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要深入研究學生的閱讀學力基礎,注重整合整本書閱讀內容,適時傳授一些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閱讀認知體系。整本書閱讀有助于促進學生的閱讀素養發展,在設計整本書閱讀方案時,教師要基于學生的現實學情組織整本書閱讀活動,布設整本書閱讀任務,讓學生在延伸閱讀和廣泛討論中完成閱讀學習任務,發展閱讀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閱讀素養;思維能力;語言能力;交流能力;讀寫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35-0133-04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課題“基于小學生閱讀素養提升的整本書閱讀實施路徑的研究”(立項批注號:FJJKZX23—684)研究成果
整本書閱讀是相對于單篇課文的閱讀而言的,其所提供的閱讀材料的長度、寬度與厚度,是單篇閱讀無法實現的。學生對整本書閱讀也有更多期待,特別是對故事性強的整本書有濃厚的閱讀興趣。整本書閱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為此,教師要樹立課內課外對接的意識,將整本書閱讀放在單元整體教學的背景之下,并給予學生更多閱讀引導,讓學生在主動閱讀和交流中達成閱讀共識,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升閱讀效率和品質,發展閱讀素養。
在整合整本書閱讀內容時,教師要做先行者,即在設計閱讀教學方案之前,先行閱讀整本書,理清整本書的閱讀順序,為學生順利開展整本書閱讀奠定基礎[1]。這就要求教師思考、整合整本書的作者、背景、內容、結構、表達等,并及時推出整本書閱讀任務,以啟動學生的閱讀思維。
1.篩選整本書閱讀資源
整本書閱讀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可在研究整本書內容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利用多種信息渠道搜集整本書閱讀素材,主動參與整本書閱讀活動。語文教材提及的整本書閱讀內容有限,教師不妨在課前開展信息整合工作,為學生準備一些整本書閱讀素材,如影視動畫等直觀靈動的信息,有助于觸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調動學生閱讀整本書的積極性。例如,五年級語文上冊“快樂讀書吧”推薦的《中國民間故事》是一本民間故事集,收錄了我國很多民間傳說和故事,具有極強的可讀性,非常適合學生閱讀。教師通過反復篩選,可重點推薦其中的《牛郎織女》《白蛇傳》《田螺姑娘》《梁山伯與祝英臺》《尋找不死藥》《三個大力士》等故事,并提出一些具體的閱讀要求,如要求學生選擇喜歡的故事,以個性化語言講述給家長,以理清故事基本內容。學生對民間故事有比較濃厚的閱讀興趣,因為這些故事大多帶有傳奇性,情節跌宕起伏,相關主人公也有個性。教師要求學生選擇喜歡的故事講述給家長,可成功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具體實踐中,學生能主動完成閱讀學習任務,并通過講述故事發展閱讀認知能力。整本書內容比較多,如果全文閱讀,學生會存在一定困難。而教師先期研究整本書內容,精心挑選一些故事推薦給學生,不僅能減輕學生的閱讀壓力,還能讓學生有更多閱讀收獲,這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有重要輔助作用。整本書閱讀不能靠數量取勝,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關鍵,教師適時推薦整本書閱讀內容,無疑能為學生的閱讀思維發展提供良好支持。
2.創設整本書閱讀情境
創設整本書閱讀情境,教師要有延伸創新的意識,以從課內到課外、從班級到校園的方式,對學生的閱讀感官形成全方位觸動[2]。整本書閱讀素材豐富多樣,其中很多神話、童話故事都有電子視頻,教師可先期搜集這些閱讀素材,組織學生集體觀看動畫視頻,以此觸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產生主動閱讀的興趣。教師還可在教室懸掛一些圖片,在班級讀書園地介紹名著內容,在閱讀課堂展示整本書閱讀信息,或講述整本書的故事情節和人物,以引發學生的高度關注,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例如,《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又叫《天方夜譚》,為調動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興趣,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同名動畫片,讓學生沉浸于故事中主動閱讀這本書,同時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寫讀書筆記,將精彩的情節以及好的語言都記錄下來,并定期參與集體展評活動。部分學生沒有記讀書筆記的習慣,教師以任務的形式硬性要求學生開展讀寫結合活動,并定期展評,重點點評學生的讀書筆記情況,這可在肯定學生積極表現的同時,搜集一些新鮮的讀書筆記呈現形式,成功調動學生的整本書閱讀主動性。而教師可利用讀書筆記布設閱讀任務,為學生規劃清晰的閱讀路徑,從學生讀書筆記情況可以看出,教師的整本書閱讀指導是有成效的。讀寫結合是最為常見的閱讀學習形式,學生深入閱讀整本書,這是典型的輸入學習,而寫讀書筆記,讓學生有感而發,哪怕是簡單的摘抄,也能對學生的感官帶來觸動。其訓練效果是顯著的,學生的閱讀素養得到有效發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整本書閱讀也是如此,并沒有固定的學法,教師根據自身閱讀經驗總結學法,為學生提供更多閱讀方法,無疑能有效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整本書閱讀與課內閱讀有聯系也有區別,其學法應用也存在差異,教師科學研究閱讀方法,為學生提供方法支持,對提升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品質有現實幫助。
