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農家書屋學技術;要賺錢,農家書屋學經驗;要發展,農家書屋把書看。”這是云南省大理州洱源縣西部煉鐵、喬后、西山村民在農家書屋查閱各種資料的過程中,廣泛流傳的一段順口溜,見證了農家書屋自啟動實施以來,帶來的廣泛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洱源縣煉鐵、喬后、西山鎮鄉地處山區,發展滯后,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以來,針對農村普遍存在的“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問題,3所文化站立足于服務“三農”和推進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農家書屋的文化陣地作用,將農家書屋工程作為親民、為民、惠民、富民工程來抓,扎實有效地開展各項工作,培養了一批新型農民,有力推動文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如今,農家書屋已成為農民致富的“助推器”,更成為鄉村振興道路上的迫切需要。
目前,洱源西部煉鐵、喬后、西山鎮鄉29個行政村農家書屋的圖書均已配齊,并全部分類上架,藏書達13萬冊,光碟達2900多張,內容涉及政治、歷史、文學、醫藥、財經、種植等10余種。為防止出現書屋成為擺設、圖書閱讀率低、村民借閱困難的現象發生,每月都會組織村民舉辦閱讀活動。村委會還在書屋開放時間上堅持以人為本,制定管理規章制度。只要村民有閱讀或借書需要,隨時為群眾開放。在制度操作上,結合各村實際制定具體的借閱登記管理辦法,實現農家書屋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群眾可在農家書屋里學習技能、掌握信息,并結合農村黨員遠程教育視頻培訓,涌現出一批學習型農民,培養了一批“土專家”,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農家書屋不僅使廣大農民學到了種植養殖技術,還讓農民掌握了致富信息,成為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個新亮點。村民的文化素養也因農家書屋的存在得到迅速提升,農家書屋現已成為村民致富道路上的“活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