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1950年10月25日的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立國之戰”。這場戰爭的勝利,首先歸功于英勇善戰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在前線浴血奮戰,同時,也離不開全國總動員的支持。各級稅務部門和全國人民一道,除了盡力收稅聚財,為前方戰事提供經濟保障之外,還結合本職工作,積極投身動員人民群眾的活動之中,譜寫了涉稅票據上的“抗美援朝”時代篇章。本文列舉一些搜集發現的老票據,以此探究廣大稅務工作者運用各類票據,進行抗美援朝宣傳的創新之舉。
最主要的宣傳方式,是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印刷在票據版面上。
這是當年利用發票宣傳抗美援朝的主要形式之一。即在各種票據印制與到稅務局備案的過程中,直接把宣傳內容印刷在票面上,充分發揮了票據在流轉過程中的宣傳介質功效,讓每個使用票據的人員,都能融入以愛國為圓心,以支前為半徑畫出的同心圓,實現軍政軍民“一條心”,前線后方“一盤棋”。
在一張同豐筆店1951年開出的“襄樊市印刷業圖書組統一發貨票”的頂部兩邊,分別印有“抗美援朝”和“保家衛國”的文字。在一張1952年開出的“昆明市臨時商發貨票”上,用“空心字”的美術設計,把“抗美援朝”四個字嵌入式印在票據的正中間,既醒目又美觀。
對于手寫的收據、借據之類的票據,則采用人工加蓋文字圖章的方式進行抗美援朝宣傳。
新中國成立之初,用手寫或自制油印“條子”的方式來記賬的自制票據比較多,為了讓這些手寫或自制單據的使用者也能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以實際行動支持抗美援朝戰爭,當時還有不少地方在手寫或自制票據上加蓋抗美援朝主題的宣傳章。

筆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在一張手工油印的1951年“湖南慈利雄黃礦支出證明單”上,票據名稱的中間位置加蓋了一枚內容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反對美帝武裝日本”的宣傳章。在一張河南省南陽市進元街道勞動人民合作社向南陽糧食公司開出的代購糧食手續費的手寫收條上,除蓋上了公章外,還加蓋了內容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捐獻飛機,捐獻大炮”的紫紅色宣傳章。
為了提升宣傳效果,稅務部門還設計了生動形象的圖案類宣傳印章,加蓋在各類發票、收據之上。
在一張“鄭州市座商(注:即有固定經營地點的經商者)統一收益額收據”上,蓋有一幅圖畫章:一名志愿軍戰士手持鋼槍,肩膀上落著一只鴿子,寓意抗美援朝是和平之戰、正義之戰。在一張“鄭州市鐘表修配手工業生產合作社銷貨收益發貨票”上,用印章蓋上了一幅圖畫:由一只鴿子與五星、圓圈組成圖案,寓意抗美援朝是為了爭取世界和平。
隨著抗美援朝戰爭的不斷推進,各類票據上有關抗美援朝主題的內容也隨著戰果的擴大,和平的到來而不斷變化。到了戰爭的中后階段,志愿軍將士捷報頻傳,發票上的宣傳印章的內容開始從抨擊美帝國主義轉向慰問志愿軍戰士、歡迎他們凱旋上。
在一張長沙印刷廠印刷、廣州致力店供應的“往來轉賬借項通知單存根”上,加蓋了一枚內容為“熱烈歡迎參加抗美援朝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凱旋歸來”的印章。在一張“鄭州市生產合作社銷貨收益發貨票”上,加蓋了一枚圖案為兩個人將一面“人民功臣”的錦旗贈送給志愿軍英模,志愿軍戰士還以軍禮的圖形章。這種印章充分展現了祖國人民對志愿軍將士無限崇敬的感情。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篇章,各級稅務部門在這一歷史時期,同國家和人民融于一體,用票據上的印章作為戰斗之筆,書寫了稅務工作者的愛國情懷。

(作者系湖北省襄陽市稅務局退休干部)
延伸閱讀
抗美援朝背景下的穩定經濟舉措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從安東、長甸河口和集安等處跨過鴨綠江赴朝鮮前線,拉開了抗美援朝序幕。隨著戰事的發展,國內經濟面臨了一些困難。經過深入思考,政務院副總理兼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陳云提出了“國防第一,穩定市場第二,其他支出第三”的財經方針。
除了在解決金融物價問題方面采取了緊急措施,增加財政收入成為當務之急,其中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增加稅收。陳云提出擴大農副土特產品購銷。
陳云算了一筆賬,當時僅豬鬃、桐油、茶葉、雞蛋、藥材等項,平均約占農業收入的10%,有的地方占20%,最高的地方甚至達到40%。如果能夠幫助農民把土產推銷出去,農民的收入就相當于交公糧的數量。
1950年冬,華北地區五省二市組織大規模土產交流會,率先打開市場流通局面。至1951年春,共銷售總值約合70億斤糧食的土產品,立竿見影增加了農民的貨幣收入。中央及時總結和推廣華北地區的經驗,要求各大區及省、地、縣都舉辦土產交流會或產銷會議,廣泛吸收各地貿易部門、合作社、私商代表及手工業生產者參加。
1951年至1952年,全國各種物資交流大會此起彼應,盛極一時。通過擴大農副土產品的收購,到1952年廣大農民共獲得127.9億元貨幣收入。同時,擴大城鄉交流不僅活躍了全國經濟,增加了稅收,還有利于打破帝國主義的封鎖。
經過一年的努力,在軍事上,到1951年底朝鮮戰場上的作戰已經大體穩定在三八線一帶,在經濟上,我國財政經濟一直保持著奇跡般的良好狀態。1951年財政總收入和財政總支分別比1950年增長104%和80%,財政上出現了收支平衡并略有結余的可喜局面。
(據《檔案春秋》房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