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減”背景下語文教學改革開展得如火如荼,作業設計需要突破傳統設計模式的限制與干擾,結合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不斷進行優化,以助力學生語文知識、語文技能、創造性思維能力及實踐應用能力豐富,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雙減”背景下語文作業設計優化要遵循豐富語文作業類型、秉承分層作業設計理念、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鼓勵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完成作業、科學設計語文作業內容等原則。要采用設計趣味性作業、設計多樣性作業、設計實踐性作業、設計創造性作業等優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雙減”政策;作業設計;優化策略;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36-0129-04
雙減”背景下,語文教學要做到減負增效,就要解決作業設計問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教師控制作業量,用優質的作業幫助學生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因此,對語文作業設計進行優化是教師教學的應有之義。語文教師在作業布置環節,要突破傳統語文作業的束縛與限制,科學合理地設計趣味性作業、多樣性作業、層次性作業、開放性作業、創造性作業以及實踐性作業,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真正實現“雙減”政策減負增效目標。“雙減”背景下,對語文作業設計進行優化,開展深度探究與深入思考,是語文教學改革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與基礎保障,需要語文教師高度重視與廣泛關注。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雙減”背景下語文作業設計優化策略進行探討,以提高語文作業設計質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雙減”政策的頒布實施,不僅為語文教學改革指明了發展方向,同時也對語文作業設計以及課堂教學活動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語文教師需要更新教育觀念,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和限制,注重對作業方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對作業內容進行優化,以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和質量,充分發揮作業鞏固知識、內化知識的重要作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具體而言,為提高語文作業優化設計效果,有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教師要注重語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融合、能力培養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提高作業設計的目的性、適用性,助力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1]。與此同時,教師要結合“雙減”理念對語文作業設計進行總結和反思,從而使作業設計更加科學合理,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為此,教師要精準掌握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學習成效,為后續更高層次的語文課程要求及改革提供參考。語文作業可包含大量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這有助于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在作業設計優化過程中,教師要秉承“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必備品質、必備能力培養融入其中,同時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以及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這樣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順利完成知識內化與鞏固,較好地掌握語文知識。語文作業設計優化,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師要將情感教育與能力培養作為重要目標,科學設計與之相關的作業內容,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確保學生有效掌握學習內容,了解學科特點,開展更深層次的學習活動[2]。
1.豐富語文作業類型
語文教師在作業布置環節,需要將其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有效途徑與重要形式,助力學生完成知識內化與知識鞏固。需要注意的是,語文課程是典型的文科類課程,涉及大量的文章閱讀以及段落背誦、字詞記憶,這也意味著相較于藝術類學科整個學習過程較為枯燥乏味,主要以基礎性內容為主。這容易導致學生處于機械式訓練與被動式學習狀態,其個性化發展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逐漸對語文課程失去學習興趣,缺乏學習動力。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教師除了要探索教學方式外,還要注重對作業設計進行優化與創新,引進具有多元化特征的語文課程作業形式[3]。要減少書面性作業,多為學生布置觀察類作業及閱讀類作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對事物的觀察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進一步發展。要布置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的自主性作業,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需求,自由選擇作業形式。
2.秉承分層作業設計理念
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對作業設計進行優化,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以及多元化發展需要,確保學生作業完成率和完成質量穩步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差異性展開科學分析,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落實和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為學生設計具有層次性的作業,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作業完成質量[4]。秉承分層作業設計理念,不僅能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所學知識,還能避免學生對作業產生抵觸情緒和畏難心理。這樣的作業設計,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的學習需求,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主選擇作業開展針對性訓練,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念和自主學習能力。
3.整合優質教育資源
