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我國與中亞國家的經貿合作日益深化。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在農業領域,尤其是棉花產業方面與我國有著廣闊的合作前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以下簡稱農發行)作為我國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銀行,在支持“三農”、服務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現代化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機遇時期,如何發揮農發行的金融職能,創新融資模式,助力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值得深入探討。本文將從農發行在促進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中的角色定位入手,探索絲綢之路經濟帶下農發行助推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的模式創新、政策建議、遠景展望,以期為深化農業領域的國際產能合作提供啟示。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農發行;功能定位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開展棉花產業國際合作,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已成為提升棉花產業韌性與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中國、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國家,在棉花產業領域具有顯著的優勢與潛力。我國棉花生產資源基礎好,但存在棉花供給結構和資源配置上的短板;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則在中亞國家中擁有一定規模的棉花產業,盡管產業競爭力不強,但其棉花資源豐富,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因此,探討構建中哈烏棉花產業多邊合作模式,對于促進三國棉花產業的協同發展,提升區域棉花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具有深遠意義。
1農發行在促進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中的角色定位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支持“三農”、服務國家糧食安全的骨干金融力量,在推動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中肩負著重要使命。為此,農發行應立足自身職能優勢,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的引導作用,以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為抓手,為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一方面,農發行可通過提供優惠貸款、項目融資等方式,為中資企業“走出去”開展農業投資合作提供資金保障,支持棉花種植基地建設、加工物流設施完善等,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延伸。另一方面,農發行還應積極搭建合作平臺,加強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金融機構的對接,創新跨境金融服務,為雙方企業開展貿易往來、技術合作提供便利。同時,農發行還應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為合作各方提供政策咨詢、風險管理等增值服務,促進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行穩致遠[1]。
2絲綢之路經濟帶下農發行助推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的模式創新
2.1搭建國際產能合作平臺,推動棉花產業鏈整合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應著力打造“境外農業園區+綜合保稅區+國別產業園區”協同發展的國際產能合作平臺,以此推動中哈烏棉花全產業鏈整合。具體而言,農發行一方面可助力外向型企業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布局農業園區的建設,聚焦棉花種植、軋花、紡織等薄弱環節,投資建設先進生產基地,并引入中國的育種、栽培、加工等前沿技術,提升當地原料供給能力。另一方面,農發行應支持國內綜合保稅區開展棉花精深加工,打造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基地,并在新疆投資國別產業園區,發揮地緣優勢,引進中亞棉紡織企業,承接配套產業轉移,構建起多點支撐、全鏈條貫通的跨境產業體系。2022年,新疆棉花年產量約598萬t,若棉紡織加工短板得以補齊,勢必極大提升我國棉花產業國際競爭力。對此,農發行應創新投融資模式,以股權、債權等多元方式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向棉花產業鏈整合,為“一帶一路”農業產能合作和價值鏈提升注入金融活力。
2.2創新跨境金融服務,為棉花產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現階段,農發行應立足金融職能,積極創新跨境金融服務,為我國棉花產業“走出去”保駕護航。具體來說,農發行要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銀行優勢,一方面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金融機構的對接,搭建國際合作平臺,引導各方資源向棉花產業跨境合作匯聚。另一方面,農發行要創新金融產品,圍繞棉農種植、加工企業經營、貿易出口等各環節需求,量身定制多元化、個性化的融資服務方案。同時,鑒于2017年烏茲別克斯坦貨幣蘇姆貶值、2015年哈薩克斯坦貨幣價格持續走低的市場風險,農發行還應發揮專業優勢,加強國別風險研究,完善外匯避險工具,加強與同業的合作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匯率風險對沖等增值服務。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新疆憑借區位和資源優勢,加速融入區域農業合作。例如,2022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約250萬hm2,占全國80%以上。此外,農發行應發揮金融“潤滑劑”作用,支持天鵝等當地龍頭企業把握機遇,深耕中亞市場[2]。如,在支持企業采棉機出口的同時,還可通過貿易融資、保函等方式,助力其在哈烏兩國布局零配件本地供應、售后服務網絡,打造“制造+服務”一體化全產業鏈優勢,提升市場競爭力和風險抵御力。
2.3優化信貸資源配置,支持棉花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應通過優化信貸資源配置,精準滴灌,有力支持中哈烏棉花產業轉型升級。為此,農發行要立足棉花產業發展實際,科學編制信貸投放規劃,向轉型升級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數據顯示,2022年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棉花單產分別為638kg/hm2和590kg/hm2,與我國1993kg/hm2的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對此,農發行應加大對農業科技研發、示范推廣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推動高產優質品種、節水灌溉、智能加工等先進技術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落地應用,提升棉花生產效率和附加值。
與此同時,農發行還應強化產業鏈思維,綜合運用商業性與政策性金融工具,引導信貸資源向棉花全產業鏈優化配置。在支持棉紡織企業“走出去”開拓市場的同時,農發行要聚焦棉花加工轉化率偏低、棉紡織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突出短板,加大技術改造類信貸投放,助推中哈烏棉花加工業提質增效,推動三國棉花產業協同轉型。以烏茲別克斯坦為例,2018年其棉花深加工能力僅為30%,大部分棉花以初級原料形式出口。對此,農發行可為我國棉紡織龍頭企業提供融資便利,支持其收購烏國棉花加工資產,引進先進制棉技術與裝備,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共贏發展。
2.4深化政策性金融改革,提升服務棉花產業合作的能力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下,農發行應以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為契機,深化政策性金融改革,不斷提升服務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的能力。具體來說,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內控合規體系,強化全面風險管理,不斷提升自身專業化經營水平。同時,農發行還應順應棉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推進金融科技應用,為產業合作插上“科技翅膀”。例如,可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精準把握產業鏈資金需求,開發在線融資、智能投顧等創新應用場景,提高金融服務的及時性和匹配度。此外,面對日趨復雜的國際形勢,農發行還應強化與財政、外匯等政策的協同配合,構建政策性金融支持體系,以提升服務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的綜合效能。
