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目前常規農藥膠體金快速檢測存在一些痛點和難點,常州市結合實際探索研發了一種高效、智能、便捷、融合的膠體金智能化應用技術,同時提出了常規農藥膠體金智能化應用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推廣建議,更好地開展常規農藥膠體金快速檢測,為農產品監管提供更精準的技術支撐。
關鍵詞:常州市;常規農藥;膠體金;智能化快速檢測;探索
近年來,常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持續穩定向好,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連續多年穩定在98%以上[1]。通過深入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建設、實施規模主體入網和基層網格化精準監管、全面推行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等措施,不斷壓實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基層監管責任和生產者主體責任,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邁上新臺階。
目前,基層大多使用的快速檢測方法為酶抑制法,適用于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中的甲胺磷、對硫磷、久效磷、呋喃丹等。隨著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以及農藥實名制購買、定額制使用的逐步實施,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越來越少。據統計,檢出農藥中的80%卻并非有機磷和氨基甲酸之類農藥,有機磷農藥的檢出率不及30%;另外,農產品種類繁多,除了農產品外還有畜產品、水產品等,農藥種類千差萬別,既有常規農藥,也有獸藥等等,因此僅通過傳統快速檢測法來監測農產品質量安全,一是監測面不夠全面,二是檢測參數單一,無法實現“精準監管”,快速檢測手段與技術亟待完善和改進升級[2-4]。
相比傳統定量檢測和速測技術,膠體金快速檢測技術具有前處理簡單、易于操作、反應快速、檢測靈敏、測試準確、應用成本低、易于攜帶、應用場景多樣等諸多優勢[5]。膠體金快速檢測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了對現有快速檢測技術產品的提檔升級,能夠對鮮活農產品進行快速有效檢測,破解了快速檢測與精準監管的技術困境,提升了對重點地區、重點保供農產品、重點殘留農藥品種進行現場監管的執法效率,順應了農產品質量監管“多樣、快速、準確”的現實需求[6],為實現“網格化+精準監管”目標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深受基層監管和檢測人員歡迎。
1常規農藥殘留膠體金快速檢測的必然性
1.1酶抑制法對禁用農藥因靈敏度不夠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收集市場占有率較高的10個企業生產的15種酶抑制法快速檢測產品(包括11種分光光度法產品和4種酶片法產品),對其用于34種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進行了效果驗證評估,評估結果證實只有部分產品滿足檢測要求,部分農藥的檢測效果不佳。
1.2酶抑制法對常規農藥因方法原理不適用
目前,禁限用農藥使用越來越少,大部分使用常規農藥,常規農藥快速檢測主要是利用膠體金檢測原理,分光光度法和卡片法都不適用,所以僅用酶抑制法來快速檢測導致市場上很多產品使用農藥后都“檢不出”,不能滿足實際快檢需求。
1.3常規農藥膠體金快速檢測可以實現“精準監管”
從近三年省市例行監測、監督抽查匯總結果看,超標農藥品種中屬于有機磷與氨基甲酸酯類品種超標頻率僅17.4%左右,有機磷類和氨基甲酸酯類占超標農藥品種檢測頻率降幅較大,從41%降到17.4%;并且近年來江蘇省生產主體購買和使用有機磷與氨基甲酸酯類農藥越來越少,江蘇省每年速測儀出的數據近300萬個,合格率達99.999%,但是酶法檢測結果與定量檢測結果差別非常大,所以迫切需要解決這個問題。常規農藥膠體金快速檢測可以實現用什么、檢什么,更加符合基層監管的需要。
2常規農藥膠體金智能化快速檢測技術的研發
