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國慶長假前夕,云南哀牢山突然爆火“出圈”。一位名叫“山取畫材”的視頻博主,兩次孤身前往哀牢山中取礦材,并將這段經歷拍成視頻。視頻中,一人一筏,獨自泛舟于濃霧氤氳的湖上,身后是一片黢黑陰森的密林,“鬼氣森森”的畫面,激發了網友強大的探秘欲,眾人將哀牢山稱為“現實版的鬼吹燈”。
在之后的國慶長假,無數人涌進哀牢山探秘,堵車綿延數公里。突然到來的“潑天富貴”,令哀牢山新平景區工作人員很緊張,緊急發布通知:哀牢山深處危險,別貿然前往未知地帶。
那么,哀牢山里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它又到底是什么樣的山?
其實,哀牢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橫亙在云貴高原與橫斷山脈分界線上的群山,為西北- 東南走向,全長400多千米,海拔普遍在2000米以上。其分布范圍涉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玉溪市、普洱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
有不少網友表示:“‘哀牢’二字很嚇人,像是一進山,就要去悲哀地坐牢。”但實際上,這個名字來自2400多年前建立在此地的哀牢古國。哀牢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從舊石器時代晚期一直延續到鐵器時代早期,東漢永平十二年(公元69 年),哀牢王柳貌率55萬余人歸附漢朝。
如今,山上大部分地區被封禁,為數不多對外開放的景點都在323國道旁。從山腳下的云南玉溪戛灑鎮出發,可以沿著國道一路上山。
沿著國道,海拔一路升高,道路兩旁的植被也越顯繁茂,一路上經過石門峽景區、茶馬古道景區和金山原始森林景區等。目前只有幾條成熟的徒步路線能放人通行,即便是當地村民也不敢貿然往深山里走。因為深山里常年濃霧籠罩、天氣瞬息萬變,山林深處伸手不見五指,猶如《鬼吹燈》中的“云南蟲谷”。
哀牢山帶給人們的精神壓制也在于此。
山中多雨,但不像狂風驟雨那樣干脆。喬木的枝丫在高處交會,灌木遮地,縱橫交錯的樹根上遍布厚厚的苔蘚和蕨草,粗壯的藤木野蠻地向上攀爬。因為缺少陽光直射,山中常年昏暗一片,像是被太陽遺忘的地方。
“原始森林就在幾公里外,但我們從來不進去。”一位生活在山腳下的村民說,這是他的家族里世代流傳的警告,“我們叫那里‘死亡森林’。”
2021年,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的4名專業地質調查人員,在哀牢山中失聯遇難,震驚全國。出發時,4 人均攜帶了羅盤、雨衣、干糧、汽油等物品。每人還有一臺RTK 測繪設備,方便后方通過衛星數據鎖定實時位置。但后來救援人員發現,當地的磁場是正常強度的兩倍,意外發生的主要原因是4 人受到磁場干擾迷路后,長時間在山間行走,體力消耗過大,加上氣溫驟降造成了人體失溫。
隨著哀牢山成為網紅景點,關于“哀牢山內大地磁場信號異常” 的消息再次沖上熱搜。這個說法得到了證實。廣東財經大學地理學教授唐曉春表示,哀牢山部分地區的確存在地磁異常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分布著大片裸露的帶磁性礦物的玄武巖。在地磁較強的區域,指南針會直接失靈。
元代詩人方回曾在詩中描述哀牢山的另一兇險:“霧毒飛鳶墮,風腥巨蟒過。已還生定遠,猶類病維摩。”意為哀牢山山林毒霧遍布,巨蟒出沒,如果染了山中瘴病,就算能救活也要丟半條命。其中神秘的“霧毒”就是瘴氣。瘴氣是原始森林中動植物腐爛產生的毒氣,這些有害氣體在人跡罕見的深山中,由于得不到及時擴散,久而久之就聚集成了瘴氣。在郁閉度(樹冠垂直投影面積與林地面積之比)很高的哀牢山中,到了晚上,尤其會釋放大量二氧化碳,長時間行走其中極有可能因缺氧失去意識。
