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地球全景圖上有一部令人震撼的“大地藝術編年史”,這是偉大藝術家們介入自然的標志性作品。羅伯特·史密森的《螺旋形防波堤》與南希·霍爾特的《太陽隧道》亦在其中。這對夫妻的愛戀如其作品,不懼宇宙洪荒、時間流逝。
見證奇妙緣分
霍爾特曾在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專業研究“植物系統”,興趣廣泛的她還主動進修藝術課程。大學三年級時,霍爾特多次赴紐約觀看藝術展覽。有次聚會,一位朋友為她引薦年輕的藝術家史密森。寒暄幾句后,他們意識到曾是高中校友,只是以往互不相識。史密森告訴霍爾特,他正在學習抽象派繪畫;霍爾特大方回應了對“幾何圖形”的認知。在史密森看來,霍爾特就像一個藝術與科學的“混合體”,是足夠激發藝術家創作靈感的達人和知己。這次相遇以后,他們隱約覺得彼此之間有奇妙的緣分。
大學畢業后不久,霍爾特的父母雙雙離世,悲痛不堪的她辭去助教工作。在史密森建議下,她閱讀大量精神分析類書籍,逐漸走出陰霾。1963年6月,史密森與霍爾特組建家庭。在格林威治村的小公寓里,這對新婚夫婦經常舉辦藝術家聚會,卡爾·安德烈、瓊·喬納斯、邁克爾·海澤等人皆是他們的座上賓。大咖們的藝術觀念在此云集、碰撞,凝聚和升華。史密森和霍爾特對“商業化藝術”概念嗤之以鼻。夫妻倆決定換一種思維方式看待藝術,“觀念化”與“極簡主義”成為他們的共同導向。
那時起,霍爾特開始創作一種“無地點”雕塑。他帶回特定地點的泥土、巖石等物品,然后按照規則放置在幾何形的箱子、鏡盒里。與丈夫不同,霍爾特更專注于攝影、錄像、書籍裝幀等現代藝術。不僅如此,她還時常為霍爾特的雕塑提供具有補充功能的地圖或鳥瞰照片。如此,史密森和霍爾特一唱一和,不斷尋找能讓藝術脫離封閉式美術館的策略——“用大地本身來表達藝術”逐漸演變為一致偏好。
是親密伴侶,也是合作伙伴
史密森喜歡旅游,婚后他多次和霍爾特造訪美國西部。初到那里,霍爾特對廣袤的沙漠和山脈景觀大為震驚。漫步在廣闊的地平線上,心情激動的她徹夜無眠。第二年,這對夫妻又前往各地參觀考古遺址,包括英國的巨石陣和達特穆爾公園、美國礦業小鎮弗吉尼亞城的小墳墓等。霍爾特對古代小墳墓饒有興趣,她用相機記錄它們。回到家,史密森欣賞妻子帶回的照片,稱贊她捕捉到的元素與古代紀念碑高度相仿。
20世紀60年代末,史密森在猶他州的大鹽湖岸邊購得一塊土地。鹽湖是被紅藻嚴重污染的“血湖”,湖岸東北角有片因石油開采而遭受污染的區域。鹽湖城先民口口相傳,此湖通過一條暗流與太平洋相連,這條暗流不停吸入流水,以致形成許多漩渦狀水紋。霍爾特認為這個傳說充滿神秘氣息。接下來,史密森用近7000噸泥沙建造巨大的螺旋狀水紋,后把其放入湖中,成為既成景觀的“非自然延伸”。時隔數年,大地藝術作品《螺旋形防波堤》順利完工,粉色湖水悄然變化,霍爾特驚喜地發現,丈夫給予她觀摩尋常景觀的全新視角。《螺旋形防波堤》完成之際,史密森執導同題紀錄電影,霍爾特當仁不讓擔任攝像師。拍攝現場,霍爾特特意選用覆蓋面更廣的俯瞰鏡頭,同時調節影片色彩飽和度,試圖用鮮艷畫面提醒人們留意環境。史密森還希望在影片中加入一些“地球歷史”,霍爾特于是加拍了時長一分鐘左右的地球變遷片段。
霍爾特越來越多地拍攝史密森的經典作品和創作過程。有時候,拍攝本身就是這對夫妻的即興創作。一次,他們得知新澤西州的大峽谷采石場內有個石坡,便立刻驅車前往。石坡高約20英尺,史密斯爬到頂部,順勢撒下大把從書籍上扯下的紙片。霍爾特適時端起相機。霍爾特知道,丈夫一直是擔憂工業破壞的“悲觀主義者”,但她相信藝術創作有助于抒發一切。那一年,霍爾特用“史密森系列”的照片舉辦了首次個展。
愛情猶如星云
1973年傍晚,史密森對著工作室墻壁上的世界地圖籌備最新的藝術項目,他用藍色筆圈畫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處方形版塊,打算將這里當成新作的實施地。不幸的是,幾天后飛往該地考察時,史密森乘坐的飛機失事——這是霍爾特鮮有的沒有陪同丈夫出行的一次;史密森沒有機會留下只言片語。史密森去世后,霍爾特與朋友們共同完成他為之獻出生命的遺作《阿馬里洛坡道》:但凡日子晴朗,會有炙熱的陽光烘烤作品里的紅褐色坡道,風沙、碎石、稀落的田野和森林恍惚嗚咽著什么。
沿襲史密森對土地和自然的關注,霍爾特決定用環境論的方法繼續藝術創作。史密森的《螺旋形防波堤》聚焦猶他州的湖泊,霍爾特便在猶他州的沙漠里設計《太陽隧道》。她用四根斷開的水泥管構成類十字形,從類十字形的四個方向望去,夏至日、冬至日的太陽會映射于管道中心處,管道上有很多小孔組成不同的星系圖案。霍爾特鐘愛由光線、星體建構的宇宙。當攝影的焦距控制與大地藝術的相對感性結合起來,她的作品便與史密森的作品一起,彰顯特定的時空屬性。
幾十年來,霍爾特一邊進行創作,一邊用心保護史密森生前的所有作品。2007年,霍爾特以環保活動人士的身份抗議政府拍賣《太陽隧道》附近土地的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權。第二年,她對在大鹽湖北端《螺旋形防波堤》附近鉆探石油的計劃提出質疑——事實上,霍爾特已在1999年將《螺旋形防波堤》捐贈給迪亞藝術基金會,但她對它的呵守未減分毫。2013年10月,霍爾特榮獲由美國國際雕塑藝術中心和《雕塑》雜志聯合評選的終身成就獎,而后因身體不適住進醫院。住院期間,霍爾特制作電影《阿馬里洛坡道》,主題仍是對史密森遺作的偏具象描述。2014年去世之前,霍爾特又在自己居住的新墨西哥州成立“霍爾特/史密森基金會”。
史密森遇難時年僅35"歲,他與霍爾特擁有過短短十年的幸福生活。但他們的愛儼然是大地藝術的幻形,足以化作星云。1978"年5月,霍爾特曾寫下紀念史密森的詩:在此刻,在此期間。隨著時間推移,日往月來,時復一時。直至時機成熟,終有一日……
編輯 王冬艷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