、可持續發展并融入全球經濟的東盟糧農體系2。由此可見,東盟“止饑”行動的指導理念和價值取向已提升到包含食品安全、農業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新高度,同時也體現東盟實現SDGs目標的新轉變。

第三,東盟的“止饑”實踐納入了更多的主體。進入21世紀以來,東盟農林部部長會議開始重視和強調農民及農業合作社在實現“零饑餓”目標上的重要性。《東盟糧食、農業與林業合作愿景及戰略規劃(2016—2025)》將農民等非國家行為體納入農產品市場和現代農業產業鏈之中,從而達到落實地區糧食安全治理的目標3。除此之外,2017年舉行的第19次東盟農業部部長會議通過了《東盟糧食、農業及林業技術研發公私合作伙伴關系地區框架(2017)》,這是關于政府部門與企業等在糧食安全方面合作的首份文件,旨在調動東盟各領域力量,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技術的研發、應用和推廣等,以實現《東盟糧食、農業與林業合作愿景及戰略規劃(2016—2025)》的目標4。

第四,東盟對“止饑”治理對象的認知更加成熟,機制更加豐富。在治理對象上,在《東盟糧食、農業與林業合作愿景及戰略規劃(2016—2025)》的指導下,東盟“止饑”行動的努力范圍包括以下方面:地區農業經濟均衡、包容性和可持續增長;減貧和消除饑餓;糧食供應量、食品安全及合理營養;糧食貿易便利化合作和市場準入;農業對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威脅因素的應對和復原能力等方面5。在治理機制上,東盟陸續出臺三大規范制度,自2008年起,東盟逐步加強糧食及食品標準的構建與對接;自2015年起,東盟引入農業規范體系,建立一套保證初級農產品生產安全的規范體系;自2017年起,東盟陸續出臺合作治理指導原則6。

綜上所述,東盟在實現SDGs“零饑餓”目標上做出多方面的努力,轉變原有政策和行動思維,實現治理實踐、治理理念、治理主體、治理機制和治理認知上的轉型,更加注重SDGs目標的整體性以及“質”“量”兼容。

(三)挑戰:成員國發展差異較大,目標銜接不足

從東盟縱向治理實踐來說,雖然在“治貧止饑”目標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國際形勢的動蕩,新的治理挑戰和瓶頸也隨之而來。在縱向治理實踐中,東盟主要關注其內部發展潛力,但各成員國間發展水平不一、差異較大。具體而言,現階段東盟縱向治理面臨的挑戰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亦即未來東盟在進行“治貧止饑”治理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蓄能。

第一,面對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問題,東盟應進一步提高自身經濟發展水平。東盟成員國中柬埔寨、老撾、緬甸、菲律賓和越南等國家的人均GDP較低,這些國家在實現“治貧止饑”目標上也存在著較大挑戰1。東盟可以重點關注這些成員國,使東盟整體在以下方面取得進步:經濟發展更具包容性;提供更為優質、體面的工作;提高現代經濟技能;滿足持續和新出現的衛生需求;對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作出有力響應;建立具有較強復原能力的社會保障體系2。

第二,國內基礎設施和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東盟成員國中經濟較為落后的國家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善,鐵路、公路等建設面臨資金難題。此外,由于東盟成員國經濟發展差距較大,部分成員國對教育的投入不足,尤其是在中等教育上差距較大。

第三,東盟的內部協調機制仍需進一步加強。2000—2015年,在MDGs實施期間,東盟并未建立起整體的反應機制,僅出臺兩份相關文件討論MDGs的落實。由于成員國間聯系不緊密,未建立起協調一致的行動框架和戰略方針,導致各國在目標落實上出現較大的差異。未來,東盟及其成員國要更好落實“治貧止饑”目標,需要建立起內部協調機制,促進各成員國達成目標并推動東盟實現長期發展。

第四,東盟及其成員國需要加快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對接。盡管已有整體性的東盟發展目標和《東盟共同體愿景2025》,但亟須制定具體機制推動落實。例如,在“治貧”目標上,2017年舉行的第10屆東盟農村發展與減貧部長會議上才正式通過首份具體減貧框架行動方案,并將其中的社會文化共同體目標細化為14項具體目標3。未來,東盟及其成員國對接SDGs的緩慢步伐可能會阻礙“治貧止饑”的整體效果和努力。此外,東盟及其成員國需盡快出臺落實SDGs的國別方案,將各成員國發展和治理的不同情況與東盟整體發展充分結合起來。

