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形體塑造;肌肉練習;體能訓練
中圖分類號:G80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11-0028-05
一、指導思想
在“立德樹人”的大背景下,形體塑造體育課程以培養“體魄健康、形象自信、人格健全”新時代大學生的課程目標為出發點,以“技能掌握與錘煉意志并重、完善形態與體能提升交融”為教學指導思想,設計完成將“身體形態和身體素質”的訓練方法有序嵌合的課程內容。實踐驗證,融合體能訓練的形體塑造課程在培養學生體育品質、強壯體魄、完善形象、突破自我等方面效果顯著,實現課程建設的革故鼎新,體現高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有效“增負”,符合“金課”標準的兩性一度,彰顯學校體育的人文價值。
二、教材分析
課程教材選用由本人執筆,經“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審定”,由林志超教授擔任總主編的《大學體育與健康教程》第十四章第三節“形體運動”的內容。課堂教學中采用的“形體塑造訓練”視頻課件,是本人主持完成的“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社科計劃面上項目”的研究成果,已通過北京市教委審核。課程選用的教材和課件體現高校體育教學系統性、科學性、實用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符合“以體育人、以人為本”的課程理念,能夠滿足課內外教學延續一體的課程基本要求。
三、學情分析
本課程的課程性質為體育必修選項課,教學對象為大二女生,她們是“依據本人的喜好和身體素質水平自主選擇本課程進行學習”的學生,絕大部分同學對塑造形體有興趣、有需求,對課程教學內容、授課形式有基本的認知,且有較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為本課程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奠定基礎。但學生身體素質良莠不齊,這也對教師教學內容的設計、課堂教學的把控和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教法與學法指導
(一)教法
1.講解示范法:教師詳細講述練習部位、動作要領、肌肉感覺和心率要求,同時配合教學課件示范練習動作,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練習方法的精髓,達到練習效果。
2.成果導向教學法:教師明確指出訓練中應該出現的身體感受和訓練效果,對標練習效果啟發引導學生通過自測心率和感知身體的方式,自主掌握練習強度和動作難度。
3.案例教學法:提前預設教學過程中學生易犯的錯誤,以案例教學的形式提醒學生注意,并將解決方案置入教學過程,便于學生掌握動作,規避或降低出現問題的風險和概率。
4.比較教學法:練習過程中比對學生完成動作的不同,分別指出每個動作的優缺點,幫助學生更直觀快捷地掌握練習方法和動作要領。
5.激勵式教學法:教師以表揚、鼓勵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自信和潛能,在培養學生戰勝自我、不畏困難、敢于挑戰的體育品質的同時,幫助學生獲得掌握知識和提高身體素質的雙重收獲。
(二)學法
1.觀察學習法:認真觀察教師示范動作的身體姿態,傾聽動作要領和注意事項,從模仿動作開始,以最直接、簡單、有效的方式獲取知識。
2.自主學練法: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上學習機會和課外多媒體資源,養成自我組織、自主練習的運動習慣,提升自身發現問題和解決困難的能力,培養自律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和空間。
3.探究提問法: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學練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高學生表達自我的能力和勇氣,幫助學生體驗通過提問解惑知識的喜悅,形成師生間無障礙溝通教學相長的學習氛圍。
五、教學亮點
1.課程創造性地提出以形體塑造訓練為練習手段,幫助學生在改善形態的同時,全面提升體能素質的方法,可行有效。
2.強調以自測心率的方法,控制練習強度,避免安全隱患,保證練習效果,簡單易學。
3.課堂教學中運用教師現場示范、指導和教學課件引領練習的方法,提高課程運動密度,實現教師精講、學生多練,易于推廣。
六、教學設計
(北京工商大學體育部 100048)
(E-mail:15472750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