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滯納金是對不按納稅期限繳納稅款的納稅人,按滯納天數加收滯納稅款一定比例的款項,是納稅人因占用稅款而應對國家做出的經濟補償,屬于國家稅款被占用期間法定孳息,其性質是經濟補償性質。為了有效地預防稅收風險,納稅人需明確在稅收征管工作中,補繳稅款在哪些情形下,需要加收稅收滯納金,以規避稅務風險。
稅收法規對加收滯納金的規定
(一)一般規定是指我國稅收法律對納稅人補繳稅款加收滯納金的具體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二)特殊規定是指我國稅收法律、規章制度對加收滯納金的具體規定。在稅收征管工作中,補繳稅款加收滯納金的,主要有納稅人自查補稅、稅務機關納稅評估補稅、納稅人按稅收政策預繳稅款等情形。
1.自查補稅加收滯納金規定。納稅人按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未按期繳納稅款,無論是自查補稅還是檢查補稅,都需加收滯納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
2.納稅評估加收滯納金規定。納稅評估是稅務機關根據稅收法律法規、稅源宏觀數據、稅負變化信息和納稅人戶籍資料,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行業指標的橫向分析和歷史指標的縱向分析,對納稅人申報的稅款進行真實性和準確性判斷,并采取征管措施的行為。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工作的若干意見》(國稅發〔2004〕108號)第二條(六)規定,對納稅評估發現的一般性問題,如計算填寫、政策理解等非主觀性質差錯,可由稅務機關約談納稅人。通過約談進行必要的提示與輔導,引導納稅人自行糾正差錯,在申報納稅期限內的,根據稅法有關規定免予處罰;超過申報納稅期限的,加收滯納金。
3.預繳稅款加收滯納金規定。我國現行稅種中,實行稅款預繳的主要有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土地增值稅等。
企業所得稅
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企業所得稅分月或者分季預繳。
企業應當自月份或者季度終了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
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并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
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企業所得稅分月或者分季預繳,由稅務機關具體核定。
企業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分月或者分季預繳企業所得稅時,應當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實際利潤額預繳;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實際利潤額預繳有困難的,可以按照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額預繳,或者按照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預繳方法一經確定,該納稅年度內不得隨意變更。
③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企業所得稅預繳工作的通知》(國稅函〔2009〕34號)第一條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企業所得稅應當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實際利潤額預繳;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實際利潤額預繳有困難的,可以按照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額預繳,或者按照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為確保稅款足額及時入庫,各級稅務機關對納入當地重點稅源管理的企業,原則上應按照實際利潤額預繳方法征收企業所得稅。
據此,納稅人按年計算、分期預繳、年終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若納稅人未按規定預繳稅款,通常情況下,不加收滯納金;若未按預繳規定申報稅款,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進行處理,存在加收稅收滯納金的風險。
增值稅
根據我國現行稅收政策,納稅人跨縣提供建筑服務、異地出租房產和轉讓不動產等行為,納稅人需要預繳增值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具體到增值稅,若納稅人未按規定期限預繳稅款,從限定的繳納稅款期限屆滿的次日起,應加收滯納金。
土地增值稅
按照我國現行稅收政策,土地增值稅采取先預征后清算的征收管理方式。工程項目竣工結算后,進行清算,多退少補。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土地增值稅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6〕21號)第三條規定,對未按預征規定期限預繳稅款的,應根據《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從限定的繳納稅款期限屆滿的次日起,加收滯納金。
稅收法規對補繳稅款不加收滯納金的規定
根據我國現行稅收政策,納稅人補繳的稅款,有下列情形的,無需加收滯納金:
(一)因稅務機關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
(二)因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未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條規定,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但不加收滯納金,并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三)經批準延期繳納稅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稅務機關批準,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是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不加收滯納金。
(四)因納稅調整補征稅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稅務機關按規定作出納稅調整,需要補征稅款的,應當補征稅款,并按照國務院規定加收利息,但不加收滯納金。
(五)因居民個人已申報境外所得、未進行稅收抵免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境外所得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3號)第十條規定,居民個人已申報境外所得、未進行稅收抵免,在以后納稅年度取得納稅憑證并申報境外所得稅收抵免的,可以追溯至該境外所得所屬納稅年度進行抵免,但追溯年度不得超過五年。自取得該項境外所得的五個年度內,境外征稅主體出具的稅款所屬納稅年度納稅憑證載明的實際繳納稅額發生變化的,按實際繳納稅額重新計算并辦理補退稅,不加收稅收滯納金,不退還利息。
(六)因善意取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納稅人善意取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已抵扣稅款加收滯納金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7〕1240號)規定,納稅人善意取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被依法追繳已抵扣稅款的,不屬于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條“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情形,不適用該條“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的規定。
(七)經核準延期申報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延期申報預繳稅款滯納金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7〕753號)第一、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納稅人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的,經稅務機關核準,可以延期申報,但要在納稅期內按照上期實際繳納的稅額或者稅務機關核定的稅額預繳稅款,并在核準的延期內辦理稅款結算。預繳稅款之后,按照規定期限辦理稅款結算的,不適用稅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條關于納稅人未按期繳納稅款而被加收滯納金的規定。
經核準預繳稅款之后按照規定辦理稅款結算而補繳稅款的各種情形,均不適用加收滯納金的規定。在辦理稅款結算之前,預繳的稅額可能大于或小于應納稅額。當預繳稅額大于應納稅額時,稅務機關結算退稅但不向納稅人計退利息;當預繳稅額小于應納稅額時,稅務機關在納稅人結算補稅時不加收滯納金。
(八)因稅務機關開具完稅憑證不足1元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1元以下應納稅額和滯納金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25號)規定,主管稅務機關開具的繳稅憑證上的應納稅額和滯納金為1元以下的,應納稅額和滯納金為零。
(九)因實行簡并征期的定期定額戶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體工商戶定期定額征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6〕183號)第十條(一)(二)規定,定期定額戶在定額執行期屆滿分月匯總申報時,月申報額高于定額又低于省稅務機關規定申報幅度的應納稅款,在規定的期限內申報納稅不加收滯納金;
對實行簡并征期的定期定額戶,其按照定額所應繳納的稅款在規定的期限內申報納稅不加收滯納金。
(十)因無住所居民個人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非居民個人和無住所居民個人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35號)第五條2、3款規定,無住所個人預先判定為居民個人,因縮短居住天數不能達到居民個人條件的,在不能達到居民個人條件之日起至年度終了15天內,應當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按照非居民個人重新計算應納稅額,申報補繳稅款,不加收稅收滯納金。需要退稅的,按照規定辦理。
無住所個人預計一個納稅年度境內居住天數累計不超過90天,但實際累計居住天數超過90天的,或者對方稅收居民個人預計在稅收協定規定的期間內境內停留天數不超過183天,但實際停留天數超過183天的,待達到90天或者183天的月度終了后15天內,應當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就以前月份工資薪金所得重新計算應納稅款,并補繳稅款,不加收稅收滯納金。
(十一)因橫向聯網電子繳稅系統故障
根據《稅款繳庫退庫工作規程》(國家稅務總局令第31號)第十九條規定,由于橫向聯網電子繳稅系統故障等非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原因造成稅款繳庫不成功的,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不加征滯納金。
(十二)因土地增值稅清算補繳稅款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土地增值稅清算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220號)第八條規定,納稅人按規定預繳土地增值稅后,清算補繳的土地增值稅,在主管稅務機關規定的期限內補繳的,不加收滯納金。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酒泉市肅州區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