1.傳授整本書閱讀方法
整本書閱讀涉及的內容更多,與課內課文閱讀存在一些差異,教師要注重搜集歸結一些閱讀方法,根據閱讀觀察,給予學生必要的提醒,讓學生自覺接受閱讀新法,以此提升自身的整本書閱讀效率[3]。在面對整本書閱讀內容時,部分學生存在認知偏差,如一味關注故事情節和人物,對故事背后蘊含的社會意義以及人物性格缺少深入研究,這導致其閱讀體驗比較淺顯。而教師給予必要提示,積極傳授一些閱讀方法,鼓勵學生展開深度思考和討論,可促進學生的閱讀認知能力發展。例如,《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其涉及的故事和人物都有很強的吸引力。而整理全書故事情節,對學生來說則是一項嚴峻挑戰。為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教師可重點給學生傳授一些高效的閱讀方法。第一,跳讀。長篇小說有諸多章回,教師可鼓勵學生挑選自己感興趣的人和事來讀,這可以大幅度減輕學生閱讀壓力。第二,圍繞人物了解事件。這部小說人物眾多,可鼓勵學生圍繞喜歡的人物形象挑選情節并開展閱讀。這可使學生對這些人物形成深刻印象,并全面了解人物特點。第三,列表閱讀。因為人物、情節眾多,所以學生很容易弄混其中的關系。如果能將人物和事件進行梳理,用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可大幅提升閱讀效率。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可定期舉辦閱讀展示活動,鼓勵學生介紹自己的閱讀感受,共享閱讀方法。學生對整本書閱讀有不同期待,教師針對閱讀內容進行對應設計,為學生傳授好的閱讀方法,組織學生交流閱讀技巧,有助于學生提升閱讀效率和閱讀能力,特別是定期舉行的閱讀交流活動,可給學生提供學法共享的機會。從學生的閱讀展評表現可以看出,教師的整本書閱讀指導比較科學,學生在積極回饋中豐富閱讀認知,激發出更濃厚的閱讀興趣。
2.提升整本書閱讀效率
整本書閱讀要以一定的效率作為保障。因為要閱讀更多內容,學生如果不掌握效率提升方法,不僅會耽誤時間,其閱讀感知體驗也不會豐富。為此,教師可在閱讀方法傳授環節給予學生及時提醒,鼓勵學生深入研究具體的閱讀目標和問題,以此啟動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思維[4]。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適時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組織學生交流閱讀感受和體驗,交換閱讀方法,學生積極響應,并在主動討論中形成科學的閱讀方法體系。整本書閱讀以經典名著為主,教師在組織閱讀活動時要詳細調查學生對名著的了解情況,以提升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的適配性。例如,《稻草人》是葉圣陶先生創作的中國現代童話。雖然是童話,其反映的卻是社會問題,作者用童話的形式,以稻草人的眼睛關注世間痛苦。但對《稻草人》的創作背景,有的學生并不熟悉,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背景材料,鼓勵學生閱讀故事后撰寫讀后感,揭示故事背后的故事。寫讀后感是典型的讀寫結合活動,而有的學生在具體操作中則陷入認知誤區,即一味地講述故事內容,忽視自己的感悟和啟示,或聯系自身生活經歷的意識不強,導致讀后感缺少說服力。為此,教師可精選一些讀后感,要求學生仔細閱讀和思考,以提升自己的讀后感品質。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從讀后感角度展開設計,組織學生深入閱讀整本書,聯系自身實際進行聯想和思考,以創作出具有說服力的讀后感,可促進學生的閱讀認知順利內化。童話故事折射社會現實,這無疑超出學生的認知范疇,而教師給予引導和啟示,為學生提供更多參照,可有效調動學生的閱讀思維。
整本書閱讀活動形式眾多,教師要有創新設計意識,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設計閱讀活動方案,使學生主動進入整本書閱讀核心,在深入閱讀和廣泛討論中形成閱讀認知[5]。閱讀與創作結合、閱讀與素養結合、閱讀與評價結合,可形成更多整本書閱讀任務,如讀寫展評、話題辯論、網絡交流、素材搜集、直觀演繹等。
1.創新整本書閱讀活動