三、東盟經驗及全球啟示——共生型網絡治理

東盟作為東亞地區一體化的先驅和主導力量、亞洲首個次區域共同體,在推進區域可持續發展、踐行SDGs等多個維度均取得顯著成效。東盟的“治貧止饑”治理實踐背后,是國際組織對全球治理深度參與的范式案例,也為東盟獨具特色的共生型網絡治理發揮了重要效用。

(一)東盟共生型網絡治理:綜合性、系統性及相互關聯性

截至2024年9月,東盟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預計到2030年可能成為第四大經濟體。同時,東盟擁有約6.5億人口,是全球第三大勞動力集中地。盡管經濟增長穩定,但東盟仍有25.2%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意味著東盟國家要實現“無貧窮”“零饑餓”目標仍有很長的路要走1。面對區域內貧困率、饑餓率雙高的困局,東盟及各成員國均高度重視貧困、饑餓問題,并努力將自身的“治貧止饑”戰略與《東盟共同體愿景2025》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有效對接,這為其應對糧食安全與貧困問題創造了良好的戰略環境。此外,東盟治理案例也為國際組織的全球治理帶來了許多可借鑒經驗。

1.以雙邊合作為軸心、多邊國際組織深度參與為抓手

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東盟積極與相關國際組織、周邊國家展開深度合作并取得豐碩成果。直接與當事國開展合作,較少借助于第三方機構的雙邊及多邊合作對提高減貧合作的開展、落實效率意義重大。在參與多邊議程時,東盟結合自身實際及直接合作國家的具體情況,積極與包括聯合國、亞洲開發銀行等在內的多邊發展機構開展合作。在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東盟以雙邊合作為軸心、多邊國際組織深度參與為抓手的“治貧止饑”實踐為全球治理開拓了新思路。

東盟圍繞自身發展戰略、依托雙邊合作的高效模式,對焦點貧困問題“對癥下藥”。例如,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問題成為部分東盟國家致貧的主要因素之一。針對現實問題,東盟國家積極尋求與中國開展雙邊合作。2018年2—4月,中國援老撾瑯勃拉邦醫院升級改造項目、中國援柬埔寨流動診所項目等順利進行,這些涉及基礎設施的項目為當地人民生活、發展事業帶來較大的變化。此外,東盟充分利用多邊發展機構開展合作項目,如印度尼西亞利用中國減貧與區域合作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開展印度尼西亞水壩運行改善與安全項目建設。

2.發展愿景與SDGs深度對接,共同體模式提質增效

早在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正式通過前,東盟多個成員國便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實現自身國家發展戰略與SDGs的有效對接,并推動自身未完成的MDGs特別是減貧目標得以繼續落實。東盟作為區域性國際組織,將自身發展愿景與全球性發展議程深度貼合,展現了國際組織參與全球治理的新姿態、新樣式。

自東盟共同體建立后,東盟就試圖對照新的全球發展議程制定自身的東盟發展目標(ASEAN Development Goals,ADGs)。2015年,東盟通過了《東盟2025:攜手前行》2。這是一項對東盟經濟共同體、政治安全共同體和社會文化共同體到2025年的發展目標加以規定的戰略性文件。至此,東盟首次將全球發展議程整合進自身發展戰略規劃,實現自身發展與全球治理齊步走的創新實踐,為國際組織更高效、更切實地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了可借鑒模板。

東盟共同體建設中,經濟共同體和社會文化共同體的戰略目標中均涉及“治貧止饑”目標。東盟社會文化共同體認為,2015年通過的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將延續MDGs的努力,并重點應對如貧困、不平等、極端暴力、自然資源退化和氣候變化等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挑戰。東盟共同體建設中各個模塊形成互補,并形成合力共同完成消除貧困、機會均等戰略性目標。共同體模式有利于增強東盟的整體性,東盟對全球性、區域性問題擁有更多的發言權,從互不團結到共同合作,東盟共同體為區域性國際組織、多邊國際組織高效開展、參與全球發展治理指明了新方向、新發力點。

