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中,須關注高新收入占比指標。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印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16〕32號)規定,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實務中,企業要準確計算該指標,需要先正確理解和判斷總收入和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內涵。
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國科發火〔2016〕195號,以下簡稱《工作指引》)明確,總收入是指收入總額減去不征稅收入。收入總額與不征稅收入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計算。《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為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其中,收入總額是會計報表調整后的企業所得稅應稅收入,除營業收入、營業外收入,還包括投資收益和調整項目等。
實務中,視同銷售收入是否應計入收入總額,這里有所爭議。《企業所得稅法》列舉了九項可以計入收入總額的項目,視同銷售收入未包含在內。
筆者認為,視同銷售貨物,對應九項收入中的第一項銷售貨物收入,計入收入總額;視同銷售收入屬于計繳企業所得稅收入,在作為計算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比時,應當計入收入總額中;視同銷售的產品,如果同時是高新產品,應納入收入金額合并計算。
不征稅收入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財政性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1號)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70號)的有關規定執行。不征稅收入包括:(一)財政撥款;(二)依法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企業從縣級以上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凡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一)企業能夠提供規定資金專項用途的資金撥付文件;(二)財政部門或其它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對該資金有專門的資金管理辦法或具體管理要求;(三)企業對該資金及以該資金發生的支出單獨進行核算。如果政府專項資金收入符合不征稅收入條件,則可不列入企業同期總收入,反之則需列入。

對于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是企業通過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取得的產品(服務)收入與技術性收入的總和,技術性收入包括技術轉讓收入、技術服務收入、接受委托研究開發收入。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技術轉讓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212號)第二條明確,技術轉讓收入是指當事人履行技術轉讓合同后獲得的價款,不包括銷售或轉讓設備、儀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術性收入。根據技術轉讓合同,為幫助受讓方掌握所轉讓的技術而提供的相關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業務,因與技術轉讓項目密不可分,對與技術轉讓項目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等收入可計入技術轉讓收入;不屬于與技術轉讓項目密不可分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等收入,不得計入技術轉讓收入。
要注意的是,貨物貿易形成的收入,以及資產處置收入、投資分紅和利息收入等非運營性收入,不能作為計算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但需計算為總收入。
另外,計算企業產品(服務)收入時,企業產品必須是《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范圍內,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是屬于產品的核心技術;高新技術產品(服務)名稱要與發票名稱相一致,或者在發票上備注,并留存好備查資料等。
需要提醒的是,《工作指引》對受托研發活動并無合同登記要求,但《科學技術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科發政字〔2000〕63號)規定,未申請認定登記和未予登記的技術合同,不得享受國家對有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規定的稅收、信貸和獎勵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基于此,企業接受委托研發,須按照規定及時辦理合同登記。對于委托研發所發生的研發費用,委托方僅能以實際發生額的80%計入其研發費用總額,而受托方并不受此規定限制,可全額確認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
例如,甲公司2023年年度利潤表顯示,公司擁有知識產權的高新收入構成為:營業收入41000萬元(剔除了貨物貿易收入、資產處置收入等),視同銷售收入200萬元;2023年取得營業收入47025萬元、其他收益1435萬元、投資收益1393萬元、營業外收入4萬元、利息收入869萬元(無納稅調整的事項);技術轉讓合同價款1870萬元,其中,技術轉讓收入1470萬元,轉讓設備、儀器等收入250萬元,與技術轉讓項目無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等收入150萬元。利潤表顯示收入金額合計52596萬元。其他收益和營業外收入均符合不征稅收入條件。
甲公司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A105000)顯示,企業確認視同銷售收入納稅調增金額200萬元,確認投資收益納稅調減金額1393萬元,不征稅收入納稅調減金額= 1435+4=1439(萬元)。該企業收入總額為利潤表的收入金額加調整項目的視同銷售收入減投資收益=52596+200-1393-(250+150)= 51003(萬元),總收入= 51003-1439=49564(萬元)。高新收入為營業收入加視同銷售的高新收入=41000+200=41200(萬元),高新占比為41200÷49564×100%= 83.13%。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吉安市吉州區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