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好東西》以犀利而獨到的女性視角,從當代獨立女性生活展開,展現了她們在情感、事業中面臨的種種問題與抉擇。電影跳出了傳統愛情電影的模板,雖未有大起大落的戲劇張力,卻有著生活的趣味,有著現實的反諷,有著溫情的治愈。
在電影中,單親媽媽王鐵梅曾是媒體記者,因行業發展的變革與養育孩子的壓力,不得不放棄了原先的工作,轉戰新媒體。王鐵梅帶著孩子王茉莉搬到新家后,結識了鄰居女孩小葉。小葉純真善良,對待情感灑脫勇敢。兩位性格迥異的女性,面對舊創傷和新挑戰,她們彼此溫暖互相慰藉,電影細膩地描繪出了她們之間復雜而微妙的情感。
電影在人物刻畫上讓人尤為驚喜的另一點在于王茉莉,她既不是“小棉襖”也不是“拖油瓶”,導演邵藝輝在有限的時間里,賦予了一個孩子視角的女性力量。作為單身母親,王鐵梅松弛而快樂,尊重孩子的意愿,王茉莉的成長是母親王鐵梅的延續,她對這個世界有自己的理解和認知。
細膩生動的人物形象,成為電影引發觀眾情感共鳴的奠基,而電影讓人印象很深的一段,是小葉和王茉莉的聲音猜測游戲。作為錄音師的小葉,在幫忙照看王茉莉時,讓她聆聽自己錄制的聲音,以新奇的玩法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而這些聲音的出處則是王鐵梅在家忙碌時留下的,音樂與母親的家務勞動交織重疊,組成了美好的樂章。電影以創新且溫柔的表達方式,讓觀眾看到了王鐵梅作為一個單親媽媽的全方位生活側寫。
電影用生活日常去衍生出情感與幽默,在呈現女性思想上更為輕盈靈動,對比一些以苦難磨礪為鏡,映照出女性堅韌不拔輪廓的女性作品,《好東西》則建立起了一個屬于女性的生活圖譜,以此呈現女性思想的內核,使整個故事在松弛中充滿了溫情和智慧。
影片結局是開放式的,邵藝輝坦言:“我不喜歡故事有特別明確的結尾,我想傳達給大家的是,故事的最后,這些人還生活著,他們可能沒有特別大的成長,也沒有悟出特別大的道理,但是每個人都收拾好了心情,繼續向未來進發。希望給大家一種平靜的感覺,我們都可以繼續好好地生活。”這為觀眾提供了平實落地的想象空間。
生活雖非蜜罐,卻處處藏著甘甜。《好東西》治愈人心的地方就在于它源于女性,以女性為主體,卻又打破了性別的藩籬,讓觀眾在不夠完美的生活中,正視焦慮,做獨立完整的自己,去發現、擁抱生活中的美好。
編輯 吳元梓 11594923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