3絲綢之路經濟帶下農發行服務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的政策建議
3.1加強頂層設計,完善促進產業合作的政策體系
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深化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離不開農發行加強頂層設計,完善促進產業合作的政策體系。具體而言,農發行應主動對標國家發展戰略,深入研究棉花產業發展規律,科學編制支持棉花產業“走出去”的中長期規劃,明確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方向和保障措施[3]。在此基礎上,還要充分銜接棉花產業政策和區域政策,加強與發改、商務、農業農村等部門的工作協同,共同打造支持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的“四梁八柱”。
與此同時,農發行還應發揮好上下聯動的樞紐作用。一方面,要積極向上爭取國家有關部委的政策支持,在信貸規模、財政貼息、風險補償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省市分行的指導,鼓勵因地制宜出臺配套政策,形成中央和地方政策合力,為棉花產業合作提供精準滴灌。同時,農發行還應強化前瞻性思考和創新意識,加強對標國際先進實踐,積極吸收借鑒經驗做法,探索建立健全跨境產能合作、境外農業投資等領域的特色金融政策,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政策體系,提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能力水平。
3.2創新金融產品,拓寬服務棉花產業合作的渠道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應立足服務“三農”的政策性金融定位,積極創新金融產品,不斷拓寬服務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的渠道。具體來說,要緊跟棉花產業發展新趨勢,深入研究產業鏈各環節的資金需求特點,精準開發特色金融產品。如,圍繞棉花種植環節,可探索“訂單農業+信貸”模式,以訂單為抓手,為農戶提供信用貸款、農業保險等配套金融服務;在棉花加工環節,可創新投貸聯動產品,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提升附加值;在貿易環節,可加強與進出口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合作,支持優勢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同時,農發行還應順應金融創新發展大勢,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可以將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深度融入棉花產業供應鏈,創新“數字信貸”等線上化、場景化金融服務,拓寬服務半徑和覆蓋面。
3.3防控金融風險,確保棉花產業合作可持續發展
農發行應將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服務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的突出位置,筑牢風險防線,夯實可持續發展根基。具體而言,要樹立“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將風險防控嵌入產業合作全過程各環節。在前端,要加強對宏觀經濟形勢和棉花產業發展態勢的分析研判,科學制定信貸投放策略和風險容忍度,有效平衡好發展與風險的關系;中間環節,要強化貸后管理和過程監控,加大對重點客戶、重點項目的盯防力度,嚴把資金用途關,確保信貸資金投向精準高效;后端環節,要做實做細不良資產處置和問責問效,加大不良貸款清收、核銷、重組等處置力度,堵塞風險漏洞,提高資金使用效率[4]。
同時,農發行還應著眼“一帶一路”建設大局,增強風險防控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一方面,要加強對國別風險的評估分析,綜合運用限額管理、客戶名單制等政策工具,加大對高風險領域的管控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強與境內外金融同業的信息共享與聯防聯控,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治理,提升風險防控的廣度和深度,共同構建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的風險防控網絡,為棉花產業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3.4培育專業人才,提升服務棉花產業合作的水平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應把培育專業人才作為提升服務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水平的關鍵抓手,加快鍛造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的高素質員工隊伍。具體而言,要立足崗位需求,創新選人用人機制,拓寬專業人才引進渠道;要完善員工教育培訓體系,有針對性地開展棉花產業、“一帶一路”建設、國別風險等專題培訓,提升員工專業化能力;要強化實踐鍛煉,鼓勵員工積極參與產業調研、客戶走訪等實踐活動,在服務一線砥礪成長;要用好用活考核評價制度,建立健全專業人才選拔、考核、激勵和保障機制,以激發員工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
4絲綢之路經濟帶下農發行助力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的遠景展望
展望未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縱深推進,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助力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大有可為,前景廣闊。在新時代下,農發行將把支持棉花產業作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抓手,積極發揮好政策性金融在補短板、強弱項、促融合中的關鍵作用。期間,農發行將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為深化產能合作、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提供金融智力支持。通過“投貸保”聯動、內外聯動、上下聯動,農發行將撬動更多金融資源投向棉花產業,為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走深走實、行穩致遠保駕護航。未來,在“一帶一路”建設和農發行的共同助力下,中哈烏三國將進一步加強棉花領域的互利合作,共同打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現代棉花產業體系,以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5結語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參與者和踐行者,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將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促進“三農”發展的職責定位,不斷深化棉花產業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創新產品服務模式,為推動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提質增效、共創發展新局面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和服務保障,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政策性銀行的責任與擔當。
參考文獻
[1]鄧羽佳,鄭欣怡,李玉潔.絲綢之路經濟帶下中哈烏棉花產業合作的模式、問題與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4,45(4):541-552.
[2]王素凡.通力合作助推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N].兵團日報(漢),2023-03-29(001).
[3]王乾潤.基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中國棉花全產業鏈國際合作的潛力與路徑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20.
[4]王乾潤,布媧鶼·阿布拉.“一帶一路”背景下新疆棉花全產業鏈國際合作的路徑思考[J].中國經貿導刊(中),2020(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