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起開始實施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是我國個人所得稅征管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新的稅法對個人所得稅征管體制的優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稅收政策的日益完善、社會主義現代化步伐的加快、優質稅收服務的持續供給、個稅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要想發揮好個稅的作用離不開健全科學高效的個人所得稅征管體制來保障。在此以山東省泰安市泰安高新區關于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相關工作的分析,希望對稅務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提出合理化建議。
泰安高新區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實施現狀及問題
(一)泰安高新區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實施現狀
1.高新區稅務局個稅征收管理情況
2018年國稅、地稅合并后,山東省泰安市泰安高新區稅務局現在總共設有15個綜合科室和4個派出機構。據統計,負責征管工作的人員共50人。從年齡結構看,35歲以下的人員占比最少,只有3人,約占6%。35-45歲的人員有8名,約占16%;46-55歲階段的人員有17人,約占34%;55歲以上的有22人,占44%。其中,35歲以下的人員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但同時也缺乏相關的工作經驗。處于35-55歲的人員是基層稅務部門開展工作的骨干,他們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而處于46-55歲和55歲以上年齡層的人員,由于年齡、身體素質、知識結構等各方面原因,對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形成了一定的影響。
目前,泰安高新區的個人所得稅的征管模式采用“管戶+管事”的方式,這對各個稅繳義務人的依賴程度非常高,稅務干部無法直接與相關自然人接觸,這使得部分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工作尚未達到精準化的要求。
(二)泰安高新區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存在的短板
1.自主申報率低
納稅人的主動申報意愿不足,在日常的征收管理中發現,有固定工作單位的納稅人能夠及時準確地進行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但通過APP自行申報的比例較小,多存在于工作地點不固定等的靈活就業人員。這些人一部分是文化程度較低,認為填報過程復雜等原因放棄填報,另一部分人員覺得收入零散,達不到扣除標準,主動申報的意愿低。而這些人員往往在多個地方或單位有收入,因此讓這類群體申報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
2.填報信息不實
在個人所得稅的申報過程中,第一,有部分納稅人為了盡快完成申報繳納稅款,會隨意或不按照正確要求對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進行填報,導致填報信息與其納稅人的實際信息不符合;第二,有部分納稅人從事日結工、零時工等工作形式,往往存在多處所得的情況,進一步導致了填報的個人所得稅申報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第三,由于校驗采用人工校驗的方式,需要稅務人員在大量的信息中篩選出虛假信息,無形中增加了信息處理的難度和工作量。因此據實填報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加強對納稅人填報信息的審核,是提高專項附加扣除效率非常必要的手段。
3.對政策理解產生偏差
目前當地真正理解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方式、內容等的納稅人繳費人并不多,大部分人對此業務都是一知半解。近些年由于網絡的飛速發展,盲目聽信自媒體指導的納稅人繳費人較多,導致對政策的理解產生偏差,也不利于政策的推行。
4.申報流程復雜
近幾年,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方式主要有APP自行申報和扣繳納稅人申報兩種方式。扣繳納稅人這種方式比較簡單,為企業、單位等財務會計人員統一申報。但大部分人都是通過APP自行申報的方式,自行填寫相關信息完成申報。由于APP模塊較多、操作比較復雜,加之部分納稅人文化程度不高、對政策理解不準確等問題,申報成功率較低。而且通過這幾年的申報過程不難發現,每年APP客戶端都會進行更新升級,操作界面變動頻繁、填報內容增多等又加劇了填報的復雜程度。
對泰安高新區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對策建議
結合國內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落實的優秀典型經驗和先進做法,結合泰安高新區實際情況,特對本地區政策實施提出對策建議。
(一)繼續營造良好的政策執行環境
一方面要加強對稅務人員的培訓。培養專業性人才隊伍,提高他們對服務政策的把握能力,增強綜合素質,才能為執行政策提供有力保障。同時,要健全干部培訓體系,著力培養復合型、專業性的年輕干部,充實中堅力量;應充分發揮稅收“人才庫”的作用,通過定期組織集中培訓、團隊合作等方式考察選拔年輕干部,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工作技能,還能為日后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要提高對納稅人的宣傳培訓力度。為了能夠提高納稅人繳費人的自主納稅的意識,稅務部門應多措并舉加大宣傳力度,在每年較為固定的時間節點,依托“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等活動,進高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行稅法宣傳。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例如線上教程、宣傳資料等,幫助納稅人了解填報要求和技巧,提高填報質量和效率。