3.借優補短、借力打力,“質”“量”齊飛

農業是大多數東盟國家的支柱產業。這些東盟國家高度重視農業發展,抓住以數字化、信息化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發展趨勢,出臺一系列國家發展戰略,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零饑餓”的構想。東盟緊密結合自身區位優勢,在“質”與“量”上齊發力,將農業作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切入點,以“零饑餓”帶動區域經濟擺脫貧窮,思路清晰、效果顯著。

東盟積極與周邊國家簽署多項雙邊農業合作協議,建立了多個雙邊工作機制。共同實施數百項農技交流項目,在柬埔寨、老撾和菲律賓等國家建立農業技術示范基地,在越南、印度尼西亞和緬甸等國家建立農作物優良品種試驗站,為夯實本地區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東盟積極參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為區域內農產品貿易帶來新的機遇,農貿產品“走出去”,“治貧止饑”的機會才能“走進來”。東盟還出臺《可持續農業指南》,致力于打造可持續循環農業經濟,更好地解決秸稈燃燒及塑料制品降解和化肥、殺蟲劑污染等問題1。同時,東盟非常重視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不僅推進各成員國創立多邊糧食合作中心,努力為各成員國之間搭建糧食生產技術人才交流平臺,還提升農業數字化科技應用水平,促進農業跨境電商發展2。此外,借力打力,以“止饑”治貧。東盟將“零饑餓”的治理工作與“消除貧窮”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地區、各成員國傳統區位優勢,走出一條屬于東盟的全球治理之路。這也為國際組織參與全球治理提供全新思路,即充分考慮現狀、分析優勢,針對愿景目標不能盲目發力,發揚優勢方能持續進步,“借優補短,借力打力”以打開治理新篇。

(二)路徑優化:差異性、科學性及不穩定性

1.內部差異亟需正視,區域協調機制大展身手

東盟及其成員國仍需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為“治貧止饑”目標的落實提供切實的經濟和社會基礎。由于東盟各成員國國情不同、發展情況各異,因此,各成員國對SDGs的對接情況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同時,各成員國對出臺落實關于推進SDGs的國別方案進展情況亦各不相同。這些問題不利于區域共同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盡管已有原則性的東盟發展目標和《東盟共同體愿景2025》,但東盟整體的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對接方案直到2017年10月才正式出臺,相應的落實機制建設仍需要時間。具體就減貧而言,在2015年12月舉行的第9屆東盟農村發展與減貧部長會議中提出各成員國積極推進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并于之后的部長級會議中出臺了《東盟農村發展與減貧框架行動方案(2016—2020)》,但各成員國之間相對緩慢的對接步伐或成為東盟推進“治貧止饑”工作的阻力,正在建設的區域協調機制將成為破局關鍵。這也為國際組織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了寶貴經驗:加強國際組織與成員國的溝通對話機制對國際組織的整體性、高效性具有重大意義,國際組織需創立和完善從整體向成員國的政策協同落實機制,切實提高國際組織內部的行動效力。

目前,東盟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區域協調機制正在建立。在MDGs落實期間,東盟整體反應遲緩,直到2009年才出臺第一份文件以討論東盟MDGs的落實,第二份也是最后一份相關文件于2011年出臺;對整個東盟的MDGs落實情況加以評估的文件數量也相對較少。這也成為東盟各成員國在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時差異較大的深層次原因。國際組織在推進SDGs目標乃至參與全球治理時,需全面考慮國別差異,及時建立區域性協調機制,提高從整體到部分的行動力和時效性。國際組織內部協調機制的建立對國際組織保持自身整體性、促進成員國對共同目標的推進具有現實性意義,也有利于國際組織長期發展。

2.建立科學、系統的評估體系,助力治理合作可持續開展

SDGs所強調的指標化治理方法對國際減貧合作提出更高的數據要求,對東盟與其開展合作的國家、國際組織的統計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SDGs的通過和落實標志著自20世紀90年代起逐漸興起的指標化治理方法的全面強化。由于指標化治理強調目標明晰和可跟蹤、可驗證,因此,對輔助政策決策、跟蹤的數據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也體現SDGs對MDGs中多項目標未能如期實現的反思1。

