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珠三角地區公立醫院運營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為衛生行政部門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高醫院運營效率提供參考依據。方法"采用數據包絡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數模型對珠三角公立醫院運營效率進行靜態和動態分析,運用面板Tobit回歸模型探究影響運營效率的因素。結果"在珠三角地區,公立醫院的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平均值分別為0.937、0.966和0.969。只有珠海市和中山市的公立醫院達到DEA有效狀態。公立醫院的運營效率受總診療人次、住院次均費用、人均GDP和常住人口等因素的影響。結論"珠三角公立醫院整體運營效率較低,部分城市存在規模擴張較快和產出不足的問題,建議公立醫院根據自身定位提高競爭力,加強內部精細化管理水平,重視技術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公立醫院;運營效率;數據包絡分析;Tobit回歸
[中圖分類號]"R195.1""""""[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35.020
在新醫改的不斷深入下,公立醫療機構逐漸成為公共服務體系的核心主體,其運行效率直接關系到公眾衛生服務需求。中國公立醫院經過數十年的外延式、粗放式發展,正面臨預算資金資產成本管理等經濟活動、人財物技術等資源配置活動愈加復雜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國家陸續發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1]、《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2]和《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的指導意見》[3]等,旨在促進公立醫院現代化建設,實現社會效益與運行效率的有機統一,加快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本研究采用數據包絡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評估廣東省珠三角9個城市的公立醫院運營效率,并使用Tobit回歸模型分析運營效率的影響因素,為提高區域內醫療資源高效利用和推動公立醫院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數據支持。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以廣東省珠三角地區9個主要城市包括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門市、肇慶市、惠州市、東莞市和中山市的公立醫院為研究對象。使用的數據來源于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4]。
1.2""方法
1.2.1""模型選擇""DEA是一種對相同類型的決策單元(decision"making"unit,DMU)進行相對有效性評價的系統分析方法,主要的應用模型包括CCR模型(規模收益不變)和BCC模型(規模收益可變)。根據健康生產理論及實證研究,醫療衛生系統在生產技術上表現出規模報酬可變的特性,因此更適合采用BCC模型進行分析。DEA-BCC模型將綜合效率(overall"efficiency,TE)分解為純技術效率(pure"technical"efficiency,PTE)和規模效率(scale"efficiency,SE),TE=PTE×SE。TE代表利用現有投入資源所能達到的最大產出能力,PTE代表不考慮規模因素的技術效率水平,SE代表DMU最合適的生產規模。DEA=1代表該DMU有效,若DEA值越接近1,表明該DMU有效程度越高,反之則表示有效程度越低[5]。
1.2.2""Malmquist指數分析法""DEA-Malmquist指數模型將全要素生產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TFP)指數分解為技術效率變化(efficiency"change,EC)指數和技術進步變化(technological"progress"change,TC)指數,其中EC指數可分解為純技術效率變化(pure"technical"efficiency"change,PEC)指數和規模效率變化(scale"efficiency"change,SEC)指數,TFP是EC和TC的乘積,即TFP=EC×TC=(PEC×SEC)×TC。若各指數的數值gt;1,表示效率提升,等于1表示效率保持不變,而lt;1則表示效率下降[6]。
1.2.3""Tobit回歸分析""參考文獻[7-8]納入衛生技術人員數、床位數、出院人數、總診療人次、公立醫療機構數、財政撥款收入、門診次均費用、住院次均費用、人均GDP和常住人口共10個自變量,以2016年至2021年珠三角公立醫院的TE、PTE和SE為因變量,構建面板數據Tobit回歸分析模型。
1.3""指標選擇
根據DEA分析原則并參考相關文獻,最終納入2個投入指標(衛生技術人員數、床位數)和2個產出指標(出院人數、總診療人次)[7,"9]。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Excel軟件錄入數據,采用DEAP"2.1軟件中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數模型分別分析運營效率靜態和動態變化,通過Stata"13.0統計學軟件進行面板Tobit回歸分析,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珠三角公立醫院投入產出指標情況
2016年至2021年,珠三角地區公立醫院的衛生技術人員數、床位數和出院人數呈上升趨勢,年均增長率分別為4.42%、1.63%和3.03%。2021年總診療人次為27"252.7萬人,較2016年下降1.32%,年均下降率為0.27%。見表1。
2021年,珠三角地區公立醫院的衛生技術人員數、床位數、出院人數及總診療人次排名前3位的城市分別是廣州市、深圳市和佛山市。見表2。
2.2""珠三角公立醫院運營效率DEA情況
珠三角公立醫院TE平均值為0.937,PTE平均值為0.966,SE平均值為0.969。珠海市和中山市達到DEA相對有效狀態,規模報酬不變。見表3。
2.3""珠三角公立醫院運營效率Malmquist分析
2016年至2021年間,珠三角公立醫院的PEC指數均值、TC指數均值和純PEC指數均值均gt;1,SEC指數均值和TFP均值均lt;1。2018年至2019年TFP增加,技術效率增加,2019年至2020年TFP降低,TC指數下降,為近6年最低。見表4。
廣州市、珠海市和東莞市的TFP呈正增長,且珠海市的TFP增長率最高。其余6個城市的TFP呈負增長,且佛山市的TFP下降幅度最大。見表5。
2.4""珠三角公立醫院運營效率影響因素分析
Tobit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珠三角公立醫院運營效率受總診療人次、住院次均費用、人均GDP和常住人口等因素的影響。其中,總診療人次與公立醫院的TE呈正相關,人均GDP則與TE呈負相關;總診療人次、住院次均費用與PTE呈正相關,常住人口則與PTE呈負相關;總診療人次與SE呈正相關,人均GDP與SE呈負相關。
3""討論