(二)完善相關配套措施
1.拓寬涉稅信息共享渠道
(1)加強與外部門間信息共享。建立財政、人社、醫保、稅務、殘聯、街道等多部門聯合的管理保障機制,從登記環節、征收繳納、權益保障等各環節破解個人所得稅管理溝通壁壘,形成部門聯動、業務互通、數據共享的個人所得稅征繳模式。暢通稅務稽查部門與公安、檢察院等部門的聯動渠道。
(2)加強稅企間信息共享協作應對能力。在現有的數據共享基礎上,強化對代扣代繳義務人信息的共享渠道,代扣代繳執行的業務行為需得到當地稅務機關的認可,代扣代繳義務人與當地稅務機關保持日常溝通,若遇到有不明確的稅務事項,及時向當地稅務機關確認。
(3)稅務部門內部加強協作。明確法制、征管、稅源管理科(所)等部門間針對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流程、管理的工作標準、崗責清單,特別是在個人所得稅風險應對處理過程中,試行扎口統籌管理,明確文書審核、執法流程規范、強制執行重大事項審核等關鍵環節分工,厘清內部職責,加強溝通協調和信息共享,形成部門合力。
2.優化升級信息填報系統
(1)增強填報系統的用戶友好性。為方便納稅人填報,可以進一步優化填報系統的界面設計,例如增加更多的可視化元素,使之更加簡潔明了,同時減少填報過程中的錯誤操作。
(2)提供更多的填報模板和示例。現有的個人所得稅申報系統在首頁底部提供了“我要幫助”頁面,但“幫助中心”中有13大項33小項,而33個小項下還有更多分支問題,申報人難以快速檢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同時“幫助中心”對政策解答說明上太過專業,沒有考慮到很多納稅人可能無法理解專業的稅法知識。因此對于一些復雜的稅務申報表,可以提供更多的填報模板和示例,輔以動畫漫畫等形式的解答來代替專業的稅法知識,以幫助納稅人更好地理解填報要求和填報內容,從而更準確地進行填報。
3.建立完善政策監督機制

(1)完善稅務系統內部督察內審工作。結合稅政工作實際與辦稅服務廳日常管理,梳理匯算清繳工作流程,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維度明確了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工作內容和重點,加強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全流程監管。堅持“問題導向”,根據個人所得稅征管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成立由多部門骨干組成的工作專班,設立黨建、行政、業務、紀檢“黨員先鋒崗”,進一步壓實責任。做到及時堵塞漏洞、補齊短板,標本兼治,形成長效機制。
(2)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流程或指引。按照山東省稅務局“四個有人管”內控風險防范指標體系建設的部署要求,按照市稅務局、區稅務局兩個維度,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流程或指引。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健全工作流程圖,通過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將規定環節、規定標準、規定要求、規定動作、規定文書等內容進行明確和固化,以解決個別基層同志對業務知識不熟悉導致的執法漏洞,從而降低執法風險。
(三)優化資源配置,落實政策紅利
1.加大稅收優惠政策的解讀頻率
打造宣傳輔導品牌。泰安高新區稅務局創新稅收宣傳輔導方式,結合泰安高新區個人所得稅納稅人與扣繳義務人特點,打造具有特色的宣傳輔導品牌,最大限度地鮮活解讀文件,及時破解急難愁盼問題,分類開展專項宣傳輔導。
建立專業輔導團隊。泰安高新區稅務局以優秀業務骨干為基礎,組建專業化顧問團隊,在咨詢輔導、申報表填寫等方面“一對一”提供稅收服務,滿足納稅人個性化涉稅需求。該局積極打造服務工作室,將在辦稅服務廳窗口遇到的疑難復雜業務引導至服務工作室辦理,實現簡事快辦、繁事精辦,致力于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優質納稅服務。
2.優化對企業財務人員的政策宣傳方式
對一些比較復雜優惠政策,如申報表填寫等采用創新方法,形象講解政策要求和申請流程,讓納稅人能夠聽得懂、記得住、用得準。實行分級分類服務。泰安高新區稅務局推動宣傳輔導從無差別、平面化向個性化、立體式服務轉變,逐步細化服務對象,促進政策宣傳輔導精細化精準化,根據企業情況進行分級式培訓輔導,通過常態化對新辦企業財務人員輔導、定期行業專題輔導、按需定制化精準輔導三個方面開展稅費宣傳培訓。針對個人所得稅流程涉稅關鍵節點,根據企業自身實際需要提供“一對一”個性化服務。
(四)規范轄區內稅務代理業務發展
1.加強代理業務管理體制建設。稅務機關對當地的稅務代理機構強化監管和監督,健全稅務代理業務管理體制,明確個稅稅務代理的合法范圍,搭建完備的法規環境。規范雙方行為,為稅務代理業的良性發展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
2.完善行業資質管理制度。強化代理企業的行業自律,根據不同類型的稅務代理企業,分類制定行業資質管理制度,依法建立行業自律組織機構,加強對代理企業的監管管理,有效防范違法違規行為,明確個稅稅務代理的合法范圍。
3.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稅務機關可以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規范代理機構。探索完善對稅務代理機構的評級機制,對于高等級的稅務代理機構,可以在稅收宣傳中鼓勵納稅人找尋稅務中介服務,讓納稅人可以及時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準確申報個人所得稅信息。對于等級低的稅務代理機構,應加大培訓力度。對于有違法違規行為的代理機構,應該督促整改,并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處理。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委黨校、泰安市高新區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