建立具有科學性的評估體系對提升東盟開展減貧合作效能意義非凡。例如,建立中國—東盟統計能力培養中心、中國—東盟減貧評估體系、中國—東盟減貧智庫網絡等,不僅有助于東盟減貧合作科學性的提高,還有利于雙邊合作中統計能力的培養。東盟內部數據協調機制的建立,將很大程度地避免未能將各成員國具體情況進行統籌分析的短板,對“治貧止饑”量化指標的優化具有指導意義。科學性的數據統計評估體系將為東盟指導各成員國制定針對性的國別方案及政策提供建設性幫助,同時將間接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減貧數據網絡的搭建,為提高數據的國際可比性做出東盟貢獻,也為全球治理提供科學性的行動路徑和統計數據參考。

3.不穩定的區域形勢帶來風險,外部因素需要平衡

東盟作為次區域經濟共同體,一直以來備受大國青睞,其發展也正是在“大國平衡”的基礎上獲得了主導權2。以中國—東盟減貧合作為例,雙方合作開展的理念“以經濟性為核心考量、減少政治性影響”也可能會觸及其他國家在該地區的利益訴求,從而帶來地區不穩定因素,為東盟參與全球治理帶來巨大阻力。例如,印度實施“東向戰略”以來,不斷加強與緬甸等東盟成員國的戰略互動3。2016年,印度對東盟直接投資額已超過10億美元,位列歐盟、美國、日本、中國、韓國和澳大利亞之后的第7位。澳大利亞倡導的東盟—澳大利亞—新西蘭自由貿易區(ASEAN—Australia—New Zealand Free Trade Area,AANZFTA)已于2010年進入實質性的運營階段,2015年,該貿易協定簽訂國GDP總量已達到3.9萬億美元,其中澳大利亞的貿易額為1200億美元4。這些足見東盟所在區域牽扯利益相關方的復雜性。所以,尋求大國間利益平衡成為東盟“治貧止饑”路徑探索可持續化的關鍵。東盟應發揮自身包容性特點,積極搭建對話協商平臺,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在東盟的減貧工作與中國—東盟減貧合作有著共同的目標,在許多項目上有著較強的互補性,減貧經驗也可以進行交流分享。東盟應積極利用減貧經驗共享這一契機,為各方在東盟主導下的減貧合作提供積極對話的窗口,以削減區域不穩定因素可能帶來的外部阻力5。

東盟減貧合作以東盟成員國為主體,應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東盟+”機制、東盟與其合作伙伴自由貿易區平臺、中國—東盟社會發展與減貧論壇為代表的雙邊平臺,為東盟開展“治貧止饑”合作提供主體性支撐。此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洲開發銀行、聯合國亞洲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東盟“10+3”機制等多邊平臺也是助力東盟減貧合作的重要力量。東盟應積極利用自身區位優勢,關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所帶來的合作契機,將不穩定的外部因素整合輸出為可控的、積極的地緣紅利,為東盟主導下進行的減貧合作框架創造穩定、可持續的發展條件。平衡兼顧各方利益、定期展開高級別協商對話,妥善安排東盟主導下的各方合作交流,這是為東盟持續參與全球治理提供穩定環境的關鍵性舉措,需要重點關注。

四、結論:內外共生、協調聯動

可持續發展不是單獨某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球性問題,要求全人類共同面對解決,即東盟所踐行的共生型網絡治理模式。東盟在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政策方面起步較早,在“無貧窮”“零饑餓”政策制定與實施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東盟在立足區域內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兼顧區域與國際兩個方面,為落實聯合國《2023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推出的一系列合作舉措成為全球關注焦點,率先發布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方案,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與自身發展愿景有機結合,提出將以消除貧困和饑餓等目標作為首要任務,不斷探索完善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環境優美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等新主張、新理念和新方案,對世界各國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起到了引領作用。

