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分支,智能語音交互正在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給傳統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在傳統的播音藝術領域,語音智能交互技術的引入,不僅給播音主持帶來了全新的創作工具,而且給受眾帶來了更豐富、更多樣、更具互動性的聽覺體驗。探索智能語音交互在播音藝術中的創新與應用,不僅可以豐富播音藝術的表達方式與內涵,而且可以促進播音產業數字化轉型,增強其在新時代媒介環境中的競爭力與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智能語音交互;播音藝術;創新與應用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智能設備的普及,人們對信息獲取的方式、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管傳統的播音藝術因其特有的魅力而廣受觀眾歡迎,但是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更有效、更準確地傳達信息已成為播音行業的一大難題。智能語音交互技術的出現,為該問題的解決開辟了一條新途徑。它不僅可以模擬人的聲音,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自然、順暢,而且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手段,持續優化播音效果,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要,故而探索智能語音交互在播音藝術中的創新與應用,成為當前相關行業的熱議課題。
一、智能語音交互在播音藝術中的創新必要性
(一)提升播音效率與靈活性
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信息的快速傳遞和高效接收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傳統的廣播模式由于受到手工操作的限制,很難在短期內對大量的信息進行處理,靈活性不強[1]。智能語音交互技術的引進極大地提高了廣播的效率與靈活性。該系統采用自動處理與智能調度相結合的方式,能快速地對信息進行分析、整理和播報,減少人工干預,縮短信息傳遞周期。同時,該系統還能根據實時情況,靈活地調整廣播內容、速度和語調,保證信息準確有效地傳遞。這種效率、靈活性的提高,使播音藝術更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滿足人們對信息的即時性、多樣性的需求。
(二)豐富播音表現形式
播音藝術是傳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對吸引受眾,提高傳播效果至關重要。傳統的廣播方式常常被限制在單一的語音形式上,很難滿足觀眾的審美需要。智能語音交互技術的運用,使播音藝術呈現出無限的可能。該系統采用智能語音合成、情感識別和仿真技術,能產生不同風格、語調、情緒的語音,使廣播內容更生動有趣。另外,智能語音互動系統還可以將圖像和視頻等多媒體元素進行跨媒介傳播,進一步豐富播音的表達方式,提高觀眾的視聽感受。
(三)促進個性化與互動性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個性化和互動性已經成為吸引受眾,提高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傳統的廣播方式以“一對多”為主,很難滿足不同受眾的個性化需要,智能語音交互技術的引入,為播音藝術提供了更精確、更個性化的服務。該系統可以對觀眾的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等進行分析,從而為每一位觀眾提供個性化的廣播內容,提高觀眾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同時,該智能語音交互系統還可以與觀眾進行實時互動,回答觀眾的問題,收集觀眾的意見,進一步提高播音的互動性和參與感[2]。這種個性化、互動性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播音藝術的吸引力與影響力,促進播音藝術在現代社會的廣泛運用與發展。
(四)推動播音行業轉型升級
在科技進步的今天,傳統的播音主持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智能語音交互技術的引進,為我國廣播電視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與推動力。該系統采用智能化、自動化的處理方法,可以減少人工成本,提高信息處理的效率與準確度。同時,智能語音交互技術還能拓展播音行業在智能客服、虛擬主播等領域的應用與服務,為播音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和發展機會。另外,智能語音交互技術的運用,也可以促進播音產業的創新與發展,激發產業的活力與創造力,為今后播音藝術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智能語音交互在播音藝術中的創新應用途徑