2016年至2021年間,珠三角的公立醫院在投入和產出方面都有所增加,表明近幾年在公立醫院改革政策的推動下,醫院的服務能力得到提高。一方面,政府增加資源投入力度,完善財政撥款投入機制;另一方面,醫保支付政策的改革釋放群眾的就醫需求,有效促進醫療服務量的增加。2021年,9個城市公立醫院運行效率結果顯示,只有珠海市和中山市的投入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說明從整體上看珠三角地區公立醫院在發展規模上存在盲目擴張、醫療設施設備未得到妥善管理的現象[10-11]。投影分析結果表明,廣州市、深圳市和佛山市的公立醫院在投入和產出上都沒有冗余。影響這3個城市公立醫院運行效率的主要因素是規模較小,醫療資源覆蓋面受限。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應適當增加衛生資源的投入比例,滿足區域內群眾的就醫需求[12]。
Malmquist動態分析結果顯示,廣州市、珠海市和東莞市的公立醫院在TFP指數上表現出有效性(33.3%),說明珠三角地區的公立醫院整體運營效率不高,可通過提升技術效率改善TFP。PTE的提升對生產率變化影響更顯著,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在這一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東莞市通過提高PEC指數彌補技術的不足,從而顯著增加TFP[13]。
Tobit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總診療人次與公立醫院TE、PTE和SE均呈正相關,提示總診療人次是影響公立醫院運行效率的關鍵因素,醫療資源投入與醫保、醫改政策的落實,滿足群眾的就醫需求,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得到有效利用。本研究中人均GDP與公立醫院TE和SE呈負相關,常住人口與公立醫院PTE呈負相關,與韋興煥等[7]的研究結果相似,這可能是因為經濟發達城市政府財政投入更多,居民就醫選擇多,醫院效率較經濟發展水平薄弱地區低,且常住人口較多的情況下,醫療服務需求量越大,某種程度上加重衛生技術人員的工作負擔,從而降低技術效率。此外,住院次均費用與公立醫院PTE呈正相關,這意味著住院次均費用越高,醫院PTE越高。在SE不變的情況下,高費用可提高醫院效率,但增加患者的醫療負擔。
在珠三角公立醫院醫療資源配置效率存在問題的背景下,從整體視角把握醫療資源的總量和機構分布至關重要,更好地滿足民眾對多層次醫療服務的需求。建議從以下幾方面改進:①明確醫院功能定位,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政府部門應立足區域發展制定科學的衛生規劃,加強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明確不同類別、不同性質醫院的功能定位,加大對效率低下城市的公立醫院扶持力度,通過財政扶持、新技術新項目引進、優化衛生技術人員結構等方式提高總體效率。②推進醫聯體建設,切實落實雙向轉診制度。通過強化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間的協同合作,將過剩的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到基層醫療機構,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在基層的有效布局,更好地促進分級診療體系的形成,推動區域及機構間的協調發展。③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致力于提高醫療服務能力。發揮公立醫院的口碑和資源優勢,完善人才培養模式,鼓勵醫護人員通過提升學歷、參加學術交流會議、上下級醫院輪班輪崗等方式,發揮上級醫療機構的人才技術輻射和帶動能力,更好地促進區域和機構間衛生人才的自我提升。④加強醫院運營效率常規化監測預警平臺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抓取醫院醫療業務數據和財務運行數據,預測判別運營效率低下的醫院,并將預警信息及時推送到地市衛健系統和醫院,指導地市醫療機構主管部門和醫院及時采取干預調整措施。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的通知[EB/OL]."(2017-01-09)[2024-10-10]."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09/content_
5158053.htm.
[2]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EB/OL]."(2017-07-25)[2024-10-10]."https://www.gov.cn/xinwen/2017-07/25/content_5213309.htm.
[3]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的指導意見[EB/OL]."(2020-12-21)"[2024-10-1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2/26/content_5573493.htm.
[4]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廣東省衛生健康統計年鑒[EB/OL]."(2016-07-25)[2024-10-10].http://wsjkw.gd.
gov.cn/zwgk_tjxx/index.html.
[5] HUANG"Y"G"L."An"application"of"data"envelopment"analysis:"Measuring"the"relative"performance"of"Florida"general"hospitals[J]."J"Med"Syst,"1990,"14(4):"191–196.
[6] 陳聚祥,"黎映靜."基于數據包絡分析的福建三級甲等醫院運營效率評價[J]."中國衛生統計,"2016,"33(5):"749–751.
[7] 韋興煥,"馮俊,"張興隆,"等."基于DEA-Tobit模型的廣西中醫類醫療機構運行效率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衛生軟科學,"2023,"37(2):"41–45.
[8] 屠彥."天津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7,"36(2):"65–69.
[9] 孫進,"楊榮曉,"張彥茹,"等."鄭州市公立醫院運行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21,"48(15):"2773–2776.
[10] 柯思思,"劉新會,"李長風."中國各地區醫療機構DEA-"Malmquist效率指數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6,"36(5):"32–34.
[11] 林凱,"邵燕華,"馬曉姣,"等."浙江省三級公立醫院綜合技術效率及影響因素——基于DEA和Tobit回歸分析[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4,"7(8):"62–67.
[12] BACI"H,"KONCA"M."Evaluating"the"technical"efficiency"of"hospitals"providing"tertiary"health"care"in"Turkey:"An"application"based"on"data"envelopment"analysis[J]."Hosp"Top,"2021,"99(2):"49–63.
[13] 聞逸帆,"張紹峰,"宋寧宏."基于數據包絡分析的江蘇省某公立醫院臨床科室運行效率評價研究[J]."中關村,"2023(1):"101–103.
(收稿日期:2024–09–27)
(修回日期: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