綜上,東盟對SDGs目標的落實與創新,不僅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更是在解決饑餓、貧窮等突出的人類生存問題上發揮了建設性作用。隨著國際形勢變化和全球化的推進,東盟將在自身不斷發展的同時繼續在饑餓、貧窮等問題的解決上發揮無可代替的作用。在可預見的未來,東盟“治貧止饑”實踐路徑將成為聯動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共同參與全球治理的“定海神針”,為共生型網絡治理——縱向上成員國共同發展,橫向上開展雙邊及多邊合作的治理理念提供可操作的實踐經驗,為全球發展帶來新進展。

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對人類、地球、繁榮、和平以及合作伙伴關系最美好的希冀,東盟成功的治理經驗已經證明了國際社會有能力完成可持續發展目標,有能力解決好現階段全球治理存在的問題,更有能力創造非凡的成就。東盟的共生型網絡治理模式,內外共生、協調聯動的治理機制,整體性、關聯性的治理理念,多方主體參與的治理風格,為國際社會擘畫了一份可供借鑒的經驗圖和路線圖。

(責任編輯:劉" 嫻)

Global Food Security Governance: A" Case Study of the ASEAN's"\"Fighting Poverty and Stopping Hunger\" Symbiotic Network

Xu Zhenwei,Lu Xinyang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lobal food security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nd seeking a new food security solution mechanism that conforms to the interests of all countries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As an important regional community in Asia, ASEAN has created a unique symbiotic network of \"Fighting Poverty and Stopping Hunger\", the practical paths of which provid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the governance that develops together among ASEAN members vertically and carries out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horizontally. With its holistic and interconnected concept,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symbiotic and coordinated mechanismand multi-stakeholder governance style,the ASEAN symbiotic network governance serves as a valuable example, providing the experience and roadmap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Keywords: ASEAN; 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Fighting Poverty and Stopping Hunger; Holistic Thinking; Symbiotic Network Governance

[作者簡介] 徐振偉,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魯欣陽,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研究助理,天津 300350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我國社會組織參與‘一帶一路’的行動意愿、行動能力和制度支持研究”(19BGJ012)

1鐘鈺,陳希,崔奇峰.俄烏沖突對世界糧食安全的影響[J].世界農業,2022(10):18-27.

2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R].羅馬: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22:12.

1Angeles-Agdeppa,Imelda. Food and nutrition security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Philippines [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02(1):335-340.

2Culas RJ,Tek K. Food security in Cambodia:trends and policy objectiv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 issues,2016(3):306-327.

3SUNDRAM P. Food security in ASEAN:progress,challenges and future[EB/OL].(2023-10-10)[2024-09-15].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sufs.2023.1260619/full.

4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IFPRI),Southeast Asian Regional Center for Graduate Study and Research in Agriculture(SEARCA).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Market Integration(ATMI)in ASEAN Countries:Responding to Food Security and Inclusiveness Concerns [R].January 2019.

5JETIN B.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the shift From absolute to relative poverty,and the rise of the middle class[J].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analysis,2019(1):57-72.

6FIRMANSYAH R,KUSRENI S. Poverty rate during the 1998 and 2008 crisis period in 5 ASEAN countries[J].Journal of developing economies,2018(1):38-45.

7鞠海龍,邵先成.中國—東盟減貧合作:特點及深化路徑[J].國際問題研究,2015(4):26-39.

1崔海寧.東盟糧食安全治理:進程評估與政策啟示[J].中國—東盟研究,2019(1):34-50.

2余淼杰,高愷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經濟影響和減貧效應[J].國際經濟評論,2018(4):102-125,7.

3楊勝蘭.中國東盟減貧合作:現狀、挑戰與前景思考——基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視角[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8(6):55-60.

4戴軼,賴征世,劉曉娟.“東盟方式”的理論闡釋、演進動態與研究展望[J].東南亞縱橫,2023(5):1-10.

5張春.東盟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分析[J].東南亞縱橫,2018(4):56-66.

6United Nations.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 2015[R].New York:United Nations,2015:4.

1崔海寧.東盟糧食安全治理:進程評估與政策啟示[J].中國—東盟研究,2019(1):34-50.