無獨有偶,詩人駱賓王被貶至云南路過哀牢山時,也曾感喟:“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絕壁千里險,連山四望高。”這首詩直言了哀牢山懸崖眾多,險峻異常的特點。哀牢山經受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夾擊,形成了巨大的褶皺,加上流水的不斷侵蝕切割,山中到處是懸崖峭壁。多次進山調研的地質學家表示,哀牢山腹地幾乎無路可走。
在山腳的鎮沅縣百姓的口中,山脈深處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稱作“山心”——這是一個充滿敬畏的名稱。“山心”位于哀牢山脈中北段,最高峰海拔3166米。那里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物種,但人跡罕至,氣候多變,沒有人敢接近“山心”。
2021年4位調查員失聯后,云南省山地救援隊隊長胡文琨進入哀牢山保護區救援。那次救援經歷,是他經歷過難度最大的一次。“山里基本沒路,要靠砍刀開路。坡度陡,70度的坡就算小的,平均下來一小時只能走300 米,遇到更陡的坡,一小時只能走100多米。”
更不用提下雨的哀牢山內,境況更加復雜。因為雨水必然伴隨濃霧,保護區內仿若幻境。彎曲的樹干上覆蓋著經年的苔蘚,抬頭,樹樹相纏,低頭,也難看清楚走過的痕跡。所以迷路加失溫,在哀牢山中并不是新鮮事。
雖然從地理環境來看,哀牢山長著一副“生人勿近”的殘酷面孔,但從生態環境來看,這里卻是動植物的寶藏。
哀牢山保護區是目前我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保存面積最大的保護區, 發育了近35000公頃繁茂連片、莽莽蒼蒼的常綠闊葉林,是重要的生態屏障。東京龍腦香、須彌紅豆杉、桫欏、長蕊木蘭、雞毛松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印刻著地球進化的高光時刻。
這里也是眾多野生動物的家園,里面有國家級重點保護的西黑冠長臂猿、印支虎、云豹、熊猴等獸類和黑頸長尾雉、侏藍仙鹟、白鷴等鳥類。在中段的原始森林里,還藏著一條“千年鳥道”,是我國候鳥遷徙西部路線的重要一程。
因為經歷過復雜的地質作用,所以哀牢山里蘊藏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哀牢山礦集區是我國西南三江地區重要的多金屬礦床集中產區之一。博主“山取畫材”“出圈”的違規取礦視頻,取的就是哀牢山里的多彩異極礦(一種硅酸鹽礦物)。
同時,哀牢山自然保護區還默默惠益著山下的居民。
茶葉、核桃樹、藥材、各類水果,都是山里的經濟作物。甚至連村民最基礎的需求——水源,也是從哀牢山山峰處的泉眼流下。“哀牢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長。”紅河纏繞著從哀牢山延伸下來的每一條山脈,接納奔流下來的每一股清溪,兩岸是青綠的甘蔗林和成排的攀枝花樹。
而為了留住水, 養住人,哈尼族、彝族等紅河南岸各少數民族用手中的鋤頭和犁耙,將壯觀的哈尼梯田雕刻在哀牢山上,綿延整個紅河南岸,是我國首個同時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與世界文化遺產的“雙遺產”地。
在哀牢山的叢林之中,至今綿延盤旋著茶馬古道的遺跡。經過哀牢山的茶馬古道全程600多千米,是歷史上云南三條大通道之一,古稱迤南大道。相傳,在茶馬古道繁盛時期,每天有800 匹馬在此通過,造就了千家寨的繁榮。
所以,相較于神秘的“云南蟲谷”,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哀牢山,寬厚博大,潤澤萬民。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地理”“三聯生活周刊”“Vista 看天下”“九行Travel”等微信公眾號,朱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