(一)個性化內容定制與播報
隨著智能語音交互技術的發展,播音藝術可以實現個性化的內容定制和播放[3]。首先,系統需要采集和分析用戶的歷史收聽、偏好設置和實時行為等信息,建立用戶畫像。在此基礎上,采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方法,對海量內容進行智能篩選和組合,生成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廣播內容。其次,該智能系統還可以根據用戶的反饋與互動狀況,對節目的風格、節奏、深度進行動態調整,保證每次播放都能準確地傳達到用戶的內心深處。其中,重點是保護用戶的隱私,保證數據采集和使用的合法合規,并對算法模型進行持續優化,提高推薦精度和滿意度。
例如,在“晨聽新聞”智能語音新聞服務中,這一服務利用智能語音交互技術,讓每一位用戶都能享受到高度個性化的新聞播報體驗。“晨聽新聞”的第一個功能就是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的興趣愛好、閱讀歷史和地理位置等多個維度的信息。如對一個經常關注科技新聞、家住北京的用戶來說,系統每天早上都會優先推送有關北京的科技信息等。另外,系統還可以根據用戶的收聽習慣,如喜歡快速播報還是詳細解讀,對播報的速度、語調和信息量進行調整,保證每個新聞都能準確地到達用戶的需求點。為更好地提升用戶體驗,“晨聽新聞”還采用智能語音合成技術,讓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播報自己喜歡的主播。系統內置了不同風格的主播聲音,有溫柔的女聲,也有不怒自威的男聲,用戶甚至可以將自己的語音樣本上傳到系統中,系統就會自動學習并模仿用戶的語音播報,真正做到個性化定制。“晨聽新聞”還可量身定做節日祝福服務,用戶只需要在語音中輸入自己想要表達的祝福內容,系統就會自動產生一段帶有感情色彩、性格特征的祝福文字,由主播選擇的語音播報。這一人性化的祝福方式,既能讓用戶感受到節日的溫暖與歡樂,又能進一步提升用戶對“晨聽新聞”的忠誠度。
(二)情感化語音合成
情感化語音合成也是播音藝術中智能語音交互的創新之處,傳統的語音合成往往缺少真實的情感表達,智能語音技術可以通過對人類言語中的情感特征進行深度挖掘,模擬出豐富多樣的情感語調。應建立覆蓋多情感語音樣本的大規模情感語音庫。可利用情感識別算法對文本中的情感色彩進行分析,并將其映射為對應的語音特征[4]。最后,利用語音合成技術把文本轉換成具有特定情緒的語音輸出。這樣既提高了播音的感染力,又使機器的聲音更人性化,更貼近觀眾。
例如,在“情感電臺”中,運用先進的情感語音合成技術,帶給聽眾一種更加真實動人的聽覺感受。“情感電臺”的內容涵蓋了情感故事、心靈雞湯和人生哲學等內容,每期都是為了打動觀眾的心,引起他們的共鳴。為達到這一目的,廣播電臺采用情感語音合成技術,使播音員的語音能夠隨著情緒的變化而自動調整。如在某一期節目講述了一個悲傷的故事,主持人的聲音從一開始的平和,漸漸變得低沉,帶著一絲哽咽,似乎能感受到主人公的痛苦和無助。系統通過對“失去”“孤獨”等情感關鍵詞的識別,自動調整主播的語氣、音量和語速,讓故事變得更加真實,更加感人,這種調整可以讓觀眾仿佛穿越屏幕,跟著主播一起走進那一段傷心的歷程。如果是歡樂類、勵志類的節目,主持人的聲音就會變得歡快,充滿正能量。系統會自動識別“成功”和“希望”等正面情緒詞匯,并自動調整聲音的音調和節奏,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加振奮人心,讓觀眾不僅能感受到故事中的快樂和鼓舞,還能被主播的聲音感染,產生一種正能量。
(三)實時互動與反饋機制
智能語音交互技術將實時交互反饋機制引入播音藝術中,大大提高了用戶體驗。該系統需要有良好的語音識別和理解能力,能準確地捕捉到用戶的聲音命令或提問,并快速做出反應。在此基礎上,可建立一個實時會話框架,使用戶能夠與播音系統自然、順暢地互動,無論提問、發表意見或參與節目互動,都可以得到及時的反饋[5]。同時,系統還應該能夠根據用戶的反饋,對廣播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從而形成閉環的優化機制。這種應用方式要求播音系統具有較高的柔性與智能化水平,以保證交互過程的流暢與有趣。
例如,在直播互動平臺中,通過智能語音交互技術,可實現主播與觀眾的實時互動與反饋,大大提高直播的趣味性與參與感。在“直播互動平臺”中,節目主持人能與觀眾實時對話。觀眾可以用語音輸入自己想要問的問題,或者是想要說的話,系統就會把這些問題反饋給主播,由主播來回答。這種即時互動的方式,不但增加了直播內容的趣味性,也增加觀眾的參與感與歸屬感。除語言互動之外,直播互動平臺還提供諸如“贊”“打賞”“彈幕評論”等豐富的互動功能,觀眾可以利用這些功能來表達他們想要的東西,也可以根據觀眾的互動情況,實時調整節目的內容與節奏。當某一話題引發了觀眾的熱議時,主持人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對這個話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從而滿足觀眾的好奇心。為了進一步提高實時交互效果,“直播互動平臺”還采用了智能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技術。該系統可以對觀眾的語音進行識別,并將聲音轉換成文字顯示在屏幕上,方便主持人及其他觀眾觀看、理解。同時,該系統還可以了解聽者的語義意圖,如提問、建議、贊美等,并根據這些信息進行反饋與處理。