1全球饑餓指數(GHI)綜合衡量發展中國家中相對于總人口的營養不足率、未滿5歲兒童的低體重率及死亡率。GHI共分為5個等級:≤9.9為低度;10.0~19.9為輕度;20.0~34.9為重度;35.0~49.9為不安;≥50.0為極其不安。參見全球饑餓指數網站https://www.globalhungerindex.org/.

2李國章.東盟糧食聯盟有望建成[N].經濟日報,2013-11-28(9).

3崔海寧.東亞糧食安全合作治理機制有效性分析[J].太平洋學報,2022(9):48-61.

1ASEAN. ASEAN 2025:Forging Ahead Together[R]. Jakarta:The ASEAN Secretariat,2015.

2ASEAN. ASEAN 2025:Forging Ahead Together[R]. Jakarta:The ASEAN Secretariat,2015.

1崔海寧.東盟糧食安全治理:進程評估與政策啟示[J].中國—東盟研究,2019(1):34-50.

2ASEAN Secretariat.Vision and Strategic Plan for ASEAN Cooperation in Food,Agriculture and Forestry(2016—2025)[R].Jakarta,Indonesia:ASEAN Secretariat,2015.

3ASEAN Secretariat.Vision and Strategic Plan for ASEAN Cooperation in Food,Agriculture and Forestry(2016—2025)[R].Jakarta,Indonesia:ASEAN Secretariat,2015.

4崔海寧.東盟糧食安全治理:進程評估與政策啟示[J].中國—東盟研究,2019(1):34-50.

5ASEAN Secretariat.Vision and Strategic Plan for ASEAN Cooperation in Food,Agriculture and Forestry(2016—2025)[R].Jakarta,Indonesia:ASEAN Secretariat,2015.

6崔海寧.東盟糧食安全治理:進程評估與政策啟示[J].中國—東盟研究,2019(1):34-50.

1陳勝良,劉清泉.消除貧困與饑餓的挑戰及前景——基于瀾湄五國的研究[J].東南亞縱橫,2023(1):49-58.

2ASEAN Secretariat. Report of the ASEAN Regional Assessment of MDG Achievement and Post-2015 Development Priorities[R]. 2015:32-47.

3張春.東盟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分析[J].東南亞縱橫,2018(4):56-66.

1張春.東盟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分析[J].東南亞縱橫,2018(4):56-66.

2張春.東盟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分析[J].東南亞縱橫,2018(4):56-66.

1中國—東盟農業合作前景廣闊——中國—東盟農業合作研討會紀實[J].中國報道,2023(2):70-71.

2中國—東盟農業合作前景廣闊——中國—東盟農業合作研討會紀實[J].中國報道,2023(2):70-71.

1葉江.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與“可持續發展目標”比較芻議[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6(6):37-45.

2李皖南,姚丹揚.東盟“中心地位”的建構和維續——基于復合相互依賴理論的國際組織模式[J].東南亞縱橫,2023(5):11-23.

3申沁雨.印度“東進政策”的發展演變、區域影響與中國的應對策略[J].東南亞縱橫,2023(6):76-87.

4ASEAN-Australia-New Zealand Free Trade Agreement[EB/OL].[2024-03-02].http://dfat.gov.au/ trade/agreements/inforce/aanzfta/Pages/asean-australianew-zealand-free-trade-agreement.aspx.

5楊勝蘭.中國東盟減貧合作:現狀、挑戰與前景思考——基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視角[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8(6):55-60.

猜你喜歡
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產前超聲發展及展望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脫貧發展要算“大賬”
紅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8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身擔重任 更謀長遠發展
中國衛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2
推進醫改向縱深發展
中國衛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3:54
談發展
它會帶來并購大發展
創業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天天操|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91在线高清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片911|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91亚洲精选| 69av免费视频|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国产男人的天堂| 日韩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 丁香综合在线| 国产www网站|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第三区|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欧美性色综合网|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夜夜操国产|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亚洲精品777|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欧美国产另类|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色婷婷久久|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丁香综合在线|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不卡无码|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a天堂视频|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夜夜操天天摸|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国产91在线|日本|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中文字幕av不卡一区二区|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新AV天堂|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 国产精品v欧美|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伊人天堂网| 国产91精品久久|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