目前,常規農藥膠體金快速檢測存在一些痛點和難點:設備價格昂貴,不利于推廣;多種檢測項目的檢測卡,結果判定難;存在一卡多用的情況,不能反映真實情況;僅人工識讀,未錄入監管平臺,檢測數據應用難;檢測結果獲悉的及時性不強,不能夠及時掌握動態和數據分析。常州市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常州大學等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同創新研發成功常規農藥膠體金智能化應用技術。常規農藥膠體金智能化應用技術集膠體金快速檢測箱、個性化膠體金專用檢測卡、膠體金檢測軟件于一體,通過“選-掃-拍-打”完成整個檢測流程。主要研究了以下三個方面內容。
2.1研發便捷實用的膠體金流動檢測箱
為了更好地讓膠體金快速檢測技術用起來、方便用,農安中心主導研發了一種實用新型的膠體金快速檢測箱,把膠體金檢測所需的試劑、操作臺、移液器等必備檢測用品進行了集成和科學擺放,方便耗材保存及攜帶,適用于深入田間地頭并開展流動檢測,檢測結果實時上傳到監管平臺,現已在110個村級服務站配備膠體金快速檢測箱,為所轄范圍內服務對象或者周邊的生產經營主體等開展免費農產品快檢。
2.2研發膠體金智能檢測軟件
目前農產品銷售的新要求就是承諾達標合格方式要有檢測。但檢測儀器價格昂貴,一般生產者難以承受。膠體金智能檢測軟件可以不使用檢測儀,監管人員和生產者通過“選-掃-拍-打”一系列流程,能夠更加便捷、智能、高效地識別檢測結果,實現了農產品“雙證”(檢測報告+合格證)上市,為生產者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以及提供自檢合格依據的證明,為生產主體自查、消費者自檢和管理者流動檢測提供了提供便捷通道,同時檢測數據與農產品監管平臺、追溯平臺等的數據互聯互通,實現數據賦能。
2.3研發適合產地準出的專用檢測卡
為了提高基層的檢測效率,結合常州主導產業、實際用藥情況,常州市農業農村局研發了葡萄、桃子、葉用蔬菜專用膠體金三聯卡和水產品中地西泮專用檢測卡,靈敏度適宜并印刷專用二維碼,與檢測平臺互聯互通。葡萄、桃子、葉用蔬菜專用膠體金三聯卡一次前處理可以檢測三個指標。2022年通過線上線下以及點對點等多種方式舉辦培訓班,深入田間地頭指導10余次,推進基層開展膠體金檢測。
3常規農藥膠體金智能化快速檢測技術的推廣應用情況
3.1把握政策要求,落實工作任務
2022年起,常州市農業農村局出臺了政策意見,明確基層工作任務。要求三星級監管站每個需要完成500個批次的檢測任務;四星級監管站每個需要完成1500個批次的檢測任務;五星級監管站每個需要完成1800個批次的檢測任務;110個村級服務站每個需要完成不低于100個批次的檢測任務。2022—2024年共完成膠體金快速檢測27萬批次。農產品主要用于品種為當季蔬菜和果品,蔬菜主要包括普通白菜、黃瓜、茄子、韭菜、辣椒、絲瓜等,果品主要為桃、葡萄和梨;畜產品主要用于雞肉、雞蛋、豬肉等;水產品主要用于魚類和蝦蟹類。檢測項目農殘主要為多菌靈、吡蟲啉、腐霉利、百菌清、毒死蜱、啶蟲脒、克百威、甲氰菊酯、苯醚甲環唑等;獸殘主要為地西泮、氯霉素、恩諾沙星(恩諾沙星+環丙沙星)、孔雀石綠、呋喃唑酮、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和磺胺類等。
3.2突出重點品種,做到有的放矢
圍繞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要求,常州市確定了17種暫定重點農產品品類和膠體金檢測農藥品種,進一步提高快檢的靶向性和精準性。同時根據農業農村部《關于監督抽查發現的27批次問題農產品情況的通告》(農業農村部通告[2022]3號),在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監督抽查中發現部分地區存在養殖水產品中地西泮超標的問題,常州市開展水產品中地西泮膠體金專項檢測和11個垂釣塘的風險監測,確保水產品上市前的安全。
3.3開展能力驗證,提升快速檢測水平
為深化常州市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隊伍建設,持續提升基層快速檢測技術水平,進一步擴大膠體金快速檢測技術應用,確保常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相關業務技術工作的規范性、準確性、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比性。2022年常州市農業農村局組織開展基層膠體金快速檢測能力驗證。驗證的項目為農產品中農藥殘留吡蟲啉、多菌靈和百菌清以及水產品中獸藥殘恩諾沙星(恩諾沙星和環丙沙星之和)和地西泮。常州市所有鄉鎮監管站、村級服務站和重點企業共163家單位參加,通過率達99.4%。