整本書閱讀需要時空條件的支持,為此,教師可基于整本書閱讀任務組織相應活動,并提出具體的活動要求,為學生順利開展整本書閱讀規劃清晰路徑[6]。例如,在閱讀研討活動中,可設計含金量較高的閱讀話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閱讀辯論活動,以此有效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閱讀直觀演繹活動包括講述故事、演繹課本劇等內容,學生對這類活動有更多期待。為此,教師要深入研究整本書內容,選擇適合的呈現形式,讓學生在討論、演繹、講述等學習活動中形成閱讀認知。例如,五年級語文下冊“快樂讀書吧”推薦的《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其故事性很強,涉及的故事、人物也較多。在設計整本書閱讀任務時,教師可鼓勵學生開展自主閱讀,并選擇喜歡的人物進行重點研讀,即以人物鑒賞活動深入探究人物的性格成因。如果有更多喜歡的角色人物,不妨列出一個表格,重點解析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學生根據教師的設計進入整本書閱讀環節,重點探究喜歡的人物形象,很快就得出一些結論,并在展評環節主動介紹自己的閱讀鑒賞過程,重點剖析典型人物形象,課堂交流氣氛活躍起來。教師對學生的鑒賞情況進行專業點評,對鑒賞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予及時糾正,可幫助學生積累學法,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收獲更多閱讀體驗。而教師鼓勵學生選擇喜歡的人物進行重點探究,并提出具體的閱讀建議,可給學生帶來更多閱讀啟示。
2.優化整本書閱讀組織
整本書閱讀活動形式眾多,教師要有優化意識,鼓勵學生展開創造性學習,由此建立起來的感知體驗會更加深刻。針對學生沒有大段時間支持整本書閱讀的情況,教師不妨組織一些碎片化閱讀活動,將整本書閱讀化整為零,讓學生在不同時空開展整本書閱讀學習,這可打破語文學科教學限制,真正體現大語文觀。而教師設計的導學課、推進課、分享課、交流課與整本書閱讀整合,可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整本書閱讀的主動性。例如,《西游記》是學生熟悉且喜歡的小說,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時,可鼓勵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人物和故事創編一個課本劇腳本,圍繞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等人物設計情節。經過一段時間準備,學生紛紛將自己的課本劇腳本提交上來,教師組織學生評選,選出一些優秀腳本,在班級展開演繹活動。學生對課本劇演繹活動比較感興趣,參與創編和演繹的積極性很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學生群體中,給予學生相應的技術指導,并鼓勵學生評委賦分評價表演情況,評選出優秀表演者。整本書閱讀與課堂演繹活動相結合,可成功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創編課本劇腳本并參與課本劇演繹活動,則能促進學生的閱讀認知內化,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學生對《西游記》中的人物比較熟悉,而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展開設計,可成功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在設計整本書閱讀訓練任務時,教師要有延伸和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借助網絡廣泛搜集整本書閱讀素材和信息,并展開讀寫展評活動,讓學生自然形成閱讀體驗[7]。讀寫結合是整本書閱讀訓練的重要組織形式,教師精心設計整本書閱讀訓練任務,提出具體的讀寫要求,能有效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
1.延伸整本書閱讀訓練
在延伸整本書閱讀訓練維度時,教師要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如準備整本書閱讀素材,或組織讀書報告會、詩文誦讀會、名家面對面交流會等。這些閱讀活動對學生來說很新鮮,而教師設計具體的閱讀訓練任務,提出具體的閱讀要求,可使學生在主動閱讀中形成豐富的閱讀認知。另外,整本書閱讀訓練方案沒有固定格式,教師要科學解讀整本書閱讀內容,并結合學生的感知體驗設計對應的閱讀訓練任務,確保方案順利落實[8]。例如,《小兵張嘎》是兒童作家徐光耀創作的作品,講述的是抗日小英雄張嘎與敵人斗智斗勇的故事。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同名電影片段,并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搜集更多相關信息,深入了解其中的故事情節,然后發揮想象力為這個故事撰寫續集。基于學生對劇本創作陌生的學情,教師可詳細介紹電影劇本的撰寫特點,給出一些延伸思路,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對故事和人物進行推演思考,創作出符合邏輯的后續故事。學生領受任務后開始閱讀整本書,自發展開閱讀討論,并在重點討論后續故事發展中逐漸找到劇本撰寫思路和方法。對于學生提交的后續故事劇本,教師可組織集體展評,挑選出一些優秀作品展示到家校互動平臺,以此激發學生的讀寫積極性。
2.促進整本書閱讀內化