(四)多語種與方言播音能力
智能語音交互技術融合了多種語言和方言的播音功能,使播音藝術突破語言障礙成為可能[6]。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各種語言和方言的語音數據,建立綜合的語言學模型。其次,采用跨語言處理技術,實現跨語言的自動轉換和適配;同時利用語音合成技術,實現多種語言、自然流暢的播音內容的生成。這不僅擴大了播音藝術的受眾面,而且促進了文化的傳播,使廣播內容更貼近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受眾。
例如,在“國際廣播電臺”中,采用智能化的語音互動技術,自動識別并播報多語種方言,使聽眾獲得更方便、更多樣的信息。“國際電臺”是一家集新聞、文化、教育、娛樂為一體的廣播電臺,其受眾遍及世界各地。為了滿足各國、地區聽眾的需要,廣播電臺采用了多種語言和方言的播音技巧。該系統能自動識別觀眾所說的方言,并對其進行相應的廣播服務。如果有英語聽眾在聽一條新聞,系統就會自動翻譯成英語來播放;如果有粵語觀眾在聽文化節目,系統就會用粵語來播放。除自動識別與廣播之外,“國際電臺”還提供豐富的語言選項,聽眾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語言或方言,也可以用語音和文字兩種方式收聽。系統內置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漢語等多語種廣播模式,讓聽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切換。
(五)智能化節目編排與優化
智能語音交互技術也可以用于廣播節目的智能編排和優化,在深入分析用戶收聽習慣、興趣偏好和市場趨勢的基礎上,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自動地向用戶推薦或者生成相應的節目內容,并對節目的播出時間和次序進行合理的排序。可采用機器學習算法,實時監控和分析節目播出后用戶的反饋情況,從而對節目策略進行調整,優化節目結構,提高節目質量。另外,該系統還可以幫助主播進行節目排練,提供專業的聲音引導和反饋,提高主播的演奏水平,提高節目制作的效率。
例如,在“智能音樂電臺”中,智樂電臺以音樂為主要內容,包括流行樂、搖滾、爵士、古典等,為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需要,廣播電臺采用了智能化的節目編排和優化技術。該系統根據用戶的收聽歷史、興趣愛好、實時反饋等信息,對節目內容的編排及播出順序進行調整。如當系統檢測到某一位聽眾對某一流行音樂有特殊的興趣時,該系統就會自動加載該用戶所喜愛的歌曲,并將其優先推薦給該用戶。此外,在個性化編排的基礎上,智能音樂電臺采用智能算法優化節目內容,該系統通過對每一首樂曲的音頻分析,提取音樂的韻律和和聲等特征信息,并據此將其分類并標注。同時,根據聽眾的喜好以及當前播放場景,自動為其匹配最適合的音樂。這種智能化的音樂推薦方法,既能提升節目的質量,又能吸引觀眾,讓他們在聽歌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符合自己品味和需要的音樂體驗。
三、結束語
智能語音交互技術在播音藝術領域的創新和應用,不僅給播音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也給觀眾帶來了更多的智能化、便利性和個性化的聽覺享受。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實現智能語音互動技術與播音藝術的深度結合,創作出更具創造力、感染力的播音作品,促進播音事業的蓬勃發展。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應用的深入,智能語音交互將會在播音藝術領域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鄭爽悅.人工智能對播音主持工作的影響及應對舉措研究[J].傳媒論壇,2023,6(20):64-66.
[2]吳瑜,宗敏.守正創新:從技能實踐到融媒體環境中的口語傳播——基于CiteSpace的中國播音主持藝術研究知識圖譜分析[J].濰坊學院學報,2023,23(05):87-92.
[3]韓志浦.智能語音技術下播音主持的探索與思考——以微軟AI配音為例[J].文學藝術周刊,2023,(16):80-82.
[4]李英濤.人工智能技術對播音主持的影響[J].中國報業,2023,(13):116-117.
[5]王羽.淺析AI主播背景下播音主持人才的培養[J].中國報業,2023,(08):22-23.
[6]張佩佩.智能技術為新聞播音帶來的影響[J].記者搖籃,2023,(03):147-149.
基金項目:廣西英華國際職業學院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校級課題“人工智能背景下廣西播音主持人才的培養與發展探究”(項目編號:YHKY202418)。
作者簡介:袁子云(1991-),女,河北邯鄲人,本科,講師,從事播音主持研究。