4常規農藥膠體金智能化應用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4.1常規農藥膠體金智能化應用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現場調研、問卷調查以及檢測人員反饋的情況來看,快速檢測技術推廣中主要存在以下幾類問題。
快速檢測產品問題。主要是快檢產品不全,很多農藥品種沒有相應的快檢產品,實際使用的農藥檢不出;靈敏度不夠高,容易出現假陰性或假陽性;前處理麻煩,操作繁瑣,稀釋比例過大,不同的廠家方法步驟不一樣;絕大多數快檢產品都是單一試紙條,一次只能檢測一個參數,工作量太大;蔬菜水果的快檢產品多,水產品和畜產品快檢產品少,適合糧食和特定產品的快檢產品少;有的產品未列入目錄,無法判定性能如何。
快速檢測人員問題。主要是部分快檢人員文化程度低、操作能力差、接受培訓少、責任心不強。在全省的調查問卷中,快檢人員高中以下學歷的人員占比18.4%,有9.22%的人從未參加過培訓;責任心不強,未嚴格按省里指定目錄選購產品,不按說明書要求操作,樣品檢出陽性時不敢上報,檢測出陽性后續跟蹤處理能力不強。
快速檢測產品覆蓋不平衡。目前,江蘇省快速檢測數據中蔬果占比82.2%、畜產品占比14.1%、水產品占3.7%,絕大多數快速檢測產品面向蔬果,而糧食類大宗作物少有快檢產品,與監管的實際情況差距較大。
機制及資金問題。普遍反映快檢產品價格較高,基層負擔較重,特別是對于村級服務站,如無資金和政策支持,將嚴重影響其長效運行和服務職能。
4.2常規農藥膠體金智能化應用技術推廣建議
為進一步推進膠體金快速檢測技術在更大范圍內推廣應用,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精準監管提供高效簡便的檢測手段,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推進快速檢測技術在農畜水產品全面應用。在全市基本形成酶抑制法與膠體金法快速檢測并行應用、按需選用的基層快檢格局。同步推進禁用農藥和常規農藥快速檢測,提高常規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在基層監管工作中的覆蓋面,提高膠體金免疫快速檢測技術在專項治理與重點監管工作的占比。鼓勵膠體金法快速檢測技術在芹菜、豇豆、韭菜、鳊魚、鯽魚、雞蛋等產品藥物殘留檢測中的推廣應用。
優選建設一批快檢示范應用基地。優選一批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建設一批快速檢測示范應用基地。每個縣(市、區)建立1~2個農、畜、水產品快速檢測示范基地,挖掘1~2個問題或應用場景典型案例。
規范快速檢測技術產品的使用。加大對快速檢測操作人員培訓,聯合技術支持單位進行特定參數產品的鑒定與篩選,加快對快速檢測產品符合性評價。
全面提升快速檢測技術服務能力。鼓勵鄉鎮監管機構和村級服務站點因地制宜為農產品生產主體開展快速檢測免費服務,對外公布服務計劃、服務內容和服務流程,為小散農戶自助快速檢測開證提供便利。鼓勵規模生產主體根據產品用藥實際情況自主開展快速檢測把關,實現“自檢自控”。
加強快速檢測技術培訓和宣傳。加大對監管人員、檢測人員、生產主體的培訓力度,提高快速檢測的能力水平。
突出問題導向,鼓勵發現隱患。提高鄉鎮監管站人員發現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的能力,對發現隱患、數據及時上傳、后續管控措施有效的監管站,在鄉鎮監管站星級評定上予以傾斜;對成績顯著的個人,給予通報表揚。
參考文獻
[1]李元美.關于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定量檢測工作的幾點思考[J].農家致富顧問,2020(24):185.
[2]李子豪,何強,師源,等.淺談農藥殘留快檢技術的應用及展望[J].質量安全與檢驗檢測,2020,30(6):57-60.
[3]梁才英.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在農藥殘留檢測中的應用[J].食品安全導刊,2023(6):175-178.
[4]胡明燕,車明秀,張艷,等.快速檢測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方法的優化[J].湖北農業科學,2018,57(21):112-114.
[5]陸萍,顧心悅,仇婷婷,等.膠體金農殘快速檢測技術應用初探[J].上海農業科技,2023(1):25-26.
[6]張聰,陳濤,陳桂芳.蔬果中農藥殘留膠體金免疫層析快檢技術推廣應用與對策探討[J].食品安全導刊,2023(28):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