整本書閱讀與學校的讀書和文化建設相結合,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促進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養成。為此,教師可在班級創建整本書閱讀小組或讀書社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以此豐富學生的感知體驗,有效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共五十六回,是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學生受認知所限,不能完全理解小說的內涵,為此,教師可挑選一些經典片段,具體介紹諷刺小說的特點,鼓勵學生自行思考、探索以小說評價現實生活的寫作方法。為促進學生的閱讀內化,教師可鼓勵學生模仿小說寫法自行創編一些諷刺小說,并圍繞小說要素給予學生一些創作建議,讓學生逐漸找到小說創作路徑。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學生都有收獲,成功寫出具有諷刺意味的小說。在展評環節,教師可挑選一些精彩的小說片段現場展示、鑒賞,以肯定學生的探索行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讀寫興趣,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語文教材中的“快樂讀書吧”涉及一些整本書閱讀信息,覆蓋神話、童話、寓言、小說、科普等內容,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閱讀素材。為此,教師要正視整本書閱讀對學生的歷練作用,科學整合整本書閱讀內容,傳授整本書閱讀方法,組織整本書閱讀活動,延伸整本書閱讀訓練,并鼓勵學生開展研究性閱讀,以此促進學生的閱讀素養發展。
參考文獻:
[1]沈遠銘.小學整本書閱讀任務群表現性評價策略[J].教學與管理, 2023(05):69-72.
[2]郭興芬.基于閱讀素養提升的語文課堂提問優化策略芻探[J].成才之路,2023(36):77-80.
[3]林娜.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表現性評價的設計與實施[J].小學教學參考,2024(13):47-49.
[4]管永財.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教師博覽,2024(09):38-40.
[5]韓濤.基于項目化學習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評價策略[J].甘肅教育, 2024(01):56-60.
[6]蔡亞.創意表達點亮審美之光——兒童小說整本書閱讀的美育之旅[J].江蘇教育,2024(21):12-15.
[7]陳悅.素養導向的語文教學目標制定芻議——以“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3(08):31-34.
[8]連忠友.小學名著閱讀指導的“三大”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 33(12):35-37.
Explor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Whole Book Reading Based on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Literacy
Wen Meiai
(Fujian Province Songxi County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Nanping 353500, China)
Abstract: Teachers should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students’ reading foundation, pay attention to integrating the reading content of the entire book, timely teach some reading methods, and help students build a sound reading cognitive system. Whole book reading help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reading literacy. When designing a whole book reading plan, teachers should organize whole book reading activities based on students’ actual learning situations, assign whole book reading tasks, and enable students to complete reading learning tasks through extended reading and extensive discussions, thus developing their reading literacy.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reading the entire book; reading literacy; thinking ability; language proficiency; communication skills; readingand writingabi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