在語文作業設計優化過程中,教師要引進具有先進性特征的教學工具,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為學生學習與發展提供必要的助力。為實現減負增效這一目標,教師要科學、合理利用優質教育資源,為學生設置分層作業、個性化作業,并對語文作業形式和內容進行優化與創新[5]。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化元素,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確保作業內容的生動性、適用性,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課后作業的熟悉程度,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6]。整合優質教育資源,豐富作業內容,能開闊學生知識視野,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熱情,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4.鼓勵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完成作業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作業,能顯著提升學生作業完成效率和質量。教師采用這一作業設計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對文本理解的廣度與認知的深度,能有效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實現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7]。同時,學生在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實現思維的碰撞,發展邏輯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能力。
5.科學設計語文作業內容
“雙減”背景下,要對語文作業設計進行優化,教師就要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進行認真分析,了解學生的薄弱點和存在的共性問題,以便科學設計語文作業內容,這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此基礎上,教師才能對語文作業設計進行優化,以設計出更加合理的作業內容,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和遷移,全面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科學設計語文作業內容,能促進學生對所講述的語文知識進行充分吸收與有效內化,確保學生借助已經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順利完成作業,不占用大量的課后時間,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同時,教師要注重設計具有層次性的作業內容,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設計趣味性作業
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與補充,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檢驗學生學習成效以及課堂教學質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8]。教師要積極落實“雙減”政策要求,不斷優化語文作業設計,為學生布置適合的作業內容。這有助于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避免作業占用學生大量的課外時間,真正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在設計語文作業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設計具有趣味性、與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相契合的作業內容。例如,一二年級學生語文學習主要以識字為主,如果為學生布置機械、重復的訓練性作業,會引發學生的反感。因此,語文教師要更新觀念,突破傳統作業模式的限制,創新作業布置方式。比如,教師可布置學生與家長共同制作漢字拼音卡片,以及生字卡片的作業。布置這樣的作業,能增強學生對生字的記憶,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卡片制作活動結束,教師可要讓學生與家長共同完成拼讀游戲,用最短的時間完成生字拼讀。針對中高年級學生,教師可設計朗讀比賽活動,以及講故事大賽,看學生家長與學生誰的朗讀水平更高、誰講的故事更加感人。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將繪畫與語文作業設計聯系起來,引導學生結合文章內容進行仿寫與繪畫訓練,讓學生將想象中的景色描繪出來,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語文課程的探究欲望與學習興趣。
2.設計多樣性作業
“雙減”背景下,語文作業設計優化不僅能在鞏固訓練方面發揮作用,還能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學習,豐富學生知識儲備。為此,語文教師需要對作業設計優化高度重視,引入更加豐富的作業形式,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入手,科學設計作業內容,確保作業形式和內容的豐富性,在有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認知力和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語文教師可從聽、說、讀、寫四項能力培養入手,為學生提供朗讀素材,確保學生可以感知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對與課文相關的內容進行學習或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以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助力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減負增效并非單純減少作業量,而是要確保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對語文知識進行梳理、整合、鞏固,從而熟練掌握所學語文知識。同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對作業內容進行學習,以不斷增強學生完成作業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自覺性。通過此種方式,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展現的空間,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培養其文學素養,提高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積極性。需要注意的是,語文課程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課程,語文知識學習需要堅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需要日積月累,并非一蹴而就。學生只有每天堅持,積累閱讀素材,才能顯著提升閱讀水平。為此,教師要設計課外閱讀作業,結合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組織學生對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書籍以及文章進行閱讀,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學生文學素養。書面作業是教師經常布置的作業類型,為有效避免書面作業雷同化與機械化,教師在書面作業設置環節,需要堅持開放性與高效性原則,鼓勵學生將自身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合理運用于其中,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創新創造意識。在布置作業時,教師要做到有效避免機械性作業以及雷同式作業,在減輕學生作業壓力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效。
3.設計實踐性作業
實踐操作是學生順利完成語文知識內化的有效途徑。在對語文作業設計優化的過程中,教師要設計實踐性作業,以助力學生完成語文知識的內化。在完成實踐性作業的過程中,學生所收獲的知識相較于死記硬背所獲得知識會更多,印象會更加深刻,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在語文作業設計優化過程中,需要以技巧訓練為依托,為學生設置各種類型、各種主題、各種要求的實踐性作業,確保學生可以通過自主閱讀以及課外閱讀,對所需內容開展深度學習和應用,順利完成知識內化,顯著提升作業設計成效。為幫助學生對創造精神進行深度感知,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同一主題的活動,科學合理地開展閱讀實踐學習,并且結合課內外閱讀活動,科學設定與之相應的閱讀主題。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外閱讀實踐活動中,通過細致分析、科學對比,探索人物特性以及故事情節,加深對文章表現手法以及表達方式的理解,為學生開展古詩文閱讀以及經典名著作品閱讀提供養分。教師也可設計收集信息的作業,要求學生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出發對相關信息進行收集,培養他們的信息收集能力、信息鑒別能力,助力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發展。在特定閱讀主題的引導下,學生能感受到不同的語言風格、不同主題思想的文本作品的內涵以及魅力。例如,教師可通過“父愛”這一主題,要求學生在課外拓展環節,對父愛相關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以及文學作品進行閱讀,促進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以及語言建構能力的發展,確保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的同時,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豐富語文知識儲備,構建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接受感恩教育。
4.設計創造性作業
“雙減”政策背景下,語文教師要為學生布置一些具備創造性特征的作業。創造性作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發展學生的思維,為學生語文學習提供助力。為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語文教師需要突破以往作業設計以及課堂教學的限制,對作業內容進行優化和縮減,提高作業內容設計的典型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對語文作業設計進行優化,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深入研讀教材,掌握核心教學內容,要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教學大綱,并以此為基礎,對語文作業內容進行設計,以充分發揮作業應有的功用。例如,教師可結合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為學生布置具備經驗性特征的作業。為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可為學生設置具有代表性特征的作業。針對部分學生所提出的一些問題,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他們設計具有差異化的創造性作業。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真實學習情況,引入學生喜聞樂見的一些趣味性元素。同時,要在作業設計中提出一些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探討交流,確保學生精準掌握語文知識點,構建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
“雙減”政策的頒布實施,對義務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在語文課程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優化、創新作業形式,科學控制作業量。要關注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通過設計一系列作業內容,助力學生完成知識內化與知識鞏固。為對語文作業設計進行優化,充分發揮作業應有的功用,語文教師要對“雙減”政策進行更加全面、更加客觀的認知與了解,結合“雙減”政策的各項要求,確保作業能夠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服務,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助力學生核心素養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苑.“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大單元作業設計思路[J].甘肅教育, 2024(17):107-110+119.
[2]肖楊丹.“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多元化設計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4(22):20-21.
[3]李松梅.“雙減”背景下的作業優化設計探究[J].小學語文教學,2024(20):12-13.
[4]溫蘭鳳.“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高年級單元整組作業設計研究[J].教育觀察,2024(20):68-70+97.
[5]唐博玲.“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J].甘肅教育,2024(12):122-124.
[6]弓婷,魏馨.“雙減”背景下優化小學語文單元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2024(20):13-16.
[7]拜紅霞.“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方向與切口[J].新課程研究,2024(11):10-12.
[8]湯秋萍.“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單元作業設計實踐探究[J].名師在線,2024(07):10-12.
Exploration of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Chinese Homework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Reduction"
Gan Yuping
(Suwu Town Teaching and Counseling Station ,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the reform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s in full swing. Homework design needs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and interference of traditional design models, combine with students’ personalized learning needs, and continuously optimize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Chinese language knowledge, skill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encie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subje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the optimization of Chinese homework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enriching the types of Chinese homework, adhering to the concept of hierarchical homework design, integrating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complete homework through cooperation, and scientifically designing Chinese homework content. We should adopt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designing interesting assignments, designing diverse assignments, designing practical assignments, and designing creative assignment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homework design; optimization strategy; core competen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