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山后村坐落在過蕩山北麓,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口人的大村莊。閑暇時,村婦聯主席李永霞喜歡挨家挨戶“逛”一圈,和輟學的青少年談談心,同患病的老人嘮嘮嗑,給賦閑在家的母親捎上幾條招工信息……他們是李永霞一直掛在心上的困境婦女兒童。在孩子們心目中,李永霞的臉上總是笑意盈盈,她一來,常會帶來解決困難的好消息,讓人覺得親切又安心。
解開心里的結
2019年,李永霞來到山后村村委會工作,整理村民的補貼申請時,了解到家庭特別困難的小玉家庭。上門走訪時,李永霞發現他家不像其他農村家庭敞著院門,而是大門緊鎖,院子里亂糟糟的。小玉的奶奶解釋,小玉的爸爸肢體殘疾,沒有勞動能力,媽媽和弟弟都有智力障礙,生活無法自理,如果不將門鎖好,他們可能一不留神就跑出去了。奶奶說著禁不住淚流滿面。李永霞看著和自己女兒年齡相仿的小玉,心疼極了。她想:“小玉才12歲,奶奶年紀大了,不可能一直照顧她,以后的路還長,她該怎樣走下去呢?”
從那以后,李永霞對小玉格外關注,她為小玉家辦妥了低保、殘疾人補貼,以及小玉的學費減免;安排村干部一對一幫扶,定點關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李永霞放心不下小玉一家,時常帶上藥品前去看望,了解近況。
小玉上初中后,周末從學校回家,李永霞常帶著她去圖書館、博物館,鼓勵她好好學習。看到軍訓夏令營的招募信息,李永霞也不忘給小玉報名,讓她學會適應新的環境,結交新的朋友。每次出門,李永霞都會讓自己的女兒和小玉結伴,“女兒和小玉是同齡人,又都是女孩,她們的共同話題更多,也能從孩子的角度幫助小玉解開心結。”小玉感受到李永霞細膩的關心,性格逐漸變得開朗,原先的自卑、憂慮也消散了。
一次,小玉告訴李永霞,最近學業壓力大,成績退步了,家里的環境又不能靜心學習,還和奶奶發生了矛盾,情緒十分低落。思考之后,李永霞決定將小玉接來家中住幾天。“小玉正處于青春叛逆期,遇到壓力時不知道該怎么排解,便沖著奶奶發脾氣。我就每天接送她上下學,給她做愛吃的菜,耐心開導她,用溫和的方式幫助她紓解情緒。”
在李永霞家的最后一天,小玉買了一箱牛奶送給她,說了句:“姑姑,你辛苦了。”李永霞欣慰地笑了,“雖然我們沒有親戚關系,但她叫我姑姑,說明她信任我,把我當作她的親人。幫扶小玉家庭幾年來,看著她一天天長大,變得懂事,學會感恩,我也早已把她當作自己的女兒了。”從那以后,小玉的學習成績提升了,和奶奶的關系也愈加融洽。
姐妹花的“臨時媽媽”
李永霞的手機里收藏著一張照片,照片里的女孩站在爛漫的花叢中,笑容可掬。她是小慧。小慧出生后不久,母親便去世了,父親常年在外務工,只有爺爺照顧她和姐姐。一次,李永霞把小慧接來家里玩耍,發現小慧的頭上居然長了許多虱子,李永霞嚇了一跳,“可以想見這個孩子的生活非常不容易。”看著亂蓬蓬的頭發下面那張漂亮的小臉,鼻子一酸,幾乎掉下淚來。
李永霞出門買來藥水,給小慧仔仔細細地洗了好幾遍頭發,然后幫她扎了一個漂亮的辮子,帶著她出門看花,在春天生機蓬勃的花叢中,用快門定格了小慧的笑顏。
由于常年在外,小慧的父親很少過問孩子的生活情況,李永霞便充當起了小慧的“臨時媽媽”,幫她添置生活用品,給她講解生理期的知識,叮囑她要樹立安全意識,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一天深夜,李永霞照例在村里的小路上巡邏,發現路邊有個女孩正在玩耍,原來是小慧的姐姐小靜。由于缺乏家長的管教,上初中的小靜調皮貪玩,成績也不理想,后來輟了學。李永霞心情沉重地將小靜送回家,那天,她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不停地思考該怎樣幫助這對令人心疼的小姐妹。
李永霞和村支書一起找到小靜的爺爺和父親,反復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她將小慧的照片發給姐妹倆的父親,語重心長:“難道你想看著小慧和她的姐姐一樣輟學嗎?她們已經失去了母愛,今后的路,她們需要你的關愛和保護。”父親被李永霞說動了,此后時常回家照顧姐妹倆的生活和學習,也讓小靜重新回到了校園。如今,每當和李永霞聊天時,他還時常翻出那張綻放如花笑顏的小慧的照片,感謝李永霞在自己缺位的時候,給孩子們帶來了溫暖和愛。
守護純真
在李永霞看來,參與到“一戶一策”困境婦女兒童家庭精準微關愛項目中,成為一名愛心媽媽,不僅僅是多了一個身份,肩上更承載著困境兒童的盼望和期許。“雖然每個孩子的出身不同,命運不同,但每個孩子都是純真善良的,都需要得到愛的滋養。有時候,你朝他們伸出一雙手,便能在他們幼小的心中灑滿陽光。”
剛進村委會工作時,李永霞認識了小萌一家。小萌的父親患癌后臥病在床,母親是聾啞人,一個人挑起照顧丈夫和養兩個孩子的重擔。她簡樸勤勞,將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為了減輕她的擔子,李永霞跑前跑后幫她辦理各種優惠政策,“所幸她識字,我們就在手機上打字交流,幫她紓解壓力。”
小萌是個討人喜歡的小男孩,活潑、有禮貌。“他的小學在村委會旁邊,每次一放學,他離得老遠就親熱地朝我打招呼,跟我分享學校的趣事。我知道他媽媽忙,每次帶孩子出門玩的時候,我就把他也帶上。”有時中午放學,小萌站在學校門口,左等右等也沒人來接。李永霞看著孤零零的小萌,便朝他招招手,說:“來,上我家吃飯吧。”小萌便開心地朝她奔來。
李永霞覺得,自從走上幫扶困境兒童家庭這條路,她和這些孩子們的感情就像一顆顆種子慢慢生根發芽,付出的愛變成了一張張朝自己開懷大笑的稚氣的臉……她希望努力守護這份純真,讓他們無懼風雨,